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月
一、案例展示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中的教材《點陣規律》,教師進行了三次試教,我們專門對課堂導入部分的提問進行了探討研究。
案例一:《點陣規律》一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國慶節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很開心?
生:我和爸媽去旅游。
生:我和家人上街買東西。
生:走親戚。
生:我和同學出去玩。
……
除了回答的學生,下面學生紛紛開始交頭接耳起來,沉浸在對國慶節的快樂回憶中。差不多快到十分鐘,直到教師出示課件60周年國慶節閱兵畫面。
生:我還看了國慶大閱兵。
……
分析:這時,授課教師終于松了一口氣,把學生引導到國慶閱兵的方隊話題中,才開始了點陣規律的教學導入。六十周年的國慶大閱兵對我們成人來說,當然是不容錯過的,但是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興趣也許并不像我們一樣。教師的教學設想是通過談話讓學生說出國慶的閱兵,引出閱兵方陣,然后導入點陣規律,可學生卻不了解教師的意圖,國慶節的過法本來就有很多種,學生說什么都可以?!皣鴳c節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很開心”這種提問切入的口子太大,而且成人以為很開心的事情對于兒童來說并不這樣認為。因此,教師課堂導入的提問應有明確的目的,能聚焦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對本次學習的最高關注度,引發其有意注意。
經過點評以后,教師進行了第二次試教。
案例二:《點陣規律》二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你們早操隊伍怎么排得那么整齊?”
學生一片寂靜,繼而小聲議論起來,但是沒有一個人舉手。
教師有點緊張:“我看到今天同學們早操的時候隊伍排得很整齊,誰能說說為什么?”
還是沒有學生回答。后來教師直接放出國慶閱兵式的課件,導入點陣規律教學環節。
分析:教師是借班上課,事先也沒有和學生怎么溝通過。課后問授課教師怎么問得這么突然。原來,他是看到學生早上做操一個一個站在地磚交界的點子上,而今天上的不是點陣規律嗎?教師想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利用這個素材進行教學。學生對點陣的排列有過體驗,但是沒有提升到數學問題的層面上來,只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而且“點陣”的名詞學生還無法與生活的現象進行結合。學生無從回答教師的問題——“怎么隊伍排得這么整齊?”不是老師讓我們排整齊的嗎?利用踩點子按地磚方塊來排隊,是教師的生活經驗,是教師的命令,而不是來自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顯然這個課堂導入環節的提問是不成功的,而且提問也顯得太隨意,沒有預設到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排隊這個問題的關注程度。
教師的出發點是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沒有找到生活與數學的連接點。
案例三:《點陣規律》三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今天看同學們早操隊伍排得很整齊,我想問問,排隊時,老師教過你們有什么秘訣嗎?
學生大笑。
生:沒有什么秘訣,老師只是要求我們踩地上方塊來排隊。
師:哦,怎么踩來著?
生:每人之間隔兩塊小方磚,依此類推。
師:哦,這么簡單的方法讓能讓大家排出漂亮的隊伍。你們老師的想法還真不簡單。
出示國慶節閱兵方陣圖。
師:你們的隊伍和這比比看?
生一陣驚嘆。
生:這隊伍很整齊劃一,很漂亮。
師:為什么?我們的隊伍也很漂亮???
生:他們是排成方隊的。
師:你說得非常正確,排成方陣隊形確實要漂亮一些?,F在
我們把這些人抽象成一個一個點,今天我們就要來探討《點陣
規律》。
分析:第三次新課的導入,教師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排隊的方法—按點來排方隊—比較美觀。問題不再空洞,學生有話想說,教師一定是讓學生按地磚格子、按點站的,學生有這個生活經驗就能回答,學生不是特別在意這樣站隊的目的——可以排得更整齊。目的不是學生想出來的,而只是教師的意圖。
教師第一次導入環節的問題不著邊際,學生也答非所問。教師第二次教學是在學生早操時靈機一動隨意想到的,出發點很好,
但是沒有考慮提出問題的后果,顯得有點隨意,問題沒有點到位。課堂導入提問,看似輕松調侃,卻是一節課的導航,每一個問題都應該仔細斟酌,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設,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啟發學生。
二、提問要領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有效提問,從《點陣規律》三次不同的教學導入環節,我們可以分析得出課堂導入環節提問要領:
1.準確提煉學生生活,提問要確切
三次導入教學,同樣的主題,不同的提問語言,導致的結果會完全不一樣,課堂的教學效果也隨著提問的確切而提升。問題的預設不到位,生成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想到了國慶的閱兵是我們覺得最開心的事情,可是在學生的眼里,開心的事情不可能與我們一樣。因此,我們提倡了解學情,準確提煉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國慶看閱兵了嗎?然后以閱兵方陣切入主題,導入新課進行教學,避免了不必要的提問,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問題簡潔、明了,直接奔入主題。
2.善于抓住事物本質,提問要入題
《點陣規律》,說白了是怎么排隊好看,或是說隊伍怎么才能排好看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住知識點的本質所在,盡快把學生導入到對新課的興奮點上。我們要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合理創設有效情境,精心預設提問
課堂導入要創設有效情境,提問的語言要抓住實質,深入淺出,引導推理,符合條理,語言清楚,提問有據,考慮周詳,切忌隨意。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果想利用早操排隊這個素材,首先要課前對學生進行個別交流,了解學生對這個提問的理解,其次要根據學生的談話,恰當地設計導入環節提問。如果沒有了解學生,那也可以從排隊的方法入手:“你們早上做操的隊伍很整齊,排隊的時候老師有什么要求?或是你是怎么站位的?”教師一定是讓學生按格子、按點站的,學生就能回答。
(作者單位 浙江省江山市城東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