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臻
(貴陽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的招生的擴張,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一度成為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前段時間我國就業專業人士認為:我國目前并不是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的提供,主要是由于就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我國目前出現就業形勢的不樂觀。大學生需要改變傳統的就要觀念,改變過去那種就業就是“拿金飯碗”、就是“跳龍門”的想法,一改以往的常態,創業也是就業的一種積極的態度,是我國目前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增加財政收入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高校要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逐步將創業教育引領到大學教育中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熱潮。
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業教育已經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開始展開,一些國內著名的高校陸續開設了創業伐方面的課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己經成為全國大學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活動,全國在創業實踐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貴州省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明顯滯后,專業人才缺乏,特別是缺乏具有創新創業意識與精神的創業者。創業教育及創業實踐課程的開展除了有利于培養一批高校創業者,培養高校學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調組織能力、表達應變能力、競爭開拓能力、抗挫折能力、團隊精神以及良好的品德修養和積極進取的心態等基本能力和素質,還能提高創業者的管理水平,減少創業風險,避免創業者盲目樂觀,促使他們正確冷靜地分析市場局勢,了解決策帶來的收益和可能承受的后果及損失,增加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依靠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貴州省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尤為重要,但實際上貴州省高校創業教育卻顯得較為落后,除了少數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的選修課、參加了近幾年的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外,全省高校還沒有形成創業教育的大氣候,在創業實踐方面也只是零星地開展了一些工作,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
貴陽學院從上到下卻形成了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高度重視,無論是從學校黨委行政還是學校的招生就業相關部門,甚至是下設的各個分院,都形成了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學校專門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的選修課程,學校專門組織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創業教育的講座,特別是經濟管理學院已經將創業教育作為學院學生教育的基本課程體系,且已經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作為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的基礎知識。經管學院從2009年組織學生代表貴陽學院參加蝶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取得貴州省賽區第一名,而后代表貴州省獲得全國總決賽的一等獎,在隨后的五年時間里,學院已經將大學生的創業設計大賽作為學院的一項基本的教學技能來抓,每年舉辦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且每年都會有項目被列入貴陽市的創業數據庫,且有很多學生通過創業教育已經創業取得一定的成績。2013年3月經管學院又和貴陽市南明區就業于職業技能開發中心共同舉辦貴陽市高校學生就業與創業實訓培訓,將高校學生教育引入到社會教育領域,更加大了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的外界環境培養。
首先,貴州省高校創業教育的設計項目可操作性不強。目前貴州省的高校教育主要是管理型、封閉型的,實行的是不完全“學分制”,大部分學生不能提前或推遲學業,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在這種教育的大環境下,大學生知識創新意識不足,普遍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冒險精神和職業精神等,因而真正走出校園投入創業實踐的不多,創業設計大都只是閉門造車,缺乏實踐性,也就往往離實際遠一些,能夠具備實踐操作的方案并不多。
其次,對貴州省高校創業教育的關注與重視不夠。貴州省高校創業教育單純高校自身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不管是從財力還是社會認同都需要高校、政府、企業三者的積極參與。目前盡管貴陽學院已經和南明區合作進行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政府已經參與到高校的創業教育當中來,但企業卻很難參與進來。2013年以來,經管學院一直在探索創業教育與企業的合作,包括建立實踐基地,將大學生的創業設計項目納入貴陽市的大學生創業園區,但總體從2014年10級的大學畢業生的實習情況來看并不是很理想,企業根本就沒有為學生提供創業環境的動力,很難直接由市場將企業納入到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當中。
再次,貴州省高校創業教育很難與創業實踐結合起來。貴州省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較為分散,都是“紙上談兵”,并沒有一套具有實際操作的能夠應用于實踐的課程體系,理論性格較強,但實踐性卻很差,沒有與企業家聯合開發的創業教育課程。貴陽學院經管學院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都是依據于ERP沙盤模擬以及理論指導課程體系,但實際的投資環境遠遠不是軟件就能模擬出來的,外界的投資環境的設計也是不合理的。盡管企業模擬會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但遠遠不能夠應付以后走向社會的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復雜環境的需求,而企業卻沒有為學生提供實踐的足夠的動力,不能夠為高校創業者搭建創業平臺。在創業實踐方面,貴州省政府盡管一直以來比較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采取了各種方式建立了大學科技園、科技科技孵化器等機構,也建立了貴陽市大學生創業園,但所有這些都是針對技術類人才的創業,都是針對理工科類的人才,只是注重實際的生產力的轉化。但實際上,大學生創業熱潮中最有想法同時也是最有創業激情的往往是有想法但卻并不一定有多少技術的所謂的“文科”男。對于這一類人才的創業政府卻沒有足夠的重視與關注。
最后,貴州省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過于單一。目前貴州省大學生創業教育都是自己學校閉門教育,沒有實行開放式教育,都是千篇一律的理論教育,即使有實踐教育也是極其少。貴州省大多數院校的創業教育僅由學生處或團委負責,學生處下設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大學生畢業分配的具體工作。或者由單獨有的就業指導中心來完成,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創業教育僅是服務于畢業就業。教育模式過于單一,且單由招就處來完成創業教育從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會差很多,貴陽學院創業教育盡管并不是完全由招就處來完成,但其教育模式也還是單一,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一,加強學生創業設計項目的可操作性。打破貴州省高校教育的傳統模式,降低學生的理論課程的學分,加大學生實踐課程的學分,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提高學生在校的創新意識。學校提供學生創業“想法”付出的成本,加強對學生創業設計的指導,一旦項目可行,提供平臺將學生的創業設計付諸行動。
第二,加強高校、政府、企業對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要從觀念上改變為創業而進行的創業教育,要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之中;要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要形成鼓勵個人創業的社會氛圍;要制定并實施鼓勵創業的相關政策;要取得創業的資金支持,拓寬創業所需風險資金的來源和途徑,吸引各種社會組織和社會資金參與。創業但靠高校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政府提供各種政策的支持以及企業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業實施的平臺,所以,不管是從財力還是人力上,高校的創業教育都離不開政府與企業的深度參與。
第三,建立較完備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建立起培養既有創業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高校需要按照創業教育目標,改革現行的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結構,構建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并在實施共同創業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專業、不同創業方向所涉及的不同課程。并與有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聯手開發創業教育課程,搭建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平臺,為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提供條件,使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從理論到實踐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成功創業奠定良好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第四,再次探索高校創業教育與實踐的結合。貴州省高校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建立科技園、科技孵化器等機構,也可以與貴陽市創業園區合作,將創業教育融入創業實踐之中。各高校需要取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依靠各類企業的資金、技術支持,幫助創業者解決注冊困難、籌資困難、技術難題等實際問題,使得原始創業能夠順利啟動。與有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聯手開發創業教育課程,搭建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平臺,為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提供條件,使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從理論到實踐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成功創業奠定良好的知識和能力基礎。高校、政府、企業要為創業者營造創業環境,要為創業者搭建創業平臺,使創業者能夠順利實現由創業教育向創業實踐的過渡。從過于重視“理工科”創業者平衡各類創業者,對有想法的所謂的“文科男”實行一視同仁,提高整個高校創業者的創業思想的轉化。
第五,高校創業教育的模式要適合貴州省省情與各校校情。根據省情校情,探討具有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強創業教育。
[1] 席升陽.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觀念、理念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 郭麗君,劉強,盧向陽.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的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08,(01).
[3] 鄧和平.從就業型教育到創業型教育[N].光明日報,2004-03-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