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瑞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學生的變化,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理念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的教學需求,影響了畢業生就業后的工作能力,引起了社會的質疑。對此,中職學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對會計教學的需求。本文旨在通過對當前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從而引發出改革現行教學模式的緊迫性,最終指出改善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一、當前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關注不夠,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中職會計教學理念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的進步和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學理念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環節,不能將會計教學課堂變成教師“唱獨角戲”的平臺。學生是中職會計學校的著重點,教學理念必須以學生為教學對象,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失去了以學生為“對象”的教學意識,最終導致了學生學習能力的低下、專業能力停留在很低的水平的不良現象的出現。總之,傳統的教學理念失去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離開了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必要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精神。
(二)教學目標模糊,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準確
中職學校傳統的會計教學理念沒有突出培養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導致畢業生畢業后缺乏工作能力,從而出現畢業生難以滿足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必須遵循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律,通過實踐性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自己動手能力,從而能夠滿足社會對會計工作崗位的需要。中職會計教學模式滿足了社會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要的同時就能滿足學生自身就業需要,能夠給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最終實現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的基本目標。然而,當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理念缺乏真正的培養目標,仍使用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了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在社會上的地位。
(三)教學方式陳舊,課堂效率不高
當前,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理念嚴重缺乏教學方法的藝術性,教學方式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會計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會計學科本身就具有枯燥乏味的學科特點,如果課堂上再沒有教師富含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就難以了解學生的心理,使得會計教學顯得更加乏味。課堂上教師缺乏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再加上教師沒有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這樣的授課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等于會計教學的失敗。
(四)教學模式落后,理論與實踐脫節
理論與實踐脫節是最大瓶頸。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學方面對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的安排不合理,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相互脫節,影響了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必須合理壓縮部分理論課程,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重視學生自己動手能力的培養,給社會培養出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五)忽略社會需求,教學理念與人才培養脫節
主要表現在用人單位要求與教學理念相脫節。中職學校正確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具有一種反思的意識,時時刻刻關注教學的效益,給社會培養出用人單位需要的優秀專業人才。當前的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盲目的追求在很短時間內教給學生很多的內容,只是體現教學方式的時間效益,沒有重視教學的質量。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效益取決于教師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學到的知識的多少,而不是取決于用最少的時間教出最多的內容。由于中職學校教學理念上對教學質量存在誤解,追求給學生教會更多的專業知識,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走出校園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社交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低下,適應不了社會的節奏,很容易被社會上的強者淘汰。我們都知道當前用人單位要的是樂觀、有上進心和誠實守信的高尚品德的人才,既要重視專業技能,更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中職學校對綜合素質培養的認識次于對學歷和年齡的高度,這樣的培養要求反映了學校會計教學的缺陷,必須改善對學生的培養方式。
二、改革現行教學模式的緊迫性
總而言之,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已經趕不上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學生的變化,基于此,中職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變化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探索出對教學活動有指導意義的教學理念,采取以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合理安排的教學方法,形成現在會計教學所需的教學模式。
(一)教師觀念急需更新
教師教學和研究理念相對滯后。目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在教學理念上的認識還不夠,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研究相對滯后,造成會計教學研究理念的嚴重滯后。中職學校會計教師對我國需要的人才要求關注甚少,對我國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缺少足夠的關注。
(二)教師教法急需創新
當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還體現在其教學方法運用效果不明顯,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也未能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一批懶惰的學生和教師,對教學質量反而起了不好的作用。中職學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運用的不妥當,導致其運用效果不明顯,所以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必須提高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
(三)教學內容急需變革
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內容周而復始。上文中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剖析,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中職學校對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安排存在不合理性,沒能夠滿足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這種情況根本不符合我國大多數用人單位的實際,沒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性教學合理安排好,形成兩者關系不協調的局面,嚴重影響著中職學校的培養質量。
(四)教學模式急需改善
現行會計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著“三重三輕”的現象。中職學校在教學方法的不合理性的根本原因是教學模式中存在嚴重的不協調,出現了所謂的“三重三輕”的現象。其中“三重”是指重教材內容的課堂講解、理論知識的關注和專業內容的教學,而“三輕”教學模式是指輕視對實際案例的研究、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職業道德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這是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重大缺陷,在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習慣和職業道德方面都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導致中職學校教學模式的改善勢在必行。
三、會計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應當考慮的問題
(一)以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切入點
為了做好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工作,首先從學生的思想道德入手。因為學生年齡小,很難辨別是非,而且正處于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期,因此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改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引起校方的關注和重視。比如,教師在選擇課堂案例時應考慮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應該注意選擇適合學生的案例,在案例研究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
(二)以學生基本能力培養為基礎
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不能只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還要對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基本能力培養提高重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利于畢業生工作后的發展。
(三)以專業理論和技能學習為目標
對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是會計教學的核心。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必須以理論和技能的學習為教學核心,相應的壓縮理論知識課堂,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體現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掌握應用知識并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案設計宗旨,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改善現行的教學模式的對策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活會計課堂
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講究教學藝術。因為會計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一門學科,如果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又乏味又單一的教學方法將會增加課堂枯燥乏味的氛圍。因此,會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聽懂所講的內容,讓學生對會計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有所收獲。其次,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學藝術,使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改變成活躍的課堂,使學生對會計課程增加濃厚的興趣。最后,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反應,發現問題及時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弄明白的基礎上有所思考,必須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改變培養目標,注重動手能力訓練
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想改善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模式,必須重視在理論課程授課過程中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專業課程的主導下,使學生自己動手能力得到升華。在學校授課的過程中給學生相應的實習平臺,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等實際操作中學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熟悉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和基本程序,從而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會計工作崗位的真實氛圍。
(三)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就業觀念
在給學生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定期的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尤其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培養更加重視職業素養教育和良好的就業觀念的培養。中職學校學生必須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自覺地培育對會計專業的興趣,靠自己的努力,形成自覺學習的積極的學習目標。對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培養良好的就業觀念,有助于減少學生畢業前的糊涂行為,能夠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有利于學生工作路徑的順利發展。
總而言之,目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與教師必須認清正確、合理、有效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現行的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改善。改善現行的教學模式的關鍵點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實踐性教學,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力開展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完善現行的會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斌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2013(29).
[2]牛麗君.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模式的探討[J].河南教育(下旬),2011(10).
[3]孫茂東.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立[J].管理觀察,2009(17).
[4]王金梅.關于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1(10).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