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芬
【關鍵詞】小學 品德教學 三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A-
0121-02
愛是一種情感,是對人或事物親近、關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皭圩鎳薄皭蹖W習”“愛勞動”(以下簡稱“三愛”)是當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正能量?!皭圩鎳笔莻€人成長的根基,“愛學習”是衡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標準,“愛勞動”是學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徑?!镀返屡c生活》和《品德與社會》是促使小學生走向生活、適應生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學會做人的重要課程。小學品德課程具有生活性、綜合性、活動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它是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的主要渠道。筆者根據小學品德課程的特點,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融入“三愛”教育。
一、融入“愛祖國”
學生時代是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要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歷程,要有愛國熱情,才能將祖國銘記于心。小學生做好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就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學生要做到“心中有祖國,行動上愛國”,才能真正成長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在《品德與社會》中有很多關于祖國歷史發展的典型事例和具體數據,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從“神舟5號”到“神舟9號”的成功發射,體現了中國科研技術水平的提高;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等,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繁榮與偉大。教師還可以利用時事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如吳光懷的事跡、“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近題材。學生在學習先進人物事跡和關注熱點事件的過程中,能領會熱愛祖國的深刻含義,形成熱愛祖國的良好情感。
愛國不僅是情感表達,更要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針對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和社會閱歷淺的特點,在教學中,筆者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告訴學生:“當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你行隊禮、唱國歌是愛國;你講究衛生、對人有禮貌、愛護一草一木是愛國;你按時上學、寫好漢字、讀中華經典詩文是愛國;你愛父母、愛家庭、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學校、愛大自然也是愛國……當你把這些事情做好了,就是愛國?!边@些雖然只是小事,卻是愛國的開始,體現了愛國意識,更是愛國的實際行動。
二、融入“愛學習”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通過學習,學生掌握了文化知識,學會了做人、做事。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開展體驗活動是促使學生熱愛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镀返屡c生活》和《品德與社會》中涉及社會生活、歷史、地理、道德、法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調查實驗等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筆者注意在指導學生“怎么看”“怎么聽”“怎么想”“怎么講”“怎么做”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因此而變得勤學好問、多想多做,很自然地把學習當作一種精神追求、一種責任、一種生活方式。
例如,教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我學習,我快樂》中“時光老人對我說”“我有一把金鑰匙”“今天我進步了嗎”這三個主題內容時,筆者結合教材開展教學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做到“愛學習”。教學“時光老人對我說”的內容時,筆者開展了“如果每天多給你一分鐘,你會用它來做什么”“和同學們比一比你每天吃飯、睡覺、游戲、學習的時間,你發現了什么”“列一列我的學習時間表”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懂得了珍惜時間,能夠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時間。教學“我有一把金鑰匙”的內容時,筆者開展了“把適合你的學習方法收入錦囊”“你是怎樣以最快的速度記住知識點的”“除了課堂和課本,你還從哪里學到了知識”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學習方法是學習知識的“金鑰匙”,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學“今天我進步了嗎”的內容時,筆者開展了“把你的發現記下來”“我今天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做好”“我的學習檔案”等活動。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明白了“習慣是可以養成的,也可以改變”的道理,能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制作學習檔案。參加活動后,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并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融入“愛勞動”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離開了勞動,所有的理想和幸福都是一句空話。小學品德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意識,培養勞動能力。小學品德教育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
例如,筆者教學“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的內容時,緊緊圍繞“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為人民的生活帶來方便,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他們,并樹立自己的勞動意識”這一主題來開展教學活動。筆者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興趣,觀察和訪問身邊不同行業的勞動者,了解他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過程、成果(產品)。在此過程中,學生懂得了“勞動才能維持人們的生活,勞動可以創造財富”的道理,明白生活離不開人們的勞動,從而感謝和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筆者還通過“競聘演講”“今天我當家”“替媽媽做一天家務”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酸甜苦辣,從而樹立熱愛勞動的意識。
筆者還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從個人做起,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從班級勞動做起,掃地、擦黑板、澆花;從家務事做起,整理房間、洗菜、煮飯;從社會實踐活動做起,栽花種樹、喂養禽畜、購物等。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成為一個小小的勞動者。
教師應該將“三愛”教育融入小學品德教學,讓學生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使“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成為健康成長的正能量。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