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貝貝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5)
英語作為信息的媒體,已成為國際間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交際工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間交往的日益頻繁,社會各方面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口語表達更是困難,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種狀況,本文試探究民辦高校英語口語的教學方法。
雖然大學生學習英語已有六、七年甚至更長時間,但依然能夠暴露出語言功底薄弱的問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詞匯量小、語法錯誤頻繁、語音語調不規范、發音不準確等,甚至更多時候表現在用漢語的思維方式構建英語句子,組織英語口語,致使說出的英語大多是“中式英語”。
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這種現象就更加嚴重。由于民辦高校屬于自負盈虧的社會組織,沒有政府的資金扶持,因此生源學費成為唯一的財政收入,在招生時,學生的成績普遍低于同類本科或高職院校的入學成績,學生基礎薄弱的現象就更為突出,甚至出現過學生不知道英語有多少個字母的現象。基于這種情況,想要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想要學生開口講英語,更是難上加難。
民辦高校連續的擴招以及工作任務量的增加給民辦高校英語教學帶來的巨大壓力遠遠超出了現有教師的承受能力。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學歷結構和教學任務要求嚴重失調,民辦高校大多實施坐班制度,英語教師授課任務大都在周16 學時以上,加之有其他日常工作的任務,英語教師很少有機會出國進修、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不少教師在發音、語法、文化、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另外,英語口語教學研究力量也較薄弱,直接導致口語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滯后于口語應用能力培養的需求。
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可供語言大量輸入和輸出的語言環境。我國外語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每周有限的課時難以保證學生有足夠語言輸入或輸出的機會。在不少高校中,無論從課程結構,課程體系,還是課程安排等方面,英語口語課程得不到足夠重視。有些高校口語課不使用教材,還有些教材內容陳舊,教師死搬教材,沒有自己的創新,再加上教學方法老套,模式單一,則千篇一律,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對學生吸引力不夠,無法引起學生足夠重視,收效甚微。少高校的語言試驗設備老舊,功能低下單一,個別高校教師還要拎著傳統的錄音機上課,這些遠遠滿足不了新時期口語教學的要求。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由于學生水平本來就比較有限,英語口語教學難度大,許多民辦高校對英語教學的要求只停留在背單詞、讀句子、講語法的層面,學生口語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加之民辦高校沒有政府撥款,教學資源很難與公辦高校相比,甚至不少民辦高校沒有語音實驗室,學生鍛煉口語的硬件設施十分有限。
培養學生講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講英語。課堂形式應多樣化,氣氛更活躍一些。另外,大學生的心智比中小學生成熟,但面子觀念很強。簡單的不愿說,難的不會說。怕出丑更使得他們平時不敢開口,一說就錯。教師要多給學生開口的機會,多多引導,對敢于講英語的學生加以肯定。
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可以采取激勵機制,例如在期末總成績中加入平時成績,而平時成績則由課堂口語對話組成。在每單元的課程結束之后,學生自愿組合,根據上一單元所學內容編排對話,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打分,打分標準包括口語表達、發音、詞匯量、整體狀態、表演情況等等,這樣也可以激勵口語不是很好的同學利用表演和整體配合來彌補發音和詞匯量上的缺陷。最后,計入期末總成績,這樣就可以形成“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口語在平時連貫的鍛煉中不斷進步,事半功倍。
教師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合格師資是保證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民辦院校目前還屬于相對弱勢群體,必須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力度,使之盡快熟悉教學的基本規律,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學校應加強外語教師的學歷培訓和在職培訓,有條件的學校應分批組織教師赴海外進修。學校還應對大學英語教師提供從事教科研的便利,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法的研究,促進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于有條件的民辦高校,還可以聘請外籍教師進行口語授課,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英語口語練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接觸外界提供一個直觀的平臺,此外,外籍教師的口語相對中國英語教師純正,能為學生練習口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校園范圍內的英語環境,是指從課堂的教室到教學樓,從圖書館、商務中心到食堂、宿舍、操場。從標牌、路標、說明、制度到海報、廣告、通知等,都體現出英語的存在。創設語言交際環境,確保語言足量的輸入和輸出。口語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基礎之上。學習者需要有大量的機會接觸英語、運用英語,這樣才有可能提高口語能力。
開發和引進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教材和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錄音、投影、電影、電視、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要定期舉辦院系和校園各種類型的英語活動,如英語講座、英語口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電視新聞廣播、英語角和英語沙龍等。
英語口語是英語學習的升華,是英語語言體系中一種與時間、努力和付出成正比的基本技能,是一種需要不停地學習、訓練,并結合實際運用才能掌握的能力。目前符合民辦高校大學生特點的口語教學方法仍比較缺乏,造成學習者缺乏主動性、興趣性,綜合滿意度不高。加強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然而,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還應從根本上重視民辦高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唯有這樣,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1]Blair,R.W.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Language Teaching [M].Rowley,MA:Newbury House,1982:102.
[2] Canale M and Swa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to Second Language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3]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P.D.EGGEN,D.P.KAUCHAK.學習與教學策略[M].伍新春,等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4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