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故里曲阜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得圣人福澤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對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一直都是曲阜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雖然定調開發較早但其中一直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從問題入手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更深一步的希望通過曲阜的理論研究得出一個名人故里文化遺產開發的一般模式。
關鍵詞:曲阜;孔子;文化遺產;開發;利用;模式
曲阜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是孔子的故鄉,素有東方耶路撒冷的美譽,以其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繼承和保存了豐富的與孔子相關的文化遺產資源。曲阜以文化立市的路線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定調了,也因此獲得了很多榮譽: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王牌旅游城市、中國旅游40佳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盡管在文化遺產資源開發方面獲得了諸多榮譽,但在該問題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制約了曲阜的發展。
1 遺產資源的文化價值開發不到位問題
文化遺產資源區別于其他資源形式的重要屬性就是它的文化價值,在開發中必須要把握好這一點。在曲阜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中文化價值的開發還遠遠不夠。曲阜地區雖然文化遺產資源門類眾多但是深度挖掘之后不難發現這些文化遺產資源內核都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在這一內核的基礎上就可以將多樣的文化遺產整合起來形成一條產業鏈。但就現在曲阜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來看,不論是物質性的還是非物質性的遺產資源所呈現的都是自身的屬性特征,對于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沒有真正的開發出來,比如現在來看“三孔”就僅作為旅游景點,孔府宴就僅是一種菜肴,楷雕就僅是一種工藝品,并沒有發掘出其中的建筑意義、文獻意義、哲學意義等等。
對于孔子相關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中文化內涵的挖掘還要更加的深入。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文化,只有深入的挖掘各項遺產的文化價值才能更好的發現它的價值,才能找到整個地區各項文化遺產資源的內在聯系。尤其在開發像楷雕、孔府宴、孔府糕點這類文化遺產資源的時候,開發和營銷的不僅僅是這件產品自身,需要更加深度挖掘的還要有它背后所附帶的傳統技藝的傳承、儒家哲學的影響以及禮儀民俗的積淀。這些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層內涵里都帶有孔子文化的烙印,對于文化產品的營銷的策略和整體思路上更要往這個方向去靠攏,這樣就更能提現這件文化產品的特點,體現這一系列文化遺產的特點,乃至整個曲阜文化遺產資源開發的特點。這是以后做規模化、品牌化、整合營銷的前提和落腳點。
2 文化遺產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問題
曲阜地區在孔子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規模化是個弱項。各個遺產資源星羅棋布,看起來內在都有聯系,但在開發的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這種規模優勢的欠缺就形成了曲阜文化遺產資源的一個現狀就是留不住人,游客早上從泰安或者濟南而來,在曲阜只用半天就游覽了主要景點,這在整個旅游開發和文化遺產開發中都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規模化的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能夠帶動區域性的大發展,帶動整體文化產業的升級。曲阜地區主要的文化遺產資源從地域上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大部分:城區部分、北部九山石門山部分、南部尼山部分。主要景區和交通線路都集中在城區部分,因此以城區部分為基點,九山石門山部分和尼山部分要吸收周圍各處文化遺產資源形成自身具有特色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遺產資源區,合理規劃出行路線形成南北兩條旅游路線。較偏遠地區的文化遺產資源通過整合形成一定的規模就可以吸引游客再游覽完城區主要景區之后進行南北兩條線路的深度體驗。
3 文化遺產開發中的品牌問題
籠統的看曲阜文化遺產資源基本都是圍繞孔子這一主題進行的,但對這個主題的利用還很低,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表現為一些商標被周邊地區搶注。在開發的過程中還應該加緊品牌化的進程不能僅僅認為有主題即是有品牌。
品牌化的運作是文化遺產資源開發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這在曲阜也不例外。其實曲阜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優勢那就是孔子這一現成的品牌。但在實際的情況中這一狀況其實并不樂觀。孔子這一品牌的優勢還沒有整合起來,很多文化產品僅僅貼了一個孔子的標簽,并沒有真真正正的圍繞這一主題來運作。另外,在品牌的維護上也要加強,多年以來曲阜的文化遺產資源開發項目經常和周邊地區產生品牌上的糾紛,要加強對于品牌的獨占性,增強法律意識避免品牌糾紛的產生。
3.1 各種文化遺產資源整合營銷問題
在之前的研究中不難發現現在曲阜地區各個開發的項目都是孤立存在的,這種孤軍奮戰的局面很難形成較大的競爭力,現在很需要利用整合營銷的思路對各個開發項目進行整合。曲阜的文化遺產種類雖然多,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內核就是孔子的儒家哲學,只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就能實現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而且整合的眼界不一定非要限于曲阜,整個濟寧有很多相關的資源可以利用,眼界放的更大一些就會形成更長更牢固的產業鏈。
要運用整合營銷的策略實現多種資源的系統化結合。曲阜有很多文化資源,但其中大部分的資源本身的競爭力并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換一種思路,將曲阜地區,甚至整個濟寧地區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以加強市場競爭力。以曲阜尼山硯為例進行分析。尼山硯因其石料產于尼山而得名,早在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尼山硯臺溝下深層石質可制硯,尼山硯也一直作為曲阜特產被稱作“魯中五寶”之一。但尼山硯在營銷上并不成功,從各種方面來看都不能與市面上的名硯相提并論,但我們可以運用整合營銷的方式賦予它更高的競爭力。曲阜扶興和筆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解放前曾為孔府制作貢筆;曲阜楷雕中也有筆架、筆筒的制作,將尼山硯、扶興和毛筆和楷雕筆架組合起來,再加上孔子故里特產的標簽,這種整合出的商品組合的競爭力一定大過單件商品。
3.2 政府監管問題
曲阜現在旅游產業所存在的亂象:旅游工藝品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住宿、餐飲、停車等行業拉客、宰客的現象屢禁不止。這些看似與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無甚關聯,但這些周邊環境的混亂卻是會破壞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良好局面,損壞曲阜文化遺產資源旅游的整體形象。
在曲阜地區孔子文化遺產的開發中還要更加強調政府的監管職能。一方面是要加強對于文化遺產開發行業內的監督。要想對文化遺產資源再遠的開發能夠長久的進行下去就必須保證自身的質量,同時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不下滑。另一方面就是對行業外的周邊環境的整治。眾所周知,旅游市場混亂這是很多旅游城市共同面臨的問題,景點回扣、哄抬物價等現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為文化遺產資源的開發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結語:在研究曲阜地區孔子相關文化遺產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試著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開發過程和模式,以供其他類似城市借鑒。要開發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資源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找到這個城市中最核心的文化遺產資源是什么,在曲阜這個案例中這個核心就是“三孔”,找準了這個最核心的文化資源就要以這個為基點吸引各方的注意力,只有用這個核心資源吸引來消費者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品牌的建立,品牌不僅是一塊吸引消費者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給所有的文化遺產開發項目罩上了一個統一的外殼,將不同的文化遺產資源形式都印上相同的印記。品牌確立之后接下來就要豐富這一品牌的內容,對品牌下的文化遺產資源開發項目進行規模化的運轉,圍繞核心文化資源開發出更多的增長點。最后政府的管理要跟上,確保名人故里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在一個健康又快速的軌道上運作。
參考文獻
[1]李志超:《文化遺產學的基本概念及大學責任》,教育與現代化,2007年9月 第3期.
[2]劉慶余等:《遺產資源價值評估的社會文化視角》,人文地理,2007年第2期總第94期。
[3]孔繁銀:《曲阜的歷史名人與文物》,齊魯書社,2002年。
作者簡介
孔騰,男,漢族,山東曲阜人,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專業方向藝術品版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