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霞
摘 要 現今社會由于兒童心理素質不健康,導致兒童非正常死亡的很多,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承受,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 心理素質;培養;塑造;細心觀察;給予引導;刻不容緩
多年來常從各種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報道:某某小學生因某某事想不開而服毒自殺;某某小學生因某句話想不通而跳樓自殺;某某小學生因不堪作業重負而自縊等等。看到這一幕幕不該發生的慘劇,我的心里感到很痛。他們年齡是那樣的小,就像一個個含苞待放的花蕾,未待開放時,卻一個個過早的凋落了,怎能不讓人為之痛惜。他們應該有花一樣的童年,應該有花一樣的青春,應該有花一樣的前程,他們應該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兒童非正常死亡的呢?我想和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心理不健康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我想培養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健康的心理,學會心理承受,應該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應該把它作為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環節來抓。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我們不只是為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才能正確地面對人生中的順境和逆境。那么,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做好這項工作呢?我想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想應該首先弄清楚心理素質的概念,把它作為工作的指導原則。心理素質是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有積極的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復雜整體。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于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它包括兩個層次即主要是受人自身發展制約的低級心理機能,如感覺、知覺、不隨意注意、形象記憶、直觀動作思維、情緒、好奇心、沖動性意志等以及主要社會文化制約的,通過活動和交往所形成的高級心理機能,如隨意注意邏輯記憶,抽象思維,高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預見性意志,其最高層次是形成完整的高級心理機能的自我調節系統,即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和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這兩個層次的心理機能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促使心理潛能的開發、利用、而人的低級心理機能的控制、利用、開發、又能極大地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我想應該在生活中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高級心理機能的字我調節系統作為心理素質的重要內容。當然,這種完整的高級心理機能的自我調節系統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要靠長期的、大量的生活積累,要經歷許多的成功和失敗,要嘗試太多的喜悅與痛苦,因此說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小學生的優良心理素質已刻不容緩!作為教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完成它。
人們常說兒童的心靈就像一張潔白的紙,可以在上面畫最美的圖畫,這就是說人的性格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健康的心理是完全可以培養起來的,有了健康的心理也就具備了自我調節系統的基礎。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從這一定義來看,健康的內涵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而且對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做了明確的界定,即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他們整個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對學生身體健康,身體發育和學習影響極大,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極大。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顯得十分重要。健康的性格應該是這樣,愛祖國、愛科學、自力更生,勇敢堅定、嚴于律己,助人為樂,遵紀守法,是形成先進思想、優秀品德的基礎和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性格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膽小怕事,狹隘猜疑,孤僻、脆弱、抗挫折、自理能力差,畏懼困難,悲觀厭世。是落后思想,低劣品德的基礎,對學生來說,培養健康的性格與形成先進的思想和優秀的品德是同一德育過程的兩個不同的側面,我認為培養學生健康的性格是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中之重,教師和家長擔當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在生活中我遇到過這樣一件事,由于工作關系孩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長到三歲多的時候,我去看他,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有意把茶杯往地下扔,我厲聲訓斥了他,他就大聲哭鬧不止,待他情緒穩定,慢慢安靜下來,我又給他講了一些道理,他一臉似懂非懂的樣子。之后,他在不經意間又犯了一些小錯誤,我一批評他,他又像上次那樣不停地哭。幾天之后當他再犯小錯誤,批評他時,他不再哭泣了,很聽話地改正了錯誤,通過這件事,我覺得一個人要想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學會承受,剛開始孩子做了錯事批評他,他哭鬧,表明他心理承受不了批評,經過一段時間以后,他再接受批評時,不哭了,并且改正了錯誤,這說明通過鍛煉,他在心理上承受住了,接受了批評。因此,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是不是也應該嘗試一下心理鍛煉,使心理盡快地健康起來。
在工作中我又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次我們班和一班足球賽,賽前大家都熱情高漲,信心十足,覺得一定能贏,踢得很辛苦,可比賽結果卻出乎意料,輸了,大部分學生都傷心得嚎啕大哭,指責裁判不公,這就是典型的不健康性格的表現,看到這種情緒,教師就要進行正面引導,教育學生要心胸寬闊,比賽總有輸贏,要經得起失敗,經得起挫折,才能取得更大勝利,要把失敗作為前進的動力,不能因失敗而灰心喪氣。當失敗的時候要在自己身上總結經驗教訓,不能只找客觀原因,通過一番說服教育,同學們擦干了眼淚,不再猜疑裁判,不再敵視一班的同學,學會健康的心理對待比賽。
我想在教學工作中,細心觀察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發現情緒上的問題,及時給予引導,教育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挫折,這對學生形成健康性格是大有益處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