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玲
【摘 要】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筆者就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角度,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興趣 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8
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是以教師的“講”為主,還是以學生的“學”為主;是以教師所預設的公式化的課堂程序為標準,還是以學生會不會,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為標準?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了很多,而學生一點都不會,就不會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簡單的問題,完不成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而在要點,組織討論不圖形式而在實用。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實際上是教學優化的問題,也是“素質教育”和“減負”的核心問題。
一、明確目標,改進教學手段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邏輯思維較強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讓大部分學生乏味甚至厭學。要想在4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數學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有所得,就要明確每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目標,要講解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中考對該知識點的考察是了解、掌握、還是靈活運用。每一堂數學課都要有重點、難點。整堂數學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教學內容來逐步展開的。讓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突出重點,從而起到提綱掣領的效果,便于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又往往有一些知識點學生難以明確,難以掌握,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重點,找出難點,并巧妙地化解難點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了讓學生明確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電腦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
二、善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同樣的教材,善于表達的教師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在講相反數的概念時讓學生這樣理解,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正如一對夫妻,一個丈夫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妻子只有一個丈夫,兩人相隔千里但還是夫妻。這樣學生就明白相反數的定義了。這節課學生聽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數學教師要多讀書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當的時候用生動的比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同樣的,數學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已經不是“一支粉筆走天下”。多媒體、電腦的介入,使課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要結合課堂內容,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適時的點撥。運用實驗、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更要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這樣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三、豐富教學環節,提升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既要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又要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踏實努力,精選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方式,創造寬松學習環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的、直接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自覺、主動地學習知識,讓學生愛學、樂學,產生學習數學的巨大動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新教材的“讀一讀”里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此外,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也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而動手制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再者,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吳桐賅.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路徑[J].中外教育,2011(09).
[2]陳建軍.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J].學習導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