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萍
摘 要:通過介紹美術教學中彩墨畫所具有的特性,使學生從中找到繪畫的樂趣,從而變得樂畫、敢畫、會畫,以此為切入點開啟學生美術表現的大門,從而愛上美術課堂。從紙張的“滲”吸引著學生、涂色的“趣”豐富著學生、效果的“好”激勵著學生三方面展開了論述,探討了彩墨畫教學這一美術表現的方法。
關鍵詞:彩墨;“滲”;“趣”;“好”
多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低年級的美術課教學,低年級的學生對繪畫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他們有著比較豐富的想象力。但由于認知水平和表現技法的局限,使得他們所畫作品的畫面效果不是特別美觀。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地就會對繪畫失去信心,有時怕自己畫不好就不敢去畫,不愿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逐步轉移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漸漸離繪畫表現越來越遠,美術課堂也會失去對他們的吸引力。
那怎樣才能吸引學生樂于美術繪畫表現,愛上美術課堂呢?我覺得學習方法的趣味性、多樣性,能夠使學生的身心處于一種積極主動、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這樣他們就更樂趣去學習與表現。在平時的課堂上,可多引導學生去觀察各種事物,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多欣賞美的東西,不斷開闊眼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繪畫的對象有所理解,然后進行想象,在此基礎上著手讓學生去畫、去創造,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作的全過程都是主動積極、樂于表現的。讓他們在美術創作中,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敢畫,保持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入“迷”的程度。這樣就不用擔心學生的美術學習了。畫得差的會變好,畫得好的經一段過程會飛躍,手越練越潑辣、果斷、正確、自由。只要多循環往復進行表現,就會心靈手巧,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藝術作品。那如何使學生在繪畫中變得自信、敢畫,慢慢地對繪畫入迷呢?在實踐中我發現,除了教師的鼓勵之外,還應該使學生掌握一種較好的表現方法,使學生通過努力看到自己所表現出來較好的畫面效果,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學生越來越入“迷”。通過在教學中的不斷探索和嘗試,我發現學生對彩墨畫的繪制和表現比較感興趣。在墨色的滲化、色彩的變化中激發學生表現的欲望,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和大家一起進行探討。
一、紙張的“滲”吸引著學生
彩墨畫所運用的紙張是生宣紙,相對于學生平時運用的白紙來看,它具有一定的滲透性。學生運用黑色的水筆直接在宣紙上面勾輪廓,輪廓線在紙上表現得非常清晰,畫面效果非常明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起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如果學生運用毛筆進行勾線,線條就會有粗細、濃淡的變化,墨線滲透在紙里,變換出了更多的筆墨效果。同時在表現得過程中,當學生進行涂色時,宣紙的這種“滲”性就更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水和色彩交融在一起時,學生只要用畫筆輕輕地一涂,它就會快速地滲開一大片,學生能夠快速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同時,它所表現出來的著色的快,畫面效果的好也極大地吸引著學生,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繪畫表現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樂于去表現,敢于去嘗試。
二、涂色的“趣”豐富著學生
運用彩墨進行涂色也會使學生覺得更加有趣,畫面的色彩效果也可以更加的豐富。相對于油畫棒和水彩筆來說,在宣紙上運用顏料進行涂色,首先,在整個調色過程中就會使學生覺得非常有趣,水分的控制、顏料的比例、色彩相互混合后產生的新的顏色都會吸引著學生,在這個游戲中學生會樂此不疲去調色、涂色。同時,色彩的混合也使得畫面的色彩層次比較豐富。其次,在涂色時也可運用不同的涂色工具在宣紙上進行疊加或其他方法來豐富畫面的效果。如,運用油畫棒在紙上畫,然后再用薄涂的方法進行鋪色,顏料涂油畫棒涂過的地方時就涂不上了,從而產生一種“油水分離”的特殊效果。還比如,可以根據宣紙所具有的特點,可通過揉、壓、扎等方法進行畫面肌理效果的制作,不斷豐富畫面效果。學生在涂色時,根據所形成的肌理進行刷色,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從而使學生不斷去探索和嘗試,在制作中不知不覺愛上繪畫,喜歡上這有趣的表現方法,在有趣的游戲中進行美術的創作與表現。
三、效果的“好”激勵著學生
在整個繪畫的過程中,學生無論造型能力怎么樣,他們通過在畫面上表現一些色彩、肌理,在有意無意中形成各種有趣的畫面,使學生看到通過自己的描繪所呈現出來的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讓他們體會到一種創作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激勵著學生進一步地進行繪畫表現。這樣通過學生的不懈努力和反復的練習,學生會逐漸掌握一些繪畫表現的基本技法,逐漸開啟學生美術學習與表現的大門,使他們從此更進一步地去探索美術表現技法和知識,愛上這一繪畫形式,從而愛上美術課堂。
總之,通過一些有趣的繪畫表現形式,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使他們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馳騁在線條與色彩的世界中,從而讓他們在美術課堂中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樂畫、敢畫、會畫,希望在美術課堂中進行彩墨畫的教學,能夠很好地開啟學生這扇美術表現的大門。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