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金 任 虎
(上海杉達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209;華東理工大學 法學院,上海 200237)
跟單信用證,簡稱信用證,由于其具有保證貨款支付的功能,因此被譽為國際貨物買賣中最可靠的支付方式之一①M argaretL.M oses,Let t ers ofCredi tand t he Insol ventAppl i cant:A Reci pe f orBad Fai t h Di shonor,57 Al a.L.Rev.31,32(2005).,也是國際經濟法律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創造。②徐冬根:《銀行信用證審單標準的法哲學思考:精確性、模糊性還是原則性》,《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信用證對于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信用證產生糾紛的情況時有發生,為避免就法律適用問題發生爭議,當事人在開立信用證時需確定所適用的法律。據學者統計,在信用證貿易中大約95%適用《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以下簡稱 UCP)③最新版本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是2007年修訂本,也就是國際商會第600號出版物,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簡稱UCP600。的規定。根據該規定,開證行在確定交單不符時,可以行使拒付權。鑒于實踐中信用證交單存在不符點的情況大量存在①根據Ronal d J.M ann的一項調查,在500個信用證交易中,只有27%的交單是與信用證相吻合的,單據存在不符點的情況概率高達73%。See Ronal d J.M ann,The Rol e ofLet t ers ofCredi t i n Paym entTransact i ons,98 M i ch.L.Rev.2494,2502(2000).這樣的數據在國內學者的調查中得到印證,有學者指出:據統計,在信用證實務中,60%-80%的單據都有不符點。參見胡天行:《UCP600下對不符點單據的處理》,《金融管理與研究》2008年第3期。,盡管其中的大多數不符點經聯系買方主動放棄,但是,信用證拒付糾紛仍是為數最多的一種信用證糾紛。得益于UCP所確立的獨立性原則,法院可以拋卻信用證拒付糾紛審理中復雜的基礎交易,但模糊不清的信用證審單標準以及拒付通知的恰當性和有效性則成為司法裁判中的難題,尤其是UCP600明確了拒付通知所應聲明的內容之后,后者將是信用證拒付糾紛中困擾司法實踐的新的難題。盡管UCP600明確列舉了拒付通知所應包含的內容,但實踐中各項要求本身并不容易把握,而現實中也出現了圍繞拒付通知的有效性作為爭議焦點的案件②筆者曾接觸兩個案件,其中一個基本案情如下:2008年4月25日,甲國A公司與乙國B公司簽訂鋼材買賣合同,乙國的Z銀行作為開證行開具了一份申請人為B公司、受益人為A公司的不可撤銷信用證。2008年9月4日,A公司通過當地的W銀行向Z銀行交付了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和質量證明書等文件。2008年9月12日Z銀行向W銀行發出M T734號電文,電文表明:“不符點為:提交了租船合同提單。文件處理:我方持有單據,聽候貴方指示。”隨后A公司遂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Z銀行向其支付信用證項下全部款項,其中爭議焦點之一即為Z銀行發出的拒付通知是否是一份有效的拒付通知。,由此引發對于UCP600所規定的拒付通知的有效性標準的思考。
1.UCP600對于開證行拒付通知的要求
UCP600對于銀行的拒付通知提出了要求,歸納起來,只有符合下列要求的拒付通知,才是一份有效的拒付通知:首先,從接受拒付通知的主體來看,拒付通知應當發送給交單人。③參見UCP600第十六條c款。一般而言,交單人是中間銀行,在這種情況下,拒付通知應當發給交單行。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可能是由受益人直接向開證行提交信用證單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開證行確定交單不符,則應當向受益人發出拒付通知。其次,從發出通知的方式上而言,如開證行決定拒絕接單,必須以電訊的方式發出,電訊方式包括電報、電傳、傳真等方式;如果無法以電訊方式發出時,才可以選擇其他快捷的替代方式發出拒付通知。④參見UCP600第十六條d款。再次,發出通知的時間。在UCP500中,規定銀行應在“各自合理的審單時間內——不得超過從其收到單據的翌日起算七個銀行工作日,以便決定是接受或拒絕接受單據”⑤參見UCP500第十三條b款。,這個期限在UCP600中作了修改,將審單時限規定為五個銀行工作日⑥參見UCP600第十六條d款。,這一修改縮短了審單期限,加強了受益人的利益保護,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拒付通知應包含特定的內容,這是UCP600中予以明確要求的,也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題。處理信用證糾紛的國際慣例及司法實踐就判斷拒付通知有效與否的時間、方式以及接受對象等因素提供了較為明確的判斷標準,但對于UCP600中所涉及到的拒付通知所應包含的基本內容,雖然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以下簡稱 ICC)對于統一拒付通知的具體內容作出了很大努力,卻仍然難以避免實踐中可能產生的爭議。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在UCP600項下,拒付通知有效與否主要取決于拒付通知的內容是否符合UCP600的規定,因此,如果沒有特別指出,本文所指的拒付通知的有效性特指拒付通知的內容的有效性,而非指廣義上的拒付通知的內容、發出時間、方式以及接受對象的合規性的總體。
2.拒付通知內容有效性的爭議
對于拒付通知有效性的問題,在UCP500施行期間即有判例出現,其中被學者廣為引用的是美國南德克薩斯州立法院所判決的Voest-Alpine v.Bank of China案。⑦該案一審由美國南德克薩斯州立法院進行審理,該院于2000年作出一審判決,認為中國銀行發出的拒付通知不是有效的拒付通知;中國銀行不服地方法院的判決,上訴到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聯邦上訴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于2002年作出判決,維持了地方法院的判決。法院在該案中對于拒付通知的有效性問題進行了先驅般的探索,在信用證判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值得注意的是,UCP500本身并未明確歸納拒付通知所應包含的基本內容,也就無從直接規定不包含拒付通知應有內容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在其14條d款中,就拒付通知的內容而言,其僅表明兩點:ⅰ.如開證行及/或保兌行(如有),或代其行事的指定銀行,決定拒絕接單據,它必須不延誤地以電訊方式通知有關方……;ⅱ.該通知必須說明銀行憑以拒絕接受單據的全部不符點,并說明單據已由本行代為保管聽候處理,或將退還給交單人。因此,拒付通知中是否必須列明拒付的意思表示并未明確規定于UCP500中,但是從其第ⅰ項的規定來看,似乎可以推斷出拒付通知需要體現拒付的意思表示。正是由于UCP500對于拒付通知的基本內容規定得含混,使得在UCP500適用期間,關于拒付通知的爭議在銀行間不斷發生,修改拒付通知形式與內容的呼聲不斷高漲①李金澤:《UCP600適用與信用證法律風險防控》,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頁。,并直接導致UCP600對于該條款的修改。
UCP600在拒付通知條款上對于UCP500的改進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提交給交單人的必須是一份單獨(a single)的拒付通知,這是UCP500所沒有明確的。該條的規定不僅表明需要提交的對象是交單人,而且表明拒付通知的數量,也就是不能把拒付通知的內容分拆在幾份之中,不能在一份中表明銀行的拒絕承付或議付,一份中列明所依據的不符點,一份中說明拒付后的單據處理方案。②林建煌:《品讀UCP600》,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82-283頁。二是明確了拒付通知必須包含的基本內容。其歸納了UCP500第14條d款中關于拒付通知的內容的規定,并明確規定作為一份單獨的拒付通知所應具備的內容,根據UCP600第十六條c款的規定,一份拒付通知的內容應當包括以下三項內容:表明銀行拒絕承付或議付、列明銀行拒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及選擇一個單據的處理方案。三是明確了無效的拒付通知的法律后果。在UCP600施行以后,開證行發出的拒付通知必須包括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如果開證行或保兌行未能按照本條行事,則無權宣稱交單不符。③參見UCP600第十六條第f款。這就確保了銀行對于上述拒付通知內容的遵守,否則拒付通知將因不具備基本內容而被宣稱無效。④雖然UCP500第十四條e款也作了類似規定,但在拒付通知的基本內容被明確規定之前,拒付通知尚不存在統一形式和內容,因此也無法據此就拒付通知作為整體是否有效進行判斷。
拒付通知應不具備UCP600規定的內容,或者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聲明的內容不符合拒付通知的要求,在此情形下拒付通知可能被宣告無效,并無權宣稱交單不符。因此,拒付通知的內容是否有效也自然成為信用證交易當事人間關于信用證拒付爭議的新焦點。事實上,UCP600對于拒付通知的內容已然作了明確列舉,對此已如上述,當事人產生爭議的實質性焦點則是拒付通知各項內容的表述是否正確、具體。導致這種爭議產生的原因固然在于UCP600未能規定具體的表述方式及程度,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各方對于信用證案件事實的理解和UCP600的解釋問題。而且,從立法學的角度而言,要求UCP600對于其所列舉的拒付通知的每項內容進行全面解釋和徹底列舉,既不現實也不可行。法律應當是明確的,但仍需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則性和模糊性,否則必然會侵害法律的適用性和穩定性。因此,筆者認為從UCP600對于拒付通知的現有規定及拒付通知本身的性質出發,對UCP600第16條c款的規定進行解釋和正確適用,是一條較為可行的路。
3.拒付通知的性質
就信用證本身而言,根據UCP600第二條的定義,信用證是指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無論其名稱或描述如何,該項安排構成開證行對相符交單予以承付的確定承諾。但從法律關系上而言,信用證是銀行與受益人之間關于單據買賣的合約,受益人按照該合約向銀行交付單據,銀行向受益人支付信用證規定款項并接受單據。在該買賣合同項下,受益人的主要義務系向開證行交付適格單據,而開證行的主要義務即是在接受單據并經“檢驗”后依約付款。依據信用證交易流程,該買賣合同系有先后履行順序,受益人履行義務在先,開證行履行義務在后,即開證行向受益人開出信用證,其按照信用證付款的前提條件是收到與信用證所規定的單據相符的單據。若開證行經過審查認為受益人提交的單據并不符合信用證的規定,或者單據相互之間存在矛盾,則開證行有權不履行其自身的付款義務。正是由于可能存在這種交單不符的情況,因此UCP賦予開證行以拒付權,該拒付權以拒付通知作為其行使拒付權行使的表現。
拒付權本質上是作為開證行的一種付款抗辯,而拒付通知則是這種抗辯權的要式表達。這種抗辯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抗辯,而是一種要式的抗辯,滿足UCP600規定的抗辯才是信用證交易中的有效抗辯。從拒付通知所需要聲明的內容上看,雖然UCP600僅規定一份拒付通知應聲明其所列舉的三個方面的內容,但筆者認為,除此之外仍應考慮該拒付通知的所聲明的內容能否被接收方受領這一因素。畢竟信用證制度存在的目的在于促進國際貿易,同時這也是UCP600的核心價值,開證行拒付通知的意義一方面在于表達其自身對于拒絕付款的抗辯,另一方面在于告知接受方其進行抗辯的理由,以使接受方能夠根據拒付通知來去除不符點,從而實現順利交單,以此促進國際貿易。因此,拒付通知作為一種抗辯的表達,固然需要考慮其內容的全面性,也要考慮其表達內容的具體程度和可受領程度。也就是說,有效的拒付通知不僅需要聲明UCP600所列舉的各項內容,而且其應明確表述這些內容,并以交單人得以受領作為其“明確”程度的底線。
如果開證行確定交單不符并且拒絕付款,那么開證行則應當向交單人聲明其拒絕承付或議付,這既是開證行拒絕交單人付款請求的抗辯之必然邏輯推理,也是UCP600規定的拒付通知所應包含的第一項內容,因此開證行必須向交單人聲明其拒絕承付或議付(state that the bank is refusing to honor or negotiate)。結合UCP600的規定以及對于抗辯目的的分析,筆者認為“拒絕承付或議付”應滿足以下條件:
首先,拒付的意思表示必須是明示的,而非默示的。默示是指未以語言或者文字的形式直接、明確表示其意思,是一種推定的意思表示。由于默示表示并不是直接的和明確的,需要進行推定才能得出所需結論,而推定本身則包含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不利于交易,因此筆者主張拒付必須明示。而且,從法學理論上講,默示的意思表示必須在法律有明確規定或有交易習慣或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時才發生效力①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頁。,但無論法律和UCP600中均沒有規定拒付通知中的聲明拒付可以采用默示方式。另外,根據其英文的表達來看,“state”本身就包含了明示的含義②根據《新編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st at e”是指“以語言或書面形式明確或清楚地表達某事”(express som et hi ng def i ni t el y or cl earl y i n speech or wri t i ng)。See The New Oxf ord Di ct i onary of Engl i sh,edi t ed by Judy Pearsal l,Oxf ord Uni versi t y Press,1816(1998).,從而排除了默示的可能。另一方面,既然UCP600要求銀行向交單人提交拒付通知以示拒付,就是要求開證行向交單人表明拒付和抗辯的態度,抗辯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因此應當是直接、明確的,也就不可能是默示的。
其次,拒付通知的拒付聲明是否必須出現“拒絕(refuse)”的字樣。筆者認為,拒付通知并不必須出現“拒付”的字樣。其一,UCP600明確規定的是“必須聲明”、而沒有要求“必須記載”“拒絕(refuse)”等用語。其二,從 UCP600的立法宗旨而言,明確要求出現“拒絕(refuse)”等用語沒有任何意義。UCP600要求的只是一個“拒絕”的意思表示,因為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信用證專業用語中,拒絕的意思表示都絕對不僅僅限于“拒絕(refuse or reject)”一詞,多種表達方式均可表達拒絕的意思,比如“we can not accept the documents”就完整表達了拒付的意思,再如“如果您已從償付行獲得償付,請退款”也具有拒付的意思表示。基于此,要求必須出現“拒絕(refuse or reject)”一詞只是個別學者對于UCP600條文的錯誤理解。但不可否認,如果明確出現“拒絕(refuse or reject)”字樣將有利于拒付通知中的拒付意思的表達。其三,“拒付(refuse or reject)”一詞是感情色彩非常強烈的詞語,較多使用這樣的詞匯可能會影響到銀行間的業務交流,不利于雙方的合作。其四,在著名的被廣泛引用于說明需明確表示拒付意思的 Voest-Alpine v.Bank of China 案中,無論是美國南德克薩斯州立法院還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在審查該案中中國銀行1995年8月11日的電文中是否具有拒付的意思表示時,均未就其未出現“拒絕(refuse or reject)”字樣而斷定其不具有拒付的意思表示,而是綜合該電文的整體文義,并結合8月19日的電文來確定其是否表達了拒付的意思表示。①Voest-Al pi ne Tradi ng USA Corp.v.Bank ofChi na,167 F.Supp.2d 940(Uni t ed St at es Di st ri ctCourtForThe Sout hern Di st ri ctof Texas, H oust on Di vi si on, 2000);Voest-Al pi ne Tradi ng USA Corp.v.Bank ofChi na,288 F.3d 262(5t h Ci r.2002).因此,雖然UCP600要求拒付通知必須聲明拒絕承付,但是筆者認為其并未要求必須出現“拒絕(refuse)”等字樣。
最后,拒付通知中拒付意思表達的程度。(1)開證行拒付通知中出現“拒絕(refuse)”字樣的情況下,則當然表達了其拒付的意思表示。(2)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并未出現“拒付”字樣的情況下,判斷其是否具有拒付的意思表示的標準為拒付的含義已達到可受領的程度,對此,筆者認為應當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考慮發送拒付通知的電訊形式本身能否判斷拒付的意思表示,即首先應判斷該電訊形式是否為表達拒付意思的格式電文。如MT734是“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制定的應用于會員間的格式化電文之一,從其對于該電文的定義來看,MT734系由開證行向收到有關跟單信用證的銀行發送,用來通知接收人文件表面與信用證的條款不符,而且發送人拒不接受這些不符點,并向接收人提供了如何處理這些文件的詳細情況。根據定義,銀行在跟單信用證程序中使用該通知,除拒付交單外,不可能再有任何其他意圖。因其隱含了隨后的拒絕承付或議付,所以使用MT734符合UCP600第16條c款i的要求。銀行在使用MT734的情況下,無需明確聲明拒絕承付或議付。②ICC Int ernat i onal Cent er f or Expert i se,DOCDEX Deci si on NO.303,Pari s,26 January 2010.因此,如果開證行向交單行發出MT734格式的電文,那么其本身就蘊含了拒付的意思表示,該電文格式本身與“拒絕(refuse)”含義相同,而無須另加說明。第二,所發送的拒付通知是否足以表達拒付的意思表示。這應當依據整個拒付通知所表達的內容予以判斷,特別應當結合拒付通知的整體文義和前后電文加以判斷,而不應當將未出現拒付字樣作為其沒有拒付意思表示的說辭。在Voest-Alpine v.Bank of China案中,地方法院認為8月11日的電文并不具有拒付的意思表示,其理由在于三點:1)中國銀行并未明確聲明其拒絕接受單據;2)在沒有明確聲明拒付的情況下,銀行表示它將聯系江陰對外貿易有限公司是否接受這些單據使得銀行對于是否拒絕單據的態度含混不清;3)中國銀行在直到8月19日之前未提到拒絕,直到8月19日的電文中才第一次提到拒付“Now the discrepant documents may have us refuse to take up the documents according to article 14 (B)of UCP 500.”“Now”這個語詞進一步表明其8月11日發送的電文并未包含拒付的意思表示。③Voest-Al pi ne Tradi ng USA Corp.v.Bank ofChi na,167 F.Supp.2d 940(Uni t ed St at es Di st ri ctCourtForThe Sout hern Di st ri ctof Texas,H oust on Di vi si on,2000).很顯然,美國法院系綜合“拒付通知”所表達的文義和前后電文之間的聯系來判斷中國銀行是否具有拒付的意思,對此值得相關銀行及司法機構借鑒。第三,接收方受領拒付意思表示的能力。由于交單人可能是銀行,也可能是受益人,因此開證行在發出拒付通知時,應當區分不同的主體給出拒付表示程度不同的意思表示,對于作為銀行的接收方而言,則只需要表明其有拒付的意思即可,此時接收方的信息受領人應為銀行中熟悉信用證業務的審單員,因為審單員以審慎、專業為其工作原則,其受領拒付意思的能力比較高,因此在該種情形下對于拒付的意思表示的明確程度要求較低,僅僅需要達到“理性審單員”可以受領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合理的銀行負責該種業務的人員從通知行為本身及其文義中可以理解出開證行拒付的意思,此種通知即已足夠。①徐冬根:《信用證法律與實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頁。而如果接收方為受益人而非銀行,由于其受領信息的能力比較低,那么這種拒付的意思表示則應當明確到足以令非專業人員得以受領的程度,甚至應當達到出現“拒絕(refuse)”字樣的程度。正如ICC專業技術委員會提出“在受益人即是交單人時由銀行直接向受益人發出非SWIFT形式的拒付通知的情況,需要明確聲明‘拒絕承付或議付’”。②ICC Int ernat i onal Cent er f or Expert i se,DOCDEX Deci si on NO.303,Pari s,26 January 2010.(3)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既未出現“拒付”字樣,綜合拒付通知全文也不能使接收方受領其拒付的意思表示,則視為其未聲明“拒絕承付”。
筆者認為,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聲明拒付的意思表示應當是明示的、明確的,如果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未使用拒付的字樣,則應當使用足以使接收方受領的表述,方能滿足第16條c款i的要求。
根據UCP600第16條c款的要求,開證行應當在拒付通知中聲明拒付的同時,還應當聲明其拒絕承付或議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所謂不符點,是指交單人提交的單據本身與信用證規定的單據不同,或者單據的內容與信用證規定的內容矛盾,或者單據之間內容相互矛盾的情況。根據UCP600確定的審單標準,筆者認為不符點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關于單據本身的問題所引起的不符點,依據信用證交單人應當提交信用證所規定的單據,因此錯交或漏交單據均構成不符點。另一類是關于單據的內容所引起的不符點,UCP600的規定明確了一致性與相符交單的含義:單據中的數據,在與信用證、單據本身以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參照解讀時,無須與該單據本身中的數據、其他要求的單據或信用證中的數據等同一致、但不得矛盾。③參見UCP600第十四條d款。也就是說,如果單據的數據與其本身的數據、其他單據或信用證中的數據相互矛盾時,構成不符點。另外,對于交單人提交了信用證所未列明的單據,則開證行對于該單據將被不予理會,并可被退回給交單人,不作為不符點對待。
開證行作為審單的主體,其可以獨立判斷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是否存在不符點,在確定交單不符時也由其獨立決定是否拒付。但是,拒付權僅僅是一種開證行拒絕付款的臨時抗辯權,在受益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之后,這種抗辯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接受第三人的判斷,因此需要保證其判斷的不符點的正當性④銀行所提出的不符點必須是正當的,這是銀行實務操作的要求,應結合實際情況予以判斷,此處不作討論。和明確性。
對于拒付通知中的不符點聲明,系由UCP600所直接規定,其不符點表述需要滿足UCP600的要求。遺憾的是,UCP600第16條c款ii項僅規定銀行應列明每一個不符點,但并未就不符點應如何表述作出規定或限定。因此,根據UCP600對于銀行拒付通知的要求,只要開證行聲明其拒付所依據的不符點即為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不符點聲明的要求。盡管如此,不斷發展的司法實踐表明僅僅列出不符點是不夠的,不符點聲明必須是詳盡的、明確的。
不符點的列舉必須是詳盡的,這是對拒絕承付所依據的不符點數量的要求,即如果存在多個不符點,則應列明拒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畢竟UCP600要求開證行出具的是“一份”單獨(a single)的拒付通知,如開證行未詳盡列舉拒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即使事后證明未被列舉的不符點成立,開證行也不得依據該不符點作為拒付理由抗辯并予以拒付。
對于所列舉的不符點的表述,UCP600并未就每一個具體的不符點聲明的表述形式作出規定,但ICC銀行委員會認為不符點聲明應當是明確的,比如“單據之間不一致”并未明確不一致之處,這就是不恰當或不能接受的不符點聲明。⑤Unpubl i shed Opi ni on of t he ICC Banki ng Com m i ssi on,1995-2004,Pari s:ICC Publ i cat i on No.660,2005:132.遺憾的是ICC銀行委員會也并未具體解釋這種“明確性”的程度,也只能留待受理法院最終認定。筆者認為,從拒付通知作為抗辯權載體而言,其所要表達的不僅是開證行對于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拒絕承付,同時需要告知受益人其拒付的理由,這也是UCP600要求在拒付通知中聲明拒付所依據的不符點的立法目的。也就是說,不符點聲明的明確與否直接決定了交單人能否據此去除單據中存在的不符點,直接關系到其能否通過去除不符點而順利交單。因此,無論是基于抗辯權行使的合法性角度還是基于受益人利益的考慮,不符點聲明存在的宗旨即要求其需要被接收方所受領,不言而喻——不符點聲明至少應當明確到足以令交單人得以受領開證行的意思表示為底線。不符點聲明能否被受領,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度,筆者認為首先應結合單據本身的性質以及提交單據整個過程來判斷不符點聲明是否得以受領。信用證交易作為單據交易,作為標的的單據之間、單證之間的聯系不可分割,受領人應當結合具體的各項單據、單證來理解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聲明,而不應將不符點聲明或拒付通知與整個信用證交易割裂開來。而且,“不符點”(DISCREPANCY)這一稱謂,意圖就在于告知交單人其所提交的單據中存在不符點,并且該不符點已構成拒付理由,這足以引起受領人的警覺,如果受領人結合單據以及開證行對于不符之處的說明,得以受領開證行的意思表示,那么筆者認為開證行的不符點聲明已達到可受領的程度,也就符合UCP600所規定的要求了。其次,不符點聲明應依照不同類別作不同程度的表述:如果不符單據系在內容上與其他單據或信用證所記載的數據相矛盾,則其至少應當指明與哪一項單據的數據存在矛盾,最好能夠具體到與哪個單據的哪一項數據相矛盾①如在ICC銀行委員會在一份咨詢意見中指出:以“提交的A格式的原產地證明顯示內容與其他單據不一致”的方式描述的不符點未明確單據不一致的情節,亦未給出不一致所涉及的其他單據的名稱,這不是一種可為拒付通知所接受的不符點聲明的形式。See ICC Banki ng Com m i ssi on Opi ni ons 2005-2008[M ],Pari s:ICC Publ i cat i on No.697,2009:99.;若不符點系由于單據出現整體不符,如出現未提交單據、錯交單據等情況,則至少應當指明其未交或者錯交的單據名稱②在ICC國際專業技術中心專家組最新作出的DOCDEX Deci si on NO.303號裁決中,信用證要求受益人應提交全套清潔已裝船提單(ocean bi l l s ofl adi ng),但受益人提交了租船合約提單(Chart erPart y B/L),該銀行在M T734電文中不符點聲明為:提交的是租船合約提單(Chart er Part y B/L present ed)。對于這種不符點聲明,專家組認為,提交的運輸單據不能被接受,申請人聲明提交的單據本身即為不符點,該不符點證明拒付是正當的,專家組認為符合UCP600第16條c款i i的規定。See ICC Int ernat i onal Cent er f or Expert i se,DOCDEX Deci si on NO.303,Pari s,26 January 2010.,由受領人結合信用證單據交易加以受領。最后,接收方是否足以受領開證行所表達的拒付的意思表示,仍應區分交單人為銀行或是受益人作不同對待。如果交單人為銀行,則可基于一個“理性審單員”的標準,其相應的受領能力較一般受益人高,對于特定單據的熟悉程度也較一般受益人高,相對而言對不符點聲明的明確程度低。如果在交單人為受益人的場合,則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不僅應列明拒付所依據的每一個不符點,而且應當將這每一個不符點的不符之處進行詳細告知,以使其得以完全受領所提交的單據存在的問題。
開證行決定拒付之后在拒付通知上關于單據處理問題的表述不至于產生太多疑惑,尤其是在依據UCP600開立的信用證中,筆者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碰見因拒付通知中的單據處理聲明發生爭議的案件,以下作簡要提及。
在UCP500下,開證行決定拒付后,應當說明單據由開證行代為保管聽候處理,還是退還給交單人。在實務中,開證行提出不符點后并不必然退單,因為開證申請人并不一定拒付,因此開證行便在拒付通知中加列“就不符點征求申請人意見,一旦其放棄不符點,開證行將向其交單”的聲明。這種做法普遍存在但并沒有得到ICC的贊同,因為他們認為單據在未付款前所有權歸交單者所有,這樣的條款只有加在信用證(而非拒付通知)上才是有效的。③蘇麗萍:《信用證新國際慣例——UCP600探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國際商務版》2009年第1期。UCP600第16條c款iii較UCP500增加兩種單據處理方式,四種單據處置方式為:銀行留存單據聽候交單人的進一步指示;開證行留存單據直到其從申請人處接到放棄不符點的通知并同意接受該放棄,或者其同意接受對不符點的放棄之前從交單人處收到其進一步指示;銀行將退回單據;銀行將按之前從交單人處獲得的指示處理。對于這四種方式,一般由開證行按照各自銀行的單據處理方式在UCP600中選擇一種方式予以通知。實踐中,銀行選擇第一種方式處置單據的較為多見。
拒付通知有效性問題一直是困擾信用證糾紛司法實踐的難題,UCP500中關于拒付通知內容的含糊規定導致這一難題一直沒有通過信用證的司法實踐予以破解。國際商會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在修訂UCP600的過程中對拒付通知的內容作了專門、明確的列舉性規定。但修訂后的UCP600并未對拒付通知內容的表述予以進一步明確,這導致此次對于拒付通知內容的修訂不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信用證實踐,也為信用證拒付通知有效性爭議的產生提供了生長的土壤。當然,無論是國際法律還是國內法律規則均需要強調具體性和原則性的結合、靈活性與穩定性的統一,對于法律規則所沒有明確規定的,可以通過司法實踐予以彌補,這在國際法制中的作用較國內法中更為明顯。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顯然可以根據UCP600關于拒付通知內容的規定、信用證交易的合同性質來對UCP600項下拒付通知各項內容的表述方式予以解釋,并根據不斷發展的信用證司法實踐得以確定拒付通知內容表達的適格標準——拒付通知應當列明UCP600規定的各項內容,應盡量具體、明確地對上述各項內容予以表述,且其拒付的意思表示以及不符點聲明均應達到拒付通知接收方“可以受領”的程度——以此來靈活地把握信用證拒付通知內容有效性的標準,并據此處理拒付通知的有效性問題,最終公平解決信用證拒付糾紛。①對于本文開頭所提及的案件,由于Z銀行向交單行W銀行發出M T734格式的電文,已明確表達拒付的意思表示;由于信用證要求的是全套清潔裝船海運提單,而A公司卻提交了租船合同提單,沒有提交全套清潔裝船海運提單,屬于錯交單據的情形,系單據本身不符合信用證要求,Z銀行聲明提交了租船合同提單,已列明了拒付的不符點,且W銀行作為交單行完全能夠依據該不符點說明“受領”其提交的單據所存在的不符點,已滿足UCP600第16條c款ⅱ的要求;開證行在拒付通知中指出“我方持有單據,聽候貴方指示”,滿足UCP600第16條c款ⅲ的要求。因此,本案中開證行所提交的拒付通知完全符合UCP600第16條c款的要求,屬于有效的拒付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