張天慧 李巧偉
摘要:在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務。音樂教育是審美的教育,藝術的教育,我們必須把各種音樂藝術實踐貫穿到全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不斷得到自我的發展和創新,同時還可以得到審美的滿足。要成為一名創新型的音樂教師,如何在音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激發學生情感,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創新意識 教育觀念 教學方式 實踐
音樂是人類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也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乃是人類靈魂之所在,人類思想感情的表達與交流必然要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來實現,而音樂就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人類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也要通過音樂的感悟、表現與創造來表達。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積極的引導學生,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主題。音樂教學中應不斷拓展新知,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在欣賞中發現、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
一、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要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一定的創新概念,讓學生首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創新的行為和表現,讓他們在學習音樂中逐步提高創新思維意識。因此,首先要有創新的意識,這樣才能組織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音樂教學作為一種情感教學,要想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音樂的課堂狀態,必須要創設與本節課有關聯的音樂情景氛圍,老師通過講解和描述把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藝術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以動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創新的欲望。
有資料顯示,人類體驗生命本體和自主探索的狀態是最富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而這種狀態的產生一定要在一個非常輕松自如和松弛的心境下。在此心境下,人的心智、情緒等可以迅速達到最佳狀態,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飛快運轉,甚至可以超越經驗的世界,此刻一個很小的暗示都可以讓靈感噴涌而出。音樂之美所具有的的魅力本身就給人愉悅和快樂,假如老師在實踐創新教育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愉悅性”給學生的課堂營造出享受和美好的環境,就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思維,他們創新的靈感將會得到點燃和激發。
二、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創新觀念的增強
課程改革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它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具有創新的精神,具備創新的意識。教育的核心是教師,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已經成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務。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實踐。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改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教師要逐步更新教育觀念,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才能逐步適應新階段和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接受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開放型師生關系的培養
平等和真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音樂素質本身就較好的學生,每一個音樂教師都會喜歡,但音樂課堂面對的不是某一個同學,而是全體的學生,怎樣充分調動全部同學的積極性,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只是重視那些音樂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忽略了其他同學,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相反,我們要更加關心那些音樂素質不是很好的學生,愛護和關心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參與音樂課堂,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為音樂課堂的不斷創新和進步貢獻所有人的力量。
要有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心情愉悅,輕松幽默的面對學生學生的情緒和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老師吸引,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在和藹可親的老師面前,學生一般就會比較放松,可以傾心的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出一些自己的問題和看法,敢于大膽的放開自己,甚至提出一些創新的想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時刻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始終以一個良好的教態來面對每一個學生和每一節課。
(二)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當前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怎樣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學生想學、愛學、能學的課堂,是新時期的音樂教師要具備的一個能力和素質,我們要把自己從傳統的教書匠中解放出來,變身為一節課的導演或者設計師,甚至成為一節課中的參與人,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氛圍和諧圓滿的進行,不能再像以前的傳統課堂那樣一味的夸大教師的作用,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顧學生的感受來用枯燥的知識灌輸整個課堂,這樣會極大的損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他們創造能動性,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中,鉆研教材、教法,加強自身音樂素質的積累,都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教師必須首先要具備創新的意識,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談。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的意識,就可以找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教學中教師既要尊重教材,從教材出發,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容,縱向和橫向來整體把握,也要盡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和很小的空間內縮小與學生的距離,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盡可能的橫向延伸和發展,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一)調控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創新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一定要善于調控教學的節奏,對于每節課所有提出的問題,盡可能要進行巧妙的設計。必須要讓學生經過一個思考問題的過程之后才來把這個問題解決。要給學生一個思考和想象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探索的機會,這樣一個思考和探索的過程,恰恰就是激發學生開拓思維能力,磨練學生意志,鍛煉創新意識的的手段,是激發學生進一步創造與創新的動力,它不但能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更能堅定每個學生對創新的不懈追求。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
從目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是一個必須加強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個是當前教育教學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觀念和做法。而是受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太深。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良。
第一,要給學生充分學習和實踐的時間和空間。教育的創新首先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形成,就必須要有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本身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就讓他們自己進行解決,不要阻斷他們思考和想象。
第二,音樂創作的教學應該大力加強。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旋律的寫作,編創,和聲的編配,即興的音樂伴奏等,都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充分的發揮和主動的參與,對于他們的創作,教師應該積極的支持和鼓勵,通過這樣的創新能力和傳新活動的實踐,就會不斷促進學生創新水平的提高和進步。
比如,節奏是音樂的脈搏,任何音樂都有著鮮明的節奏,學生在學習唱歌、舞蹈、樂器等活動中都離不開節奏。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模仿中有所創新,教師可指導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與自然機械音響,在有趣的節奏模仿游戲中,培養其節奏創作的表現能力,并加強節奏創造意識的滲透。例:用小貓的“喵—喵—”聲代表二分節奏×—;用小鴨的“嘎嘎”聲代表四分節奏× ×;用鐘表的“嘀嗒嘀嗒”聲代表八分節奏的×× ××;用小軍鼓的“咚咚咚咚咚咚”聲代表八分節奏和十六分節奏的組合型“××× ×××”;用機槍掃射的“噠噠噠噠噠噠噠噠”聲代表十六分節奏“×××× ××××”。通過以上模仿節奏的創作,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創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趙承福.中小學生創造力開發實驗與研究[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3]姜筑.音樂教育與智力、創造力培養[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01).
[4]畢學章.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積極推行創造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1993,(09).
[5]譚佐全.淺談幼兒創造思維的發掘與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00,(04).
[6]袁牧.知識經濟與基礎教育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