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政
摘 要:落實新課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樂學”到“成功”。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構嚴謹、得當,讓學生積極參與配合,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做好課前準備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前提;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上好課的關鍵;激發學習動機,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是上好課的重點;調控課堂結構、強化訓練、及時反饋,是課堂教學的升華;課堂小結、歸納整理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結晶。通過課堂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前準備:包括教師備課、教具、學生學具的準備,從而克服上課的盲目性。備課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導入、討論、講解、演示、提問、訓練、板書、小結)根據課標的要求,掌握本單元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的培養、情感教育的滲透)和重、難點。要敢于處理教材,善于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遵循教材的基本內容、基礎知識,不降低教學要求,采用何種教法,把備課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教材上,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怎樣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只有根據學生實際,不斷探究新的教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習動機,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具體的人、事或其他自然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展開思維,使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產生豐富的聯想,讓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愉快地獲取新知識。
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操作,是上好課的重點。如,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如,通過數學計量單位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己(身高、體重);了解家鄉(家鄉建筑的標志,能源、交通,丈量土地等);了解社會,讓他們逐步體會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真正明白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學好數學知識,將來服務社會,運用社會實踐,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要在引導上狠下工夫,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愛好、
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喚醒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克服厭倦的學習心理。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把“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輔導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疏導上,把“查”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課標又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倡導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調控課堂結構、強化訓練、及時反饋,是課堂教學的升華。在課堂上教師做到精講,讓學生多練,給學生寬松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探索、討論、回答問題。對問題提出的質疑,要給予正面引導,找準答案,多給予肯定與鼓勵,對錯誤的給予恰當的指正,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課堂教學中變“教”為“導”,把不同的知識重新組合,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問題,拓展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通過不同的形式,及時反饋,了解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實現,重難點是否突破。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結晶,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及時的總結、鞏固、發展,延伸與遷移的教學活動,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設問、學生質疑、小組討論等讓學生自我總結、領悟主題與實踐活動,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及時地鞏固運用,掌握了哪些知識,還存在哪些問題?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整理,使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網絡,加深理解和記憶。
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動手、討論、探究,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從而達到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 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第二完全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