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東梅++李岱瞳
【摘 要】青年教師是學校整體師資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其教學能力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本文首先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入手,并針對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提高 高校 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研究與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師資隊伍的組成和來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教師隊伍越來越趨于年輕化,根據教育部的統計, 2006年高等學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人數為520130人,占總人數的48.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隊伍的新生力量,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重視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的研究,并著力提高其教學能力,對推動高校教師專業化和提高大學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在順利完成教學的活動中,教師個體所形成并表現出來的將個人智力和教學所需技能、知識進行轉化而形成的一種職業素質。青年教師雖然大多是博士畢業,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入校時,雖然經歷了短暫的入職培訓,但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學、心理學等關于教學理論和技能知識的培訓,尤其缺乏專業化的教師技能培訓,由此導致的是教學能力缺乏,具體表現在:
1.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的思想素質不過硬,價值取向失衡。作為教師,其師德素質越高,投入教學的精力越多,教學的效果就越好。但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青年教師受功利主義現象的影響,在教學上投入精力明顯減少,視教學為副業,“火了實驗室,冷了教研室”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導致了自身的教學能力發展長期停滯期,不僅沒有提高,反有下降的趨勢。
2.青年教師學歷水平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高校青年教師的選聘更多的注重專業學術水平和學歷,形成了一味追求高學歷的現象,尤其是高校在評定職稱時,重科研,輕教學,導致青年教師們十分熱衷于寫文章、搞項目,不重視教學工作,在教學上所花的氣力不夠,不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使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3.師資培訓重“形式”。雖然很多高校對新入校的青年教師都要進行崗前培訓,但培訓多以學校文化、學校制度為主,并沒有圍繞教學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師激勵機制。首先在職稱評定方面,它本來應該是界定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除了少量的優秀青年教師能晉升外,基本上成為按照學歷與教齡論資排輩的工作;其次,專設面向青年教師的教學獎項不多,很多高校雖然會組織一些以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激勵青年教師投身教學的講課大賽,但教學獎項和科研獎項比起來的分量較低,青年教師對這些活動并無熱情。
5.沒有充分發揮老教師 “傳、幫、帶”的作用。雖然很多高校要求新任青年教師助課,一般是青年教師聽一位或者幾位老教師的課程,由老教師領著走,然后再講自己的課,期望能起到帶教的作用,但青年教師只是為了聽課而聽課,并沒有認真地研究老教師的教學方法,效果不佳。
二、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途徑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它需要高等學校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根據青年教師的個人實際情況,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有重點的培養與實踐,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高校教育工作是“樹人”的工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就必須要求青年教師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堅持引導青年教師愛崗敬業,加強責任感,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爭做踏踏實實、埋頭苦干、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優秀教師。
2. 增加教學在各類考核中的分量。針對很多高校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高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更加合理的考核計劃,突出教學方面的重要性,增加教學在教師的聘用、晉升、終身職位和工資等方面的分量,正確引導青年教師合理地分配教學、科研的時間和精力。
3.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培訓機制。首先,要加強崗前培訓內容。培訓內容除學校有關的制度、文化外還應該包括教師職業道德、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與實務技能等;其次,對從事實踐工作的青年教師,組織老師到相關企業實訓,使青年教師系統的了解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并請在企業工作多年的專家為其進行培訓,這樣可以使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從簡單的感性理論上升到實踐,再由實踐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論認識。
4.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首先,青年教師入校后,可由教研室為其指定“導師”,讓青年教師在入校的一年或者兩年內必須長期跟隨導師完成教研室相關理論和實驗課程的聽課、助課等教學任務,通過聽課使自己相關知識的深度及廣度不斷擴展;其次,教研室組織青年教師集體備課,在進行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可逐字逐句地通讀精讀本專業的教材及相關文獻,集體討論,使得青年教師能深刻體會教材的內涵及精髓,從而對本專業的理論體系的認識達到一定的深度,使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系統化。
5.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基本功比賽。學校組織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為目的的課堂教學大賽,搭建青年教師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教風教態、教學技巧、教學特色以及教學經驗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青年教師不但可以激勵青年教師加強學習和鉆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同時青年教師之間還可以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