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瑜
摘 要:對于剛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來說,生物是一門新的學科,因而對其抱有濃厚的興趣。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興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習生物的催化劑。根據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可以通過一些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學習積極性;課堂實驗;課外活動
雖然從事教學工作已經有將近五年的時間,但是對于初一生物,我還是個新手,因而感觸頗多。參加初一生物教學對我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同時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初一學生與高中學生有很大差別,初中與高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由于年齡結構、生活環境、生理素質、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自我認識、認知事物、思維方式、心理定位、技能應用、評價態度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因而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下面我談一下我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收獲。
初一學生受原來小學教育的影響,在學習活動中很被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相信老師,相信權威,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教學。在認識事物水平上,初中生與高中生有明顯差異,初中生一般容易產生感性認識,初一學生也有較強的模仿和仿造能力。《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而學生的學又是為了應用,也就是日后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
際工作,也包括學習過程中對已學知識的應用,而后者更有現實
意義。
生物課,對于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學生有極其濃厚的興趣。在初一生物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興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具有特殊的
地位,它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催化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由于初一生物下冊從一開始便安排了人的由來,其實每個學生都很好奇,心中有疑問,也許有學生曾經問過家長,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大都不會直接地告訴學生,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各種奇怪的答案,因此學生心中就產生疑問,想知道自己是怎么誕生的。第一章人的由來中所涉及的人的起源和發展以及人類的生殖都能很好地解決困擾學生已久的疑問,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更加崇拜科學。激勵就是激發和鼓勵。從教育心理學來說,是指激發人的動機,誘發人的行為,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的過程。
一、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初一學生年齡一般在11~13歲之間,正是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黃金時期,是一個相對獨立又特殊的階段,有以下一些心理特征:(1)好奇心很強。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對學校、教師、學科普遍有一種新鮮感。(2)抽象思維能力弱,過分依賴直觀感覺。(3)意志較薄弱,缺乏毅力。(4)好勝心強,不服輸。
二、把握學生心理,培養學習興趣
針對初一新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激
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1.通過介紹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夸美紐斯曾說:“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識,對學生來說無異于來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學生會毫不關心它的存在,更不會產生掌握它的需求。”有學者認為:“一個人只要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堅信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對目前感到枯燥無味的學科認真學一學,便會產生興趣。”如果從初一開始,老師就經常對學生講生物是一門很有趣的常識學科,同時,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樣學生對學生物的目的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在心理上有所準
備,肯定會對生物感興趣。
2.結合教學內容,開展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課外活動
由于初一學生愛表現,榮譽感很強,所以可以配合教學內容開展競賽和游戲。初一生物教材上有很多需要學生課后調查的小實驗,還有一些資料分析需要學生閱讀分析,老師可以在課前進行布置,在課堂上通過搶答或者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回答。
3.適當表揚和鼓勵
關心學生,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及時予以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注。適當的表揚、鼓勵和批評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度的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它可以激發或保護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特別是初一學生好表現自己,十分注重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學生只要有一點成績也要予以肯定,要表揚夠,批評透,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生物的動機。
4.教學語言要生動且貼近生活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思考,對于一些學生難以
理解的概念和問題,要盡量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更好
接受,多舉一些形象的例子。生物本來就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要盡量通過形象的例子拉進學習和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學生、教育學生,對得起這偉大的職業,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參考文獻:
蔡潔儀.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探微[J].廣東教育,2003(08).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