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林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見識面少,生活經驗缺乏,而作文成了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理解,加之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的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日積月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課文內容的積累
“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朗讀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綠色千島湖》這課后,模仿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寫熟悉的景物作學習訓練,哪些景點或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有次序分層次地加以描述。有與這篇課文的奠基,學生下起筆來也就比較容易。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帶學生去一次春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學以致用,結合生活實際及時指導
1.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深圳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抓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后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味道,就如抱著媽媽一樣!
學生的真情實感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在交流、表達感慨中產生師生共鳴,帶著這樣的思緒寫出來的文章最感人,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用好課堂這一陣地
認真貫徹語文天地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讓學生有話說,敢于說。由說到寫,循序漸進,逐步培養習作素養。如,在上四年級上冊的《毽子里的銅錢》一課時,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總結出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后,讓學生來談一談錢與生活的聯系,又結合本單元的語文天地續寫《錢不能買到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從中使學生不僅對金錢有了上升的認識,最后把這些感想寫下來,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三、用活作文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寫作文、樂寫作文,但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的贊揚,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然而,基礎差的學生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結果這位學困生在我的鼓勵下,第二次的作文比第一次的作文好一點,我又用了激勵性評價語言鼓勵他,使得這位學生一次寫得比一次好,最后這位學生在與我交流中坦白地說出:我不怕寫作文了,謝謝老師。所以,適時的評價,適當的評價語言,能讓一些學困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錦斗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