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雄
(茂名市第八小學,廣東茂名,525000)
“學困生”是指學習進步較慢,考試分數(shù)偏低或一時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個體。對于“學困生”,教育學家和研究學者們給了很多不同的定義:“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在智力相當?shù)耐惾后w中,學困生的形成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學困生”的話題是每一所學校都必須面對的。假如一所學校真正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假如一所學校有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學困生”轉(zhuǎn)化無疑是必須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制度的轉(zhuǎn)化,在長期教學中,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在教育的群體中,教師明白他們不是另類,不是先天的愚蠢,不是沒有學習能力,而是由后天的因素導致的,我們要從他們的學習心理和態(tài)度上去根本解決他們的問題。學困生一樣擁有自尊心和進取心,渴望進步,渴望被尊重,渴望取得好成績和受到表揚。這些都是學困生內(nèi)在心理的驅(qū)動力,只要能把他們的驅(qū)動力調(diào)動起來就可以取得轉(zhuǎn)化學困生的成功。
每個學生在智力方面是存在差異的,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強些,部分學生接受得慢。在學習過成長中,基礎差和接受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會對學習力不從心,之后進行的考試會使他們難以應對,最后成績自然就會落后,這是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此時,學生比較敏感,有較強的自卑心理,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對學習恐懼和厭煩,進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部分學生很聰明,但由于種種原因,如家庭或?qū)W校的原因等,長期缺乏應有的引導和管教,部分的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嚴重性,或者是學校沒有對于這樣的學生采用應有的教育引導,導致學生學習上沒有自覺性和自律性。這些學生長期以來純粹是為應付家長和教師而學,在學習上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著較強的否定自我評價,學習情緒消極。同時一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尤其獨生子女家庭。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教師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厭惡,導致學習上不思進取,最后致使學校與家庭教育、學生與教師教育脫節(jié)以至于相沖突。
教師教書育人是本分。教師會對學生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永不休止,在學生心里根深蒂固。但人民教師也是有性情好壞、素質(zhì)高低之分的普通人,小學時期又是比較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在成長的階段,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去理解人情世故的時候,而這種心理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常會出現(xiàn)原本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換了教師或者與教師之間存在分歧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轉(zhuǎn)而進入了學困生的行列。另外,部分教師與學生關(guān)系不融洽,學生怕而遠之,既遠離了學習,更遠離了正常的成長軌跡。
部分學校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這使得部分學生自由發(fā)展,目標性淡漠,努力不足。有些學校不重視德育工作。從主管政教的人員到班主任、科任教師,只管教好書,考出理想成績,不出亂子就行了。而對那些思想、行為、學習上有點問題的學生不愿做艱苦細致的說服教育,慣用訓人、壓服的手段企圖達到管制的目的。這種生硬的、不切實際的做法在管理上治標不治本,如同揚湯止沸。古人尚明“攻心為上,而攻城次之”,可我們卻想“強壓著牛頭令其喝水”,沒有“七擒七縱”的膽識與勇氣。
教師對教育對象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教學上只注重上等學生,對學困生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甚至視其為包袱或害群之馬。這樣,本有進取心的學困生將失去進取的信心,甚至產(chǎn)生故意的對抗心態(tài)。在現(xiàn)行的教育評價體系面前,為了追求高升學率,很多中學對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厚愛有加,對分數(shù)靠后的學生聽之任之,有的甚至勸學困生退學,這在某種程度上使教育成了針對高分學生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不把愛的陽光灑向這些最需要的孩子,他們怎能茁壯成長呢?
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于無水之地,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師愛生是天職。”冰心也曾說過:“世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教師用心去溫暖學生,和學生一道含英咀華,在愛和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是教師最大的快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一生奉行的人生格言是“愛滿天下”。所以以情感教育、鼓勵教育、人文教育等手段耐心地因材施教,才是真正使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方法。綜上所述,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原因很多,只有弄清原因,對癥下藥,才能使學困生成功轉(zhuǎn)化,進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1.以學生為主,以愛觸動
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受到尊重,需要得到教師的愛,以學生為主是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智慧的靈泉,同時也是學子們的引路人。在以學生為主的教育中,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在心理學家心中,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學困生,筆者們作為人民教師,應該敞開心扉,以關(guān)愛之心,觸動他的學習心弦,動之以情,曉之于理,用愛去溫暖孩子們的心靈,去感化、去說服他們,最終讓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在學習上有所進步。
2.以情動情,以誠相待
“以情動情,以誠相待”就是指教師應緊緊圍繞著學困生的情感展開工作,以真情去打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你是真心實意地去幫助他們、關(guān)心和愛護他們。學困生之所以是學困生,其中的原因非常多,如受到家長的責罵、同學的嘲笑,內(nèi)心深受創(chuàng)傷等。在學習、生活、紀律各方面,學困生都比較落后,心理是比較脆弱的,也比較封閉,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不嫌棄、不疏遠他們,以真誠、熱情、清醒、負責、嚴格的態(tài)度與他們逐個交談,給予他們需要的關(guān)心和愛護,讓他們在愛護、信任的氣氛中產(chǎn)生對學習的喜愛和對成功的向往。這樣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心態(tài),開啟他們閉鎖的心靈,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勸說,把學生的這種轉(zhuǎn)變轉(zhuǎn)化成為信念并逐步應用于行動。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情感教育在教育中是最有效的手段,以情動情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使學困生變?yōu)閮?yōu)秀生。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和期待時,他們便會打開心扉,“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1.以友待之,寬容待之
在小學生中,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教師過于直率,特別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這種情況下,教師更要寬容待之,和他們一起玩,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感受到教師是自己的朋友。這樣他們就會打開心懷去接受知識,去感受學習和生活,感受到教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同時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容忍寬恕學生的錯誤,但不是一直的寬容。一直的寬容更會造成學困生一錯再錯,應采用靈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們,進行鼓勵教育。這個過程中,筆者們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要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這樣在轉(zhuǎn)化學困生工作中就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2.保護自尊,了解學生
對于學困生的教育,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性格特征等,做到對每一個學困生心中有數(shù)。這樣教師就要不斷翻閱學生檔案,審查學生評語,做到心細如發(fā)。但是在對學生教育的時候,教師要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小學生是非常敏感的,很重視別人對他是否尊重。教師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愛撫,他們都會感到莫大的榮耀。但是“你真是笨死了”“你怎么老這樣子”“你這個難教家伙”等語言會使他們產(chǎn)生怨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言語,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做到熟悉學生和因材施教。學困生在學校工作學習生活中屢遭失敗是造成學生自暴自棄、不求進取的主要原因。要排除學生的自卑心態(tài),教師就應在平時的學習、課余活動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積極因素向成功的目標努力,進而不斷提高興趣,增強其自信心。
3.注重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質(zhì)
一是關(guān)注學困生,多與他們溝通交流。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逐漸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二是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以此來增強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三是多表揚,少批評。學困生由于基礎差,因此,在學習中,往往十分努力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他們就會因此而感到氣餒。在這樣的時刻,教師應該多予以寬容和安慰,切忌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該多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教師的激勵下逐漸走出自卑的陰影。
4.發(fā)現(xiàn)亮點,重拾信心
教師要善于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多采用鼓勵教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對于學困生來說,某方面可能會較差些,但在體育活動、手工制作、文藝表演等方面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特長,并且他們大多數(shù)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特別希望通過自己努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因此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全面分析,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極為微小的進步或長處,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他們的進取心。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困生提供施展才華和表現(xiàn)的機會,將他們的優(yōu)點最大限度地展示在教師和同學面前。
教育中,教師應永遠盯住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亮點、特點,永遠用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缺點的克服要在優(yōu)點的發(fā)揚中進行,轉(zhuǎn)化學困生,就要放大學困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使之充分發(fā)揮。即使學困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不非常明顯,教師也要緊抓不放,鼓勵、鼓勵、再鼓勵,為它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否則,在教師“求全責備”的眼光下,學困生將可能成為驚弓之鳥、受傷的兔子,甚至變成真正的害群之馬。總之,善于發(fā)掘?qū)W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
1.熟悉學生,因材施教
每個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就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深入了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再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在熟悉學生的情況之后,教師要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抓住熟悉他們的每一個行為,與他們交朋友,用關(guān)愛喚起他們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學習心,讓之改正缺點,引導并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2.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毅力
興趣和毅力都是學習內(nèi)在的原動力。興趣可以強化禮儀,毅力也可以喚起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大都是在外界壓力下進行的。對于缺乏毅力的學困生來說,一旦這些壓力削弱消逝或過大,都會造成學習上的應付或中止。由此看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在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上,既要注意直接激發(fā),如課堂上教師的生動講課、學生的親手操練、練習題的巧妙設計、多媒體貼切的使用及課內(nèi)外緊密結(jié)合等,也要注意間接激發(fā),如教師不斷給予恰當?shù)谋頁P或?qū)δ骋粋€學困生的特別關(guān)心幫助等。教師在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毅力上,要加強針對性,注意從一些小事、小的習慣動作抓起,堅持不懈。其實,要培養(yǎng)學困生的毅力,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更大的毅力。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毅力是一門教學藝術(shù),它對教學講授知識的密度、難度、方法、趣味及學生學習操練的質(zhì)量、時間等因人而異地有一定的要求。要開啟這門藝術(shù),教師就要深入研究每個學困生的心理特征,為每個學困生建立一份個性心理檔案。在輔導學困生上,重要的是要有恒心。逐一細選,抓一個,轉(zhuǎn)化一個,重點突破,持之以恒。學困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曉之以理、深入淺出,不斷去教育他們,要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真正明辨,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提高成績。
總之,教育應“以人為本”。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其次才在于發(fā)展智力、智能,培養(yǎng)人才。學困生轉(zhuǎn)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教育工程。面對學困生,教師猶如雕刻藝術(shù)家,即使是一塊最普通的木頭也要用教育家特有的眼光去認真分析研究并用心雕琢,使其能夠成為一個健康向上、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困生是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我們應該充分尊重這種差異性,摸清他們的特點,深入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找到“癥結(jié)”所在,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教師應該讓學生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注重心理教學滲透,應用情感教育、激勵教育及人文教育,讓他們體驗到被肯定的快樂,多搭建促進他們成長的平臺,想方設法增強其自信心,這樣才能讓學困生成就自我,真正實現(xiàn)有效的轉(zhuǎn)化。
[1] 柳海民.現(xiàn)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 程正方.學校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2000.
[3] 周宗奎.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心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4] 王蘭英.班主任工作方法[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
[5] 魏書生.教育學藝術(sh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6] 涂光輝.班主任工作方法[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7]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8] 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95.
[9] 俞國良.差生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10] 郭天成.成功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