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生
摘 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以體驗為主線,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03-01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以體驗為主線,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踐行數學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實現。不斷為學生提供數學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真正讓課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能用得上。激勵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享受生活。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一、創設生活情境,喚起學習動機
1、設疑導入,做好鋪墊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先導,是數學新課教學的前奏,它如同一出好戲的“序幕”,起著醞釀學生情緒、集中小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對小學生大腦皮層進行強烈的刺激,喚起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有了疑點,就有問題;有問題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能有創新。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
如:在學習《位置》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演示紅綠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紅綠燈各表示什么意思?紅燈停,綠燈行。小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珍愛生命。那么,請大家認真看一看:誰在誰的上面呢?這是學生們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師巧妙設疑,學生積極發言,興趣盎然。教師板書“上下”,讓學生初步了解方位。再出示小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讓學生說說誰在誰的前面?學生觀察后精彩發言,教師板書“前 后”。在設疑中自然的引出新課,有先聲奪人之效,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怦然心動,學生帶著愉快與好奇的心情去聽課,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模擬生活,激發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全面的考察問題,從事物多種多樣的聯系中去認識事物。教師帶著甜美的微笑走進課堂,讓微笑感染學生,學生如臨春風,智慧大門頓開,創新火花迸射。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用問題激發小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取生活數學實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創新思維,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如:學習“體積”概念時,教師用兩個一樣的透明杯子裝了同樣多的水,并在杯子上做記號,先往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個用線拴著的小鐵塊,分別演示把鐵塊提上來,再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提問:你有什么發現?(鐵塊放進水里,鐵塊占了空間,水就會上升)。教師及時板書:占空間。在另一個杯子里放入一個石塊,這時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溢出來,有的同學喊“水淌出來了!”,追問:和剛才的實驗相比較,你又有發什么發現?說明了什么原因?學生能說出放進水里的石塊比鐵塊大,即:石塊占的空間比鐵塊占的空間大。引導學生歸納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感受“體積”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讓學生每人拿出5個不同的物體并按體積的大小進行排列。然后引入“體積單位”教學。學生感受到了體積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營造生活氛圍,彰顯數學魅力
1、自主探究,探真數學
數學生活化就是找到數學學習的起點,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已有經驗的支撐,幫助學生內化所需掌握的知識。營造自主探究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變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在問題的探究中落實自主學習。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現實生活,讓他們感覺自己學習的東西有現實價值的。溝通抽象的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強化數學的產生與運用,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現實。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設計“小小超市”模擬購物。教師讓學生拿5元錢去購物,如果他想去買8元錢的悠悠球,夠么?你有什么辦法呢?學生思考后,舉手想辦法:可以回去再拿3元錢;可以和同學借3元錢再來買;也可以買5元錢一本的連環畫;有的還說去跟賣悠悠球的人講價,讓他打折,8元錢的變形金剛就賣5元錢唄,下次還會到你店里購物。低年級的學生就這樣隨機應變,教師真高興。學生能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實踐中升華。
2、合作交流,享樂數學
合作與交流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教師不要過多干預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盡可能地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讓他們自主進行交流,讓學生自己掌握時間。鼓勵學生在交流中發表不同意見,大膽猜想,不要急于得到圓滿答案。合作交流促進學生間相互啟發,擴大信息量。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教師要及時指導。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必須牢固地樹立“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思想,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探究的學習氛圍,打造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