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
摘 要:一個企業若要成功經營,與其使用營銷手法促進消費者購買行為不如企業本身述說其品牌的文化故事價值。當今,品牌已被賦予的極大價值,品牌的觀念已被重視,越來越多企業為求生存而進行“企業蛻變”,整合營銷無疑是最好的策略架構,而如何選擇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以達到整合營銷傳播的效果,同時透過策略性的規劃,讓品牌經營更成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品牌;企業識別系統;中小企業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各行各業為求搶奪先機無不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提高競爭力,希望能成為市場上的強勢品牌。但對國內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盡管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優質的制造水平,但對發揚品牌知名度的執行力卻不足,在歷經十幾年生產線拓展后,開始面臨子品牌經營完善但企業本身母品牌卻發展不全的情況。
目前,國內許多大型知名企業都了解并導入了企業識別系統(簡稱CIS),中小企業也跟著效仿這種經營模式,卻沒有善用此套識別系統的核心價值,只是一味地模擬外在視覺設計,在經營策略的規劃上卻未跟進。近幾年品牌觀念的興起,許多新創品牌紛紛拋棄傳統的CIS做法改采用這股新型的品牌設計風潮,過去傳統的經營模式多處于生產者導向,但這種思維如今已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因而經營策略轉以消費者為導向,至此,品牌的觀念應運而生。
品牌不僅是外在形象識別,更包含了許多內在含義,品牌可以貫穿企業的中心精神與組織特質,并擴大延續至產品品質、對外形象、文化態度等等,在獲得消費者認同下,對銷售業績產生實際效益,成為企業永續經營、鞏固信譽的關鍵。對中小企業而言,建立完整的品牌策略系統能讓公司的經營效益提升,也能在創新經營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品牌是一種符號,它代表視覺影像和隱喻,適當的設計將可強化和整合一個品牌的認同,讓消費者印象更深刻。因此企業識別系統的建立和品牌的經營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可使企業品牌的整體規范系統化。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人類的感覺器官可將光、聲音、味道或皮膚觸感等等刺激傳達到大腦去,而形成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在成人的世界中,視覺認知約占83%是接受外接資訊最多的感官。利用視覺感官刺激能獲得較高的回憶價值,因此,企業若想帶給外界一致化與高度識別性,可利用CIS的視覺統一方式來達成,CIS的建立不論對內部員工或對外部消費者都可提高品牌深度記憶的效果。企業識別系統被提出至今也近三十年的時間,雖然新式的設計方法推陳出新,但一個品牌若要經營架構完整,仍需在CIS系統中提取成功經驗和制度規范來塑立新型的設計方式,將品牌設計與企業識別做最適當的結合。
品牌經營對企業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品牌是企業的核心精神,企業通過品牌的整合,不再只是單向的跟市場對話,開始懂得聆聽消費者提供的訊息,將企業整體品質做良性循環的提升,其中我們也可得知,在品牌塑造的眾多項目中,企業識別系統是最直接有力的表達項目,不論是營銷或服務等無形的策略都可通過企業識別系統的VI執行功能顯示出企業的具體感。要經營好一間公司企業是條艱難且長遠的道路,品牌涉及的專業項目更是全方位的策略研究,企業全體都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本文研究歸納出視覺設計整合品牌識別與策略改造的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1)商標識別與企業品牌之間的聯結性。一個企業商標代表的是一個精神、一個文化、一個氛圍,若能掌握與企業品牌間的關聯性,讓人一目了然得知該商標想要表達的產業類別、品牌個性、品牌精神,即是一個成功的商標設計,但需注意商標的使用不分促銷季節,是個長期性的設計計劃,因此要考慮到未來的延伸性與應用性。
(2)設計應用系統與企業品牌之間的實用性。發展到設計應用系統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延續性的問題,無論是商標延續性或是產品實用度,最好先審慎考慮將來的使用率的高低,切忌投資過多的設計項目導致成本過高,設計物對企業品牌而言是否實用與否才是最重要關鍵。
(3)品牌策略與企業品牌之間的推廣性。在制定任何的策略企劃時,營銷部門與業務部門在思考決策發展的同時,需要考慮到市場消費者的接受度,并跟進時代的趨勢潮流,品牌策略也需考慮到環境變因、消費者所處的文化地域差異,尤其是需要和世界接軌的國際企業,更需注重在異地推廣的禁忌,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4)企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性。任何企業若沒有消費群的擁戴,就等于不存在任何品牌資產,任何行業都可以稱為服務業,因為服務使人購買,即便是制造業也需要下游代理商的買進才能生存,因此,企業與品牌需重視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力度與有效性,買賣是雙方你情我愿的商業行為,良好的溝通能使消費者明確得知商品資訊、促銷方式、品牌訊息等,利于進一步的品牌知名度的推廣與品牌忠誠度的建立。
(5)企業品牌與子品牌之間的未來性。尚有規模的母公司企業多半會發展子品牌以便搶攻更大的市場,但子品牌產業類型與發展方向卻不一定會跟母品牌完全相似,子母品牌之間的創建關系有許多種類型,無論是何種企業建構模式,都應以企業永續發展為重心,不應將產業類型過早制定為策略死路,思考未來企業拓展的可能性,但也要注意不要落入只追求版圖擴大的陷阱中,應穩健地朝著原先預定的中遠期目標發展下去。
綜合以上五點建議,所有需制訂品牌策略或設計策略的研究者應在構想前先審慎評估主題內容,品牌整合是龐大的項目,牽扯到的領域廣、專業度高、耗時長,每一個專業內容背后牽扯出來的主題都相當龐大,這關系到一個企業與品牌的成敗與否,因此需要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市面上許多新創的品牌不該只是追求視覺設計的表面整合,還應以品牌核心的價值建立為最終目的,而多數國內的中小企業也不該繼續拘泥于早期的企業識別,應結合品牌策略,制定共通的優勢目標,發揮更大的整合效力。
參考文獻:
[1] James Connor.完美營銷:中小企業品牌營銷[M].夏金彪,譯.企業管理出版社,2011.
[2] 王維平,何欣.現代企業形象識別系統[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 汪秀英.企業形象策劃[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