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摘 要:以往每次信息革命,都給銀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通訊工具的普及催生了電話銀行,互聯網的浪潮催生了網上銀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催生了手機銀行。那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又將會給銀行帶來怎樣的變化?對此,從大數據的內涵及特點入手,分析大數據時代給銀行業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銀行業;互聯網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123-02
隨著我們的生活進入互聯網時代,尤其是伴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數據正在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數據的來源也更加豐富,數據形式更加復雜,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大數據正在成為各行業競爭發展的變革點,這當然也包括銀行業,麥肯錫認為銀行業是首先能夠受益于大數據浪潮的行業,大數據可能對銀行的一些觀念和經營模式產生顛覆性變革。雖然有些銀行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的問題,但是數據對于銀行的重要性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一、大數據的內涵及特點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用來形容數據規模巨大、類型復雜的數據集,它無法通過目前常用數據庫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獲取、儲存、管理、分析、并整理成為有價值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的特點有四個層面:第一,數據容量巨大且增長迅猛。從TB(1000GB)級別,躍升到PB(1000TB)甚至EB(1000PB)、ZB(1000E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多樣化、復雜化。除了傳統的結構化數據外,更多的是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例如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等。第三,數據價值高,但數據挖掘難度大。由于大數據的主體是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對管理、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綜合多種復雜的分析算法對數據價值進行“提純”,以視頻為例,連續不間斷監控過程中,可能有用的數據僅僅有一兩秒。第四,對處理數據的速度要求快、時效性強,面對如此浩瀚的海量數據,處理效率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多數情況下要對數據進行實時或準實時的處理,以便及時作出反應。以上四個特點業界將其歸納為4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對或者正對社會、政府、企業和個人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目前我們已經體會到或者可以預測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于大數據的開發應用將引發新一輪的創新浪潮。社交網絡的流行使得無論對個體還是群體的實時溝通和了解成為可能,這也為及時準確地預測群體行為和個體偏好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圍繞大數據這一特性的開發應用已經在銷售、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展現其強大的威力和創新能力。第二,社會的公開透明度在大數據時代將獲得大大地提升。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等多類型數據的公開將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的透明度,通過公眾的監督提高民主程度。第三,大數據的出現將大大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充分汲取群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獲取錯綜復雜的數據的可利用價值,可以提升社會效率和政府效率。第四,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社會管理、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行為日益偏向基于數據以及數據分析而做出,而非依賴經驗和直覺;伴隨著數據的大量聚集和分析數據能力的不斷提升,利用數據來進行判斷和預測的能力將會得到逐步大增,數據將逐漸坐到 “駕駛員”的位置,引領社會前進的方向。
二、大數據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和挑戰
銀行業應該是大數據時代最激進的行業之一:互聯網金融讓銀行邊界日益模糊、網民和客戶的界限正在消弭,移動智能帶來的產品服務轉型和升級需求,利率市場化等帶來的激烈競爭和成本壓力……都在迫使銀行業發生變革。而“變革”的核心似乎都在指向大數據,大數據給銀行業帶來影響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數據為開展精準營銷和客戶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
以往銀行僅能依托客戶在銀行柜面或其自有電子渠道辦理業務時的留存的信息和相關記錄開展業務拓展和客戶管理工作,但由于銀行擁有的單一客戶信息不全面或客戶樣本數據較少,導致銀行據此作出的營銷決策或客戶管理工作難以獲得理想的成效,甚至肯能會出現較大偏差。而隨著大數據的大量涌現,銀行業可以借助大數據戰略打破數據邊界,對形式多樣的客戶數據(客戶消費數據、瀏覽記錄、購買平臺等)進行挖掘、追蹤、分析,將不同客戶群體進行聚類,獲得更為完整的客戶或客戶群體的拼圖,例如消費習慣、收益風險偏好等特征信息。從而根據不同個體或客戶群體特性打造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產品營銷服務方案,將最適合的產品和服務營銷給最適合的客戶,以主動營銷和個性化營銷打破傳統無差異的、被動的產品服務營銷方式。大數據的有效使用,不僅可以提升銀行產品的精準營銷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客戶對銀行服務的認可程度以及客戶經理在營銷過程中的專業程度。
(二)獲取、利用數據的能力日益成為銀行競爭的關鍵
大數據的大量涌現,為銀行業拓展業務、管理客戶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好大數據是銀行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第一,如何獲取大數據。雖然銀行業本身擁有大量的客戶數據和交易數據,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日益網絡化、移動化以及金融非中介化現象日益突出,銀行業所擁有的數據越來越有限,銀行業需打破現有界限,收集廣泛游離于銀行之外的數據。第二,如何挖掘、分析大數據。在原有數據時代,銀行業已經在數據分析應用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但是這些數據大多是結構化的,而廣泛存在于社交網絡、物聯網、電商平臺等媒介的數據更多的是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銀行需要采用復雜的方法從這些海量碎片化的數據進行取舍獲得有價值的數據信息。獲取、利用大數據的能力將成為決定銀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三)大數據滋生了互聯網金融業態將加劇銀行業競爭
擁有龐大客戶數據信息和豐富的數據挖掘、分析經驗的電商平臺正在進軍金融業瓜分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信貸向普通會員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低額貸款、余額寶為支付寶會員提供起點低、收益高、靈活變現的基金、華夏基金與騰訊旗下的財付通聯合推出微理財、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的“百發”組合理財產品等等,這些電商平臺憑借本身擁有雄厚客戶基礎和海量數據資產紛紛介入金融行業,使得銀行的客戶大量分流、銀行的融資能力受到極大挑戰,這對傳統銀行業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沖擊,反過來這也給傳統銀行業在經營理念、技術和產品等多方面創新帶來強大動力,將推動傳統銀行業自我升級。
三、銀行業應對大數據時代的策略建議
目前而言,大數據時代對銀行業的影響還比較小,但從發展趨勢看,銀行業應充分認識大數據的顛覆性影響,未雨綢繆,早做布局。
(一)拓寬客戶數據來源渠道
銀行業要打破現有客戶數據源的邊界,應更加注重電商平臺、社交網絡等新型數據來源,拓寬渠道獲取盡可能多的客戶信息,并從這些數據中挖掘出更多的價值。一是建立自已的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并將其努力打造成與電話客服并行的重要服務渠道。拓寬與客戶互動渠道,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的作用,既有助于宣傳業務、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可以從同客戶的互動中,了解對客戶的真正需求,獲得完善和創新產品、服務的新方法、新思路。二是建立與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合作模式,將銀行內部數據和第三方數據互聯,獲得更加完整的客戶視圖,從而進行更為高效的客戶關系管理和業務精準營銷。大數據時代,復雜的大數據注定難以被某一家企業、機構獨自掌控,任何想獨自霸占大數據的想法和行為都不太可能實現,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是時代的潮流。銀行可與電信、電商等第三方大數據平臺開展合作,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全面整合客戶信息。當然,在合作過程中如何保護客戶信息安全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三是有條件的大銀行可以通過搭建自己的大數據平臺,例如建行的善融商務,逐步積累客戶數據,將核心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不斷提高數據挖掘、分析能力
構建銀行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應該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與數據分析的專業廠商加強合作,利用專業廠商的先進技術,對銀行已經存在的“大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與分析。在這方面,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應用智能語音云對銀行的語音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為同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啟示。另一方面,要加大建立和培養銀行自己的大數據分析人才隊伍。對大數據進行處理,需要分析人員具有更高的素質,不僅要有較高的業務理解力,而且要有很強的數據建模、數據挖掘的技術能力。因此要下大力氣推進大數據人才的梯隊建設,逐步打造培養專業、高效、靈活的大數據分析團隊,不斷提升銀行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挖掘海量數據的商業價值,從而在數據新浪潮的變革中拔得頭籌,贏得先機。
參考文獻:
[1] 董莉.打通社會化大數據庫[J].IT 經理世界,2012,(6).
[2] 涂子沛.大數據[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黃升民,劉珊.“大數據”背景下營銷體系的解構與重構[J].現代傳播,2012,(11).
[4] 徐賜發.大數據時代金融業面臨的挑戰[J].金融科技時代,2012,(10).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