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榮
〔關鍵詞〕 語文教學;書寫能力;運
筆技巧;結構;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77—01
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實踐表明,要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悟漢字的體勢結構,學會觀察評價等。
一、剖點解畫,掌握運筆技巧
廣義上說,漢字是由點和畫所組成的,所謂“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漢字寫得準確、工整甚至美觀,就必須從基本筆畫的提筆、按筆、頓筆等運筆方法入手,反復練習,形成定勢。古人總結的“永字八法”代表了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唐代書法家柳宗元將其概括為: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豎為“弩”(是有力的意思),鉤為“趯”(如人要跳躍),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長撇為“掠”(是拂掠之意),短撇為“啄”(如鳥之啄食),捺為“磔”(筆鋒開張之意)。這些技法雖是針對軟筆書寫而言的,但比喻貼切生動,對硬筆書寫也有很強的指導性。如,“點”應取傾斜之勢,要寫得勁利沉著,顧盼有情;“橫”要寫得有力道;“豎”要取內直外曲之勢;“鉤”要有蓄力;“撇”要寫得輕快;“捺”要從輕到重。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必須從優化教師教學方法入手,抓關鍵,打基礎,進行科學有序的訓練。
二、隨類賦形,感悟體勢結構
字有自然之形,大小、長短、寬窄、斜正,天然不齊。各盡字的不同姿態,與天地之化相肖,則有自然之美。虞世南《筆髓》云:“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因此,教師在寫字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和感悟漢字的“自然之美”。如,教學生字“河”時,筆者讓學生觀察思考,怎樣才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河”字。學生經過思考發現,“三點水”要寫得小一些,“可”字要寫得大一些才能寫得更美觀。漢字中有許多獨體字作為部件組成合體字時,為了體勢結構的需要,其中有些筆畫會發生變化。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書寫時應將“橫”變為“提”,否則學生易寫成“女子”。書寫實踐還告訴我們,有些筆畫看起來很相像,要把它們區分開來,書寫才能規范、美觀。例如,“回”和“國”兩個字都有外框,看起來都是先寫“豎”,再寫“橫折勾”。但是,“回”字的“豎”要往右邊傾斜,而且要短一些,“橫折勾”的“橫”要長些,“折”要往左邊傾斜;“國”字的“豎”一定要又直又長,“橫折勾”的“橫”要稍微短一些,“折”要長。
三、循規蹈矩,學會觀察評價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視覺是人最可靠的認知系統和感覺系統,人通過視覺獲取的信息占其獲取信息總量的80%以上,而在視覺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第一“印象”又至關重要。所以,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字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充分做好視覺定位,保證第一“印象”不變形。比如,“滿”、“呼”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它們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大小、位置高低都不一樣。“滿”字起筆是“點”,且“點”要寫在左邊偏上的部分,不能寫低,否則右邊的“草字頭”就會寫得高,“草字頭”就會蓋住左邊的“三點水”,這個字就變成了上下結構的錯別字。可是寫“呼”字時,起筆“口”字旁的“豎”就要寫得低一點,如果寫高了,右邊“乎”字的“橫”過長,會使整個字顯得頭重腳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只有讓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的各部件,循規蹈矩,使學生在心中形成特定的圖式,學生才能把字寫對、寫好。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教師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讓生性好動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并寫出規范、端正、美觀的漢字,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探究、感悟中學會寫字。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有效提升農村小學生寫字能力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1295)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