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向飛
摘 要:色彩是服裝設計中的三要素之一,從各個角度體察人的膚色、體形,通過色彩的運用進行修飾,整體達到統一性。同時展現色彩的世界語言,色彩本身就是一種可以抒發個人情感的視覺表達方式,首先色彩的互相搭配可以表現一個設計師自身的用色風格,直接穿透內心表達最接近心中的情感。服裝色彩可以作為一種工具給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服裝色彩是展示個體差異的標簽。運用色彩的變化在衣服上可以幫助穿著者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人關注到自己的同時,建立與同他人的交往。本文從體態、膚色、心理三個角度分析研究色彩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服裝設計;色彩;分析研究
色彩、款式和材質三種組成部分構成了服裝設計,為使設計中具有獨特的意義,更多夸張的、富有個人風格的藝術手法應用在設計中。色彩是為其設計渲染更具有視覺感的表現力,每件衣服不同的色彩搭配構成新穎的時尚感,為衣服尋求新的使命感。在色彩的選擇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崇尚。每種色彩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并且是多層面的,其蘊含的情感和性格也是既豐富又矛盾。色彩是服裝設計中最先被人所認知的,從色彩感知上,產生對一個人的評價,所以色彩充當了氣場上的作用。為了保證服裝行業的發展,本文就服裝行業中的色彩美進行著重分析。例如,色彩美的具體賞析以及其不同運用手段(心理、顏色以及創新手段等等),內容如下。
1 服裝設計中色彩美的賞析
色彩,其原本無特定的感情內容,它是通過人的內在感官在人腦中引起思想活動,人們通過聯想、意識給色彩披上了感情的外衣。最初的服裝,僅僅具有實用功能,近年來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發展,文化眼光開始不斷提升,現已經演變為社會地位的象征物,成為一種感情印記的符號。雖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美的顏色,也沒有絕對丑的顏色。通過色彩的運用,就可以把顏色的多變性展現的淋漓盡致。用作禮服的黑色,可以用來表現高貴、神秘、莊重,而在葬禮現場又可以作為喪服來烘托悲痛、凝重、死亡這種灰暗色的氣氛;簡單來看白色是純潔的、神圣的象征,同時也是恐怖、空虛的代表。除此之外,紅色具有強烈、喜慶的意韻,也可以是流血、戰爭、浮躁抨擊力的寫實。
服裝色彩并不是唯一的要素,除了要適應穿著者的形象之外,還要結合很多其他因素,能幫助著裝者在設計、穿著過程中與膚色、性格、體型、氣質相互聯系,表現出色彩的個性化特征,以及色彩反映社會人的精神面貌。所處活動場合不同,人的心理狀態不同,追求的服裝色調也不同。紅色服裝常被作為婚禮上新娘的服裝,以表示新娘喜悅、幸福的情感和婚禮的隆重熱烈氣氛,成為決定服裝面料色彩美的因素。同樣色彩染在各種不同質地的面料上,呈現出的光澤度會有所不同。
2 服裝設計中色彩美的運用
(1)情感表達。情感,是每一個生來就具備的,其可以體現在親情、友情還有愛情上。而對于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會見到的服裝來說,也將情感進行了充分的表達。使用不同顏色的衣服以了解情感,創建個性化的視覺效果,使色彩與人心理變化之間能夠有機契合。在不同的季節,人們會有不同的心理,因此有必要對服裝加工,使不同色調的顏色對應當時的季節需要。在南方,人們喜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因為氣候寒冷,溫暖顏色的衣服比較吸熱,而在盛夏,因為炎熱的氣候,人們在尋找優雅、明亮的同時,喜歡穿著不吸熱的白色衣服。
(2)大膽創新。創新,是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發展都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對于服裝這個長期存在,并且不斷變化的行業中,創新顯得更為重要。服裝在色彩設計中,為了強化人的人性、氣質和美感,一定要把色彩與膚色相搭配。對膚色有著烘托的作用,改善膚色,提升氣血。例如,非洲人可以用鮮艷的色彩修飾自身的黝黑皮膚,帶來一種粗獷的美感。把膚色與服裝顏色相對應,在應用膚色與色彩的搭配時,要細心注意兩種顏色之間的配合度,拉開對比度。完美的色彩搭配會給人提升氣質,傳遞情感。從衣服的顏色搭配上,為了追求更美的視覺,大膽的利用色彩美。每年的時尚設計,都以當時的流行色作為今年時尚的色彩指標。色彩的氣質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帶給人難以抹去的烙印。從認識色彩開始,色彩就充滿在生活的各處,無論是大自然的顏色還是新穎沖擊的美,都推進了人對美的認知和創新。
(3)心理反射。華麗的衣服大多缺乏主體性格的人,衣著樸素者對自己的信心不足。衣服同樣可以利用心理學的方法,對自身心理得到優化。如果希望對別人映照出一種與人和藹接觸的感覺,這意外的效果使流行服裝潮流同樣引領了一種生活品位。但也有不張揚自身的情緒,根本不理會自己的嗜好,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對什么色彩有興趣,他們只是用流行看齊。這說明他的內心里總是有一種孤獨感,而且經常感到不安。不時尚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很強,但是又不敢于面對外面的花花世界,而他永遠把自己關在黑房子里。所以,由此足以看出顏色也直接能夠反映出穿衣人的心理特征。
3 結語
宇宙的顏色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讓世界充滿激情、充滿活力。而色彩作為一種審美形式受到歡迎,如果人類離開顏色而獨自生存是不可想象的。服裝這一面具有時代特點的鏡子,從獨特的視角,反映了當代的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進步,色彩強烈的視覺已成為服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隨著人類的發展,不同時代賦予服裝色彩的不同理解,它的產生具有社會符號,社會乘著色彩的船將社會的文化知識、個人民族特點傳播得更遠。通過眼睛對色彩的第一認知,將服裝的美發揮出淋漓盡致的效果。明亮的顏色可以協調淺色,有緩解和擴散的能力,暗色相比之下有著壓迫感,而這兩個形象靈活的相互疊加運用,可以為自身增色,修飾自身的缺點,強化優點。
參考文獻:
[1] 江守義,劉欣.“純正的趣味”:朱光潛的批評標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2]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當前美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方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 王文革,劉同軍.中國傳統悲劇中的命運觀[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0.
[4] 張曉剛,凌繼堯.意象美學的澄明之境——讀葉朗的《美學原理》[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