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吉林動畫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12)
藝術類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對策
周海燕
(吉林動畫學院 公共基礎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12)
藝術類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存在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無法實現、與學生專業脫節、教學方式創新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或對應用文寫作存有偏見等現狀,使得課程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寫作能力難以提升。只有明確課程定位、整合教學方法、結合專業特色才能改變現狀,使應用文寫作真正成為一門實用課程。
藝術類;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對策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些藝術類院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實用課程,旨在提升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幫助藝術類大學生順利就業和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在重視高校內涵教育的今天,這門課程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藝術類院校的課程體系中不可忽視。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這門課程目前來看不如人意:教學質量不高,學習效果偏差。因此,分析藝術類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從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尋求對策的任務迫在眉睫。
1.學時有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難以實現
由于自身格式、內容的要求和針對性等特點,應用文寫作課程更多地傾向于條理化、理論化,但同時它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多數藝術類院校的寫作課程只開設30個學時左右,學生的寫作訓練嚴重不足,課外的練習和指導更是無從談起。這樣就導致一種狀況:學生對某種文種僅停留在對寫作格式等理論的了解與掌握,而真正落實到現實應用時卻是手足無措,無法將理論與現實要求有機結合,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應用文。
2.面面俱到,缺乏與學生專業的互動共融
有的教師授課時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性,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長遠來看,一些藝術類院校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未能按照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及今后的工作崗位進行系統設計,普遍存在著過分注重單元設計而輕視課程整體設計、過分注重知識目標而輕視能力目標的現象。
3.方式單一,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略顯不足
藝術類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課堂教學比較單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方法方式上需加大改革步伐。一些教師授課時采用的是學科型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比較偏重理論教學,按照應用文文體的概念、特點、種類、寫作格式及要求和案例評析的一貫思路進行授課;個別教師甚至存在只要學生掌握了比較系統的理論知識就能寫作應用文的偏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文寫作的訓練很少。
4.吸引力弱,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不夠多樣
相對來說,藝術類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稍差,他們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成的文章錯別字較多或是語句不夠通暢,對文種的寫法理解不透徹,對應用文寫作這類理論性相對較強的課程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強,甚至存在排斥情緒。另外,有些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呆板,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給學生歸納幾個條條框框,然后提供幾篇范文,讓學生生搬硬套,沒有恰到好處的提問,沒有師生的良好互動,學生完全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是目前藝術類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位教師需要深入探究的課題。結合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實踐,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創新策略。
1.明確課程定位,剖析課程重要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讓學生明確應用文的“應用”意義,了解學習這些知識對以后工作和求學的重要作用,他們才能真正將其視為不可或缺的課程。但由于一些教師講授時常常照本宣科,學生不僅沒有認識到其用途,連一些原本準備認真學習的同學也產生了厭倦心理。所以,應用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和某些文體的現實效用,再以恰當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寫作知識。
2.有意別出心裁,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藝術類學生相對來說在學習上缺乏耐性,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讓他們保持長久的興趣。教師自說自話的講授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整合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常有新鮮感,這樣才能使他們保持學習的興趣。具體到一節課來說,能設計一段好的課堂導語往往就可以初步達到目的。例如,在進行“總結”這一文體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開頭:“第一學年即將結束,我想知道大家一年來有什么感受。”看似有如隨意的閑聊,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七嘴八舌地談論起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述,先說收獲和成績,后說遺憾與不足。再以“你覺得為什么會取得這些成績呢?“你覺得還存在哪些不足嗎?”“你對未來有什么設想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說出經驗、不足和展望。最后明確“情況——成績——經驗——不足——展望”的思路,開始“總結”的教學。提出的問題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很快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他們接受教學內容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3.課堂內外結合,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應用文的寫作也趨向于用電腦輸入,在電腦上完成。所以,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建設也需與時俱進。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逐步建立比較完善、充實的網絡教學資源,將現代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課程的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有效的網絡學習,鼓勵學生在網絡上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習作上傳到網絡,既能得到老師及時、直接的指導,又能逐漸熟悉如何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應用文寫作,學習應用文寫作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4.考慮專業特色,興趣與實用并行不悖
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如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教師順利展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緊扣學生的專業特色和將來的崗位需求選擇教學內容往往事半功倍,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激發了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計劃”這一文體時,教師通過材料讓學生知道計劃的用途和特點后,明確“目標任務”、“措施方法”和“具體步驟”這三要素后讓學生寫一份專業學習計劃。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熟悉并熱愛自己的專業,紛紛開動腦筋提出比較實際的具體目標。教師可以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在這樣的練習中,學生很快地掌握了知識。
綜上所述,應用文寫作不僅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只有理性認清現狀,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才能改變高校應用文教學研究發展緩慢的狀態。
[1]李純明.淺談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效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
[2]趙麗玲,周金聲.應用文寫作課程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07(1).
[3]馬新莉.多媒體技術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08(1).
2013-10-23
周海燕(1979-),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動畫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講師,碩士,從事大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4)03-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