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申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患者顱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并總結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錄的79例真菌感染的兒童患者, 收集臨床資料, 總結兒童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抗真菌藥選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結果 統計分析79例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例資料,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P<0.01), 且不管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P<0.01)。結論 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關鍵詞】 兒童;真菌感染;顱內;治療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情十分危重, 由于目前抗生素的濫用、兒童免疫功能受損病患增多,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逐漸增多, 且致殘率、病死率較高, 如延誤治療常會遺留后遺癥甚至死亡。小兒顱內真菌感染其臨床表現各異, 且神經系統是兒童真菌感染患者中較少累及的系統[1]。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分析的方法, 總結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 尤其是抗真菌藥的應用, 以期提高此類患者的治愈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本院的兒童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統計小兒顱內感染患者79例, 其中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1. 2 研究方法 回顧性收集本院小兒顱內患者的病例資料, 統計患者的一般情況、治療方案的選擇、抗真菌藥物的選擇、治療方案的效果、病死率等。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以抗真菌治療為主, 外科治療包括腦室引流/分流術, 腦膿腫切除術。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患者一般資料 本研究入選膿毒癥合并低蛋白血癥的患者79例, 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所有患者中存活53例, 死亡26例。
2. 2 內外科治療方案對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內外科治療方案對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影響, 將患者分為內科治療組以及外科治療組, 統計兩組患者的死亡例數, 計算病死率, 結果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死亡18例, 外科治療組患者死亡8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見表1。
2. 3 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應用與病死率比較 為探討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使用情況及效果, 將患者依據感染病原體情況分為隱球菌感染組(n=31), 曲霉菌感染組(n=27), 念珠菌感染組(n=21), 有將患者抗真菌藥物是否單用分為單用抗真菌藥與聯合抗真菌藥, 分別統計各組患者抗真菌藥的應用比例以及病死率, 結果發現所有患者聯合用藥者52例, 單用抗真菌藥者27例, 其中在隱球菌感染組、曲霉菌感染組以及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用藥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2. 4 抗真菌藥的選擇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抗真菌藥的選擇對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死率的影響, 本研究統計單用抗真菌藥患者的病死率。結果發現應隱球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11例;曲霉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9例;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7例。詳見表3。
3 討論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病情常十分危重, 及早確診并治療是保證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認為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原菌可分為條件致病菌和非條件致病菌, 其中隱球菌、曲霉菌以及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多屬于條件致病菌, 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兒童由于免疫功能易受損而導致其顱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較成人為高, 目前認為控制致病危險因素, 應用有效抗真菌藥物, 并對有明顯感染病灶的患者積極手術治療是顱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2]。
關于顱內真菌感染的患兒的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以及外科治療, 目前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本研究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提示如沒有完全的必要, 建議此類患者應先進行內科保守治療。且不管患者是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 這就提示對于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應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綜上所述, 本研究認為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 但本臨床研究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仍需要進一步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證明。
參考文獻
[1] 郝飛,閻衡,葉慶佾. 31 例深部真菌病臨床和尸檢分析.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3,36(8): 441-442.
[2] 程衛,魏俊吉,王任直,等.中樞神經系統真菌感染診斷治療進展.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2,32(3): 358-36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患者顱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并總結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錄的79例真菌感染的兒童患者, 收集臨床資料, 總結兒童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抗真菌藥選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結果 統計分析79例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例資料,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P<0.01), 且不管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P<0.01)。結論 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關鍵詞】 兒童;真菌感染;顱內;治療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情十分危重, 由于目前抗生素的濫用、兒童免疫功能受損病患增多,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逐漸增多, 且致殘率、病死率較高, 如延誤治療常會遺留后遺癥甚至死亡。小兒顱內真菌感染其臨床表現各異, 且神經系統是兒童真菌感染患者中較少累及的系統[1]。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分析的方法, 總結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 尤其是抗真菌藥的應用, 以期提高此類患者的治愈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本院的兒童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統計小兒顱內感染患者79例, 其中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1. 2 研究方法 回顧性收集本院小兒顱內患者的病例資料, 統計患者的一般情況、治療方案的選擇、抗真菌藥物的選擇、治療方案的效果、病死率等。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以抗真菌治療為主, 外科治療包括腦室引流/分流術, 腦膿腫切除術。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患者一般資料 本研究入選膿毒癥合并低蛋白血癥的患者79例, 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所有患者中存活53例, 死亡26例。
2. 2 內外科治療方案對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內外科治療方案對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影響, 將患者分為內科治療組以及外科治療組, 統計兩組患者的死亡例數, 計算病死率, 結果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死亡18例, 外科治療組患者死亡8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見表1。
2. 3 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應用與病死率比較 為探討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使用情況及效果, 將患者依據感染病原體情況分為隱球菌感染組(n=31), 曲霉菌感染組(n=27), 念珠菌感染組(n=21), 有將患者抗真菌藥物是否單用分為單用抗真菌藥與聯合抗真菌藥, 分別統計各組患者抗真菌藥的應用比例以及病死率, 結果發現所有患者聯合用藥者52例, 單用抗真菌藥者27例, 其中在隱球菌感染組、曲霉菌感染組以及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用藥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2. 4 抗真菌藥的選擇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抗真菌藥的選擇對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死率的影響, 本研究統計單用抗真菌藥患者的病死率。結果發現應隱球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11例;曲霉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9例;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7例。詳見表3。
3 討論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病情常十分危重, 及早確診并治療是保證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認為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原菌可分為條件致病菌和非條件致病菌, 其中隱球菌、曲霉菌以及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多屬于條件致病菌, 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兒童由于免疫功能易受損而導致其顱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較成人為高, 目前認為控制致病危險因素, 應用有效抗真菌藥物, 并對有明顯感染病灶的患者積極手術治療是顱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2]。
關于顱內真菌感染的患兒的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以及外科治療, 目前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本研究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提示如沒有完全的必要, 建議此類患者應先進行內科保守治療。且不管患者是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 這就提示對于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應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綜上所述, 本研究認為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 但本臨床研究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仍需要進一步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證明。
參考文獻
[1] 郝飛,閻衡,葉慶佾. 31 例深部真菌病臨床和尸檢分析.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3,36(8): 441-442.
[2] 程衛,魏俊吉,王任直,等.中樞神經系統真菌感染診斷治療進展.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2,32(3): 358-36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患者顱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并總結患者的治療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錄的79例真菌感染的兒童患者, 收集臨床資料, 總結兒童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抗真菌藥選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結果 統計分析79例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例資料,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P<0.01), 且不管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P<0.01)。結論 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關鍵詞】 兒童;真菌感染;顱內;治療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情十分危重, 由于目前抗生素的濫用、兒童免疫功能受損病患增多,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逐漸增多, 且致殘率、病死率較高, 如延誤治療常會遺留后遺癥甚至死亡。小兒顱內真菌感染其臨床表現各異, 且神經系統是兒童真菌感染患者中較少累及的系統[1]。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分析的方法, 總結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 尤其是抗真菌藥的應用, 以期提高此類患者的治愈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本院的兒童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統計小兒顱內感染患者79例, 其中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1. 2 研究方法 回顧性收集本院小兒顱內患者的病例資料, 統計患者的一般情況、治療方案的選擇、抗真菌藥物的選擇、治療方案的效果、病死率等。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以抗真菌治療為主, 外科治療包括腦室引流/分流術, 腦膿腫切除術。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患者一般資料 本研究入選膿毒癥合并低蛋白血癥的患者79例, 男47例, 女32例, 年齡1~14歲之間, 其中隱球菌感染31例, 曲霉菌感染27例, 念珠菌感染21例;內科治療者68例, 外科治療者11例, 所有患者中存活53例, 死亡26例。
2. 2 內外科治療方案對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內外科治療方案對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病死率的影響, 將患者分為內科治療組以及外科治療組, 統計兩組患者的死亡例數, 計算病死率, 結果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死亡18例, 外科治療組患者死亡8例, 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見表1。
2. 3 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應用與病死率比較 為探討內科治療中抗真菌藥的使用情況及效果, 將患者依據感染病原體情況分為隱球菌感染組(n=31), 曲霉菌感染組(n=27), 念珠菌感染組(n=21), 有將患者抗真菌藥物是否單用分為單用抗真菌藥與聯合抗真菌藥, 分別統計各組患者抗真菌藥的應用比例以及病死率, 結果發現所有患者聯合用藥者52例, 單用抗真菌藥者27例, 其中在隱球菌感染組、曲霉菌感染組以及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用藥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2. 4 抗真菌藥的選擇對患者病死率的影響 為探討抗真菌藥的選擇對顱內真菌感染患兒病死率的影響, 本研究統計單用抗真菌藥患者的病死率。結果發現應隱球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11例;曲霉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9例;念珠菌感染組中單用抗真菌藥物者7例。詳見表3。
3 討論
小兒顱內真菌感染患者病情常十分危重, 及早確診并治療是保證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認為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原菌可分為條件致病菌和非條件致病菌, 其中隱球菌、曲霉菌以及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多屬于條件致病菌, 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兒童由于免疫功能易受損而導致其顱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較成人為高, 目前認為控制致病危險因素, 應用有效抗真菌藥物, 并對有明顯感染病灶的患者積極手術治療是顱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2]。
關于顱內真菌感染的患兒的治療方案可分為內科治療以及外科治療, 目前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本研究發現內科治療組患者病死率低于外科治療組(26.47% VS 72.73%), 提示如沒有完全的必要, 建議此類患者應先進行內科保守治療。且不管患者是何種真菌感染, 單用抗真菌藥的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聯合用藥者, 這就提示對于小兒顱內真菌感染的患者應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綜上所述, 本研究認為對于小兒顱內感染的患者, 應盡量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并聯合應用抗真菌藥物, 但本臨床研究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仍需要進一步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證明。
參考文獻
[1] 郝飛,閻衡,葉慶佾. 31 例深部真菌病臨床和尸檢分析.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3,36(8): 441-442.
[2] 程衛,魏俊吉,王任直,等.中樞神經系統真菌感染診斷治療進展.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2,32(3): 358-3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