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引花
〔關鍵詞〕 思想政治;生活化;背景;情景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85—01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課程突出以生活為基礎,以思想政治觀點為統領,以學科知識為支撐。可見,“回歸生活”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是順應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嘗試,談談政治課回歸生活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從生活背景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設計成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解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海南三亞爆出游客吃海鮮被宰丑聞,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個別商家欺客宰客的行為極大地影響了三亞聲譽,而三亞新聞辦一條“零投訴”的微博更激起無數網友的質疑。我要求學生以研究性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分組討論,從經濟生活的角度來談出現欺客宰客的原因,分析說明怎樣才能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政策,還要求學生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來談談政府怎樣才能在旅游管理中很好地承擔責任,行使職能。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激活了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思想政治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二、要立足教材,開展好“課堂探究”
新教材的設置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在新的內容的前面都設置了“課堂探究”活動,另外,每一個單元結束都有相應的“綜合探究”活動。這些探究活動往往都是取材于現實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經濟生活模塊中,從學生天天都見到的商品到貨幣,講到價格和價值,講到消費和消費觀,然后從消費追溯到生產,引出經濟制度,講到勞動和經營、勞動者和企業,再講收入和分配,稅收和依法納稅,最后專門用一個單元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小康社會的建設,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對外開放。在單元綜合探究中,設置了“如何正確對待金錢”、“如何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準備”等問題。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討論和辯論,或以學生分組活動的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掌握知識,并參與生活和理解生活。這種互動交流,讓老師和學生都卷入創造性的學習當中。正是在這種互動交流中,學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生活和生活中的知識。
三、利用多媒體營造生活情景,提升學生的理解力
多媒體用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繁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因而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
如在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時,課上通過讓學生看視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給學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向學生解釋“人文奧運”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北京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創造性地實現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通過體育競賽而平等交流。在課堂小結時,采用多媒體課件設計相關知識比較表,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比較直觀、形象,形成知識網絡。練習時通過列表比較、判斷正誤、選擇等形式進行鞏固訓練,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徹,運用更加靈活自如。
四 、讓學生走進生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是新課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學中要突出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和實踐能力。課程標準中對教學建議提出的許多活動性建議應盡可能安排在教學內容中,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區服務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如在講“公民的儲蓄”前可以進行調查,學生對于存款、取款以及相關問題的了解程度,并將全班學生分組去了解如何存款,如何掛失,銀行儲蓄的種類及特點,如何計算利息,除銀行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存錢等相關問題。在課堂上由每組選派一名同學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都會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欲望,也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見,社會生活是思想政治課的源泉,只有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才能使思想政治課迸發生機和活力,取得實效。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讓政治課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改變抽象、空洞的說教式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使政治課富有時代氣息和生活的活力,也讓學生體驗到生活和生命的樂趣,從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