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摘 要】生物是一門抽象的理論性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具有廣泛的用途。然而,在生物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教師難以結合實際例子詳解生物上的定義理論,學生不能準確地運用理論知識處理生活上的問題。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效地運用生活實例設計生物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理解并運用理論知識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程教案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35
生物是一門實用性較強且抽象的理論性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產、科研等實際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有關生物學科的知識,例如細胞的組成、蛋白質、葉綠素、血紅素等。然而,在以前的生物教學中,都是傳統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法,教師是整堂課的控制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一味地接受教師所傳送的理論知識,其中一些學生參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在學習理論知識上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根據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下,對于生物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生物教學要符合學生的知識發展規律,能有效地將生活實例與生物知識理論相聯系。
那么隨著教育的發展,在新課改下的生物,要求教師怎樣進行生物教學,從哪些方面為學生提供生物學習的方法,激起學生探討生物知識的興趣呢?面對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要求,教師應如何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生物上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如:什么是有機化合物?什么是無機化合物?從而擴展學生的生活常識。然而,根據生物課程的實際性特點,教師可以用生活實例來設計生物教學的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一、以生活為例,精心設計課程教案
生活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學習機會,它的存在也能給予學生知識的海洋。在偌大的生活圈里,有著書本也無法記錄的知識理論,都說只有理論知識還不行,要能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從實踐過程中提高和充實自己才是最有利的學習。就大學而言,大學生不是只讀書,還是要學會在學習和工作中有失有得,既要有理論知識,也要有生活經歷。然而,在當今的高中教學中,大都是以學習成績為主要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給予學生發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之間是成績高低的分曉,不是能力高低的比拼。教師也是為教書而設計教學,沒有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考慮學生的感受,他們設計教案都是按照書上的理論知識,少有他們自己的創新意識。那么,這樣乏味枯燥的滿堂灌教學要如何改進呢?要從哪些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教師要精心設計課程導入。導入是一節課最重要的點,它是帶動學生興趣的起點之筆。因此,教師的導入設計要以學生為主,把學生的想法、能力放在第一位,并且要考慮這個導入是否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能否從思維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設計高中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的導入時,一定要選用生活中常例,為學生求取知識創造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用“SARS病毒”作為本課的導入,提出“SARS病毒是生活中常出現的病毒,它對生物體危害極大,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問題設計導入方案,并向學生展示SASR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以及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彌漫性陰影圖,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以生活實例來設計教案,導入新課程來走進細胞,可以幫助學生很快認識、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有效的方法。
2.教師要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導入作為帶入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過程作為學生和教師的互動點,可以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教學過程是一堂課比較集中的點,整個教學過程的實現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學目標,才能完成重難點教學。那么,教書要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才能成功地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呢?其實,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書的經驗豐富,可能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中無法獲得的知識內容,才能把學生成功地帶入整個教學過程。
3.教師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要符合學生的身心和知識發展規律。教學內容進程、問題設計、練習題等都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提示可以更好地理解內容、解決問題。新課標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把學生學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師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優先考慮學生,做到師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二、合理安排時間,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
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學科,在學科中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從身體力行中獲得知識,并將生物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因此,作為生物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完成實踐操作題,并得出總結性的結論。然而,教師要如何協調時間,如何為學生理解理論提供操作機會呢?當今教學中,大都是以理論為先,以一言堂的方式結束整堂課的學習,寥寥幾個理論讓學生難以理解,總覺得這門學科無意義。那么,生物教師就要合理安排時間,想一個合理有效的方法來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比如,可以分時間段上理論課,然后再以實踐操作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能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完美結合。例如,對《細胞的基本結構》的學習,教師可以運用材料展示來幫助學生記憶,通過影象學習細胞的組成結構,能辨別植物、動物、人體的細胞組成。
其次,生物學也是定義、定理的學科,有些知識是要學生長期記憶并能自由運用的。因此,教師在以理論課和實踐課結合時,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有用的學習資料,通過問題的解決、練習的記憶,讓學生擴展知識點,能從題型中總結出理論知識。再例如,“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定義、類別、作用等”,教師要搜集有關的題型來訓練學生的記憶力,能有效地記住有機化合物有葉綠素、糖、血紅素、氫氧化鈉等。所以,在上一堂生物課時,教師要做好課程設計、內容講解、時間安排等工作,從學生出發,提高學生生物學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生物教學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設計出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書育人,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和充實自己。教師作為很重要引導者,要為學生、教師自己、社會負責,將生物學上有用的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成長、知識的擴展、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能從生物學科上發展自己的新思想、新思維,創新理論知識,能以特殊的方式理解課程內容,并運用到社會生活。比如,無機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碳CO2是生活中常見的滅火器,學生不僅了解,還能知道如何運用滅火器。總之,教師和學生應該在生物學科知識上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