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摘 要】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本文針對生物實驗課的特點,從教師的自身素質和駕馭實驗課的能力方面對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質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力求對教師教學技能和今后的實驗課教學有所裨益,從而提高生物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生物 實驗課 教學質量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52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生物課的教學效果。實驗課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藥品、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條件去進行的生物實踐活動。生物學實驗可以向學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學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可見,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仍比較明顯,注意往往與喜好聯系在一起,容易被無關的內容所吸引。如有的學生在觀察自制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擺弄鏡頭和觀察游移不定的氣泡上,在觀察永久裝片時也主要欣賞染色標本的色彩。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解剖鯽魚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當學生明確解剖實驗的目的,學生才會注意解剖技能的動作要點,認真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體色、鱗片、側線、鰓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認真觀察其內部結構,最終達到解剖鯽魚的實驗目的。
二、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并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負責老師等項目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打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推遲或提前。
2.適時地科學地準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教師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標本和干花臘葉標本,上課時再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上課時與桃花浸制標本和臘葉標本一起對照觀察,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采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準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采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采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3.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么”,以激發學生思維。
4.反復演練,做好示范操作。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如:“觀察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教師雜實驗前應對學生強調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蕩”是關鍵,振蕩不充分,經37℃水浴后滴碘,只要一振蕩,試管底部的淀粉與碘結合,試管中仍出現藍色,從而導致實驗失敗。
三、不斷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專業知識
教師的實驗操作水平、專業能力是實驗課堂有效的基礎。因此,在上實驗課前,教師一定要先把實驗做熟練,對所做的實驗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全面預知、掌握。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才能更好的勝任生物實驗教學。我校生物教師都很年輕,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不斷收集與與積累與教材實驗有關的各種材料,為提高專業知識奠定了基礎。
四、合理組建實驗小組,提供學生合作平臺
實驗小組是生物實驗課學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進行有效實驗教學的前提。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操作能力等特點進行合理分組。在生物實驗課堂中,根據小組的分工,輪流陳述、展示,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逐步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學會交流的方法。交流中,可以產生更多的思想碰撞。新課標課程實驗內容大大增加,特別是探究性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是難以由個人獨立完成的,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實驗小組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合作平臺,小組成員間可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五、實驗創新,激發興趣
興趣是產生動機的重要條件,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學習上產生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生物實驗中存在很多的創新點,如果能充分抓好這一點,學生的興趣也就能很快被吸引。如: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有的學生將濾紙條變為圓形濾紙,在正中央滴加濾液,結果形成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圓,我展示給其他小組看后,很快引起競相模仿,全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點燃了。還有的同學用粉筆代替濾紙條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能有這樣的創新精神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六、正確對待實驗中的錯誤
這是一個我們普通忽視的問題,往往在實驗課上怕學生破壞和出錯而過分強調紀律,使實驗課成為一潭死水,在這一過程中卻常常抹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常常與錯誤破壞相伴。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第博農曾經說:“在任何階段、任何時間萬無一失,也許是新思想的最大障礙。”因此,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角度看,教師不要怕學生在實驗中出錯,要善于從學生的錯誤中了解學生的思維軌跡,為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創造條件,這樣,才能使學生放開手腳。學生的進步就是將一個個錯誤踩在腳上建立起來的。
參考文獻
[1]李海洋.高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對策[J].中學生物,2011(10).
[2]寇漢杰.如何開展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J].才智,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