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千惠
摘 要:本文以民族聲樂與西方美聲的不同的特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民族聲樂的音樂特點和西方美聲的音樂特點進行分析和對比,結合現代音樂的發展趨勢和潮流,平衡把握東西方兩種不同音樂的關系,在借鑒西方美聲的音樂優點的基礎上,試圖為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的傳承和發展探索出正確的音樂發展方向。
關鍵詞:民族聲樂;美聲;特點;差異
0 前言
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有著五千年的音樂文化的內涵,其歷史淵源,發展歷程,文化象征,藝術審美,情感表達和音樂技巧等各個方面均與西方的美聲唱法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同時在許多音樂方面又有著共同的特點,在當文化多樣和審美多元的文化時代,我們應正確把握兩種音樂的內在關系,既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民族聲樂文化,又要結合西方美聲唱法的特點和優勢,促進傳統民族聲樂的新的發展。
1 歷史淵源的差異
民族聲樂是音樂發展的一個相對概念,民族聲樂是同現代音樂相對的,一般指的是在傳統的各種各樣的民族聲樂藝術的基礎上,在發展演變中融合了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音樂特色而逐漸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聲樂體系。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秧歌劇、民族歌劇《白毛女》和60年代的新民歌和歌劇,已經逐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影響力頗大的音樂流派,通過聲樂有效表達出了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群眾的內心的思想情感。新中國成立后至今,民族聲樂逐步從民間相傳發展到了高等教育的音樂教研,并形成了獨立的民族聲樂專業,民族聲樂的演唱方法和風格都得到了專業的理論研究的推動創新。美聲唱法主要是來源于西方古典傳統的歐式唱法演變而來,由于西方文化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具有濃郁的中世紀教堂音樂文化色彩,復調音樂風格流行。美聲表演者也從最初的閹人發展為女中音歌唱者來表演,并且逐步加入了適當的情節和劇情,并形成了豐富的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在民國時期通過教育交流傳入我國,并逐步在我國推廣且深入到了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而美聲唱法的理論發展也主要是西方的美聲音樂教育家推動的。我國美聲唱法具有鮮明的西方文化色彩。
2 文化內涵的差異
傳統民族聲樂屬于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的多樣化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由于我國歷史上經歷多次民族大融合大變遷,因此傳統民族音樂帶有諸多不同的富有特色的差異化民族色彩,承載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深厚文化內涵,并且表現為不同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傳統民族音樂是由民族情感、民族語言、民族心理和民族生活等要素構成,傳統聲樂的發展是由民族文化要素所推動的,中國傳統的歌唱藝術也正是在這種推動機制下形成了以漢語為音樂語言基礎、以傳統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審美心理為依托,以民族情感為引導,表現出傳統聲樂藝術的聲情并茂、字正腔圓、韻律上口、唱演同臺、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與傳統的民族聲樂一樣,西方美聲唱法作為一種歐洲的文化藝術,是建立在特定的歐洲古典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的。首先,西方美聲唱法是經過歐洲的文藝復興洗禮以后,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聲樂藝術為藍本,在改造中世紀教堂音樂基礎上演變而來。雖然西方美聲唱法希望通過文藝復興的洗禮來擺脫宗教思想文化專制,但是仍然具有濃郁的宗教音樂色彩,其美聲音樂理念一定程度上仍然遵循宗教的禁欲主義思想,雖然需要將音樂情感進行張揚爆發但也需要對情感進行適度節制,因此我們常常會看到西方美聲唱法會出現唱法時而激烈高亢,時而壓抑低沉。
3 審美理念的差異
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審美理念與西方的美術唱法的審美理念有著明顯的差異,審美理念的差異是區別傳統民族聲樂與西方美術唱法的重要標志之一。傳統民族聲樂在表現形式上注重歌唱時的潤色和行腔、呼吸和共鳴等聲樂技巧的處理,民族聲樂強調歌唱時的字韻純正。因此民族聲樂也是一種“字清”是唱曲的藝術靈魂的說法,而字正腔圓也在發展過程中潛移默化為我國民族聲樂的核心審美理念之一。而西方美聲唱法由于其文化性格的特殊性,美聲唱法更強調在處理呼吸和共鳴、聲音流暢與靈活等音樂技巧時要突出聲音的優美,優美的聲音也是其審美的首要標準。而在音樂發展歷程中,西方古典聲樂也一直在追求著最為美妙的音樂歌聲,西方古典聲樂的審美理念也相應地具有文化內涵。由于中世紀教堂音樂中一般是閹人在進行歌唱表演,閹人歌唱的聲音是一種很特殊的音色,靈巧而清脆,能表現出宗教的神圣與純潔之感。加之現代西方的宗教心理依然很濃厚,因此西方的美聲歌唱者希望通過追求圣潔般的優美聲音來實現某種宗教心理預期。
4 音樂表現技巧的差異
第一,西方的美聲唱法和傳統的民族唱法在表現情感方式上有著巨大的差異。由于我國人文環境差異巨大,因此聲樂融合了大江南北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東北秧歌富有東北人豪爽的人文氣息,南方的聲樂富有細膩的人文色彩。另外我國民族眾多,民族性格對傳統聲樂的音樂表現有一定的影響,漢族的聲樂可能會表現得氣勢宏大、中庸適度、多元大同,而部分少數民族的聲樂則會更顯得委婉悠揚、旋律多變,因此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表現形式多樣而風格多元。由于傳統人文環境尤其是語言符號系統的巨大差異,西方美聲唱法并不強調表現形式要注重字,由于中西方的語言發聲系統不同,雙方在咬字部分、共鳴位置、呼吸節奏上都有巨大差異。傳統民族聲樂更注重音樂的表現形式,而西方的美聲唱法更注重來自人聲的內在感染力,通過一定的發聲技巧讓美聲引發聽者的情感共鳴。第二,傳統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在具體的音樂技巧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民族傳統唱法在呼吸的運用上更注重運用正確的發生氣息,善歌必正氣,從丹田到頭腔能實現一氣呵成,而美聲唱法則強調歌唱中運用胸肺來靈活調節發生氣息,聲音可大可小;在唱法訓練上傳統聲樂在表現技巧上是以女聲為真唱而男聲為假唱的真假分離式唱法,西方美聲唱法則采用的是真假混合聲區唱法,并不強調是以女聲為主還是以男聲為主,二者比例并不固定。在共鳴腔運用上,美聲唱法一般采用的是全共鳴技巧,喉嚨高度擴張,歌唱能最大程度實現聲音共鳴,聲音極具穿透力;而傳統民族唱法則相應地是屬于局部共鳴唱法,喉嚨適度擴張,聲音并不單一地突出穿透力,其聲音表現相對復雜。在咬字吐字上,傳統民族唱法的訓練順序一般是喊嗓、念白和調嗓同時進行,并強調咬字準確清楚,而美聲唱法訓練則基于意大利語強調聲音旋律的連貫和優美。
5 結語
我國傳統民族聲樂在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審美理念和音樂技巧上與西方美聲唱法有著很大的差異,傳統聲樂歷史淵源民族化和綜合化,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審美理念突出語言文字、音樂技巧相對復雜;美聲唱法歷史淵源宗教化和單一化,文化內涵古典多元,審美理念強調旋律聲音、音樂技巧相對規范標準。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傳統民族聲樂同美聲唱法之間的差異,傳承傳統聲樂藝術精華,借鑒美聲唱法特點進行發展,促進民族聲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