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榮
孔子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那就是說,我們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做好準備,有了準備就可能成功,而沒有準備,則必然失敗。語文老師也是這樣,要想教好學生,就必先備好課。
備課簡單來說則是四大方面,就是我這幾年來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結合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備課的過程,是和語文交心的過程。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法,教出成績。
一、要與編教材者交心
現如今的教材都是一組元一組元的。每一組元都有本組元的教學目標與意圖,所以備課前必要先看課標,明確組元任務,你才能抓到主線。原先的我拿起課文想當然地備課,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啥都想強調,啥都想獲得,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時間不夠用。顯而易見,結果甭想好了。
二、要跟作者交心
每篇課文受作者寫作時間、地點等的不同,所表達的意圖,所包含的文學內涵等都不同。備課時一定要深入作者的內心去瞧瞧。要抓住寫文章時作者的內心真實情感。這樣也就輕而易舉地抓住了重、難點。古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嗎?
三、要和學生交心
我們教學生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你忽略了學生的感受,那必將是失敗的。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生活環境以及其年齡特點來考慮。哪個地方愛學,哪個地方不愛學。要想都了解這些不容易,需要我們平時多跟學生談心,了解其思想動向。對于愛說樂說的學生鼓勵其開誠布公,對于不愛說的學生則通過寫日記、交朋友等方式來獲取。只要你是從學生角度出發,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那你的課一定會備得有趣味。
四、要多多提升自己
備課是教師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原先我備課,不是參考《教參》,就是沿襲老教師的教案,一成不變,不愿動腦筋,按部就班,甚至有時不愿多走一步路,久而久之,千篇一律,毫無生氣,腦子也生銹了,手也僵硬了。通過學習,我看到了不足,這是自我封閉。長久以往改革哪還有奔頭。現如今,我不僅經常反思教案的設計,還結合學生的實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去總結,提高備課水平,為上課打好基礎。
如上四個方面,息息相關,只有四和為一,這才是備好課的基礎。雖說我在備課方面有了點研究,但是還遠遠不夠,一節、兩節備好容易,但要長期堅持則需要耐心與毅力,我愿為之而努力。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閆店中心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