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娜
(濱州市博興縣實驗中學,山東濱州,256500)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中單純的語言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既重視語言信息,又重視非語言信息。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接受形象符號,左腦接受聲音符號,以非語言信息輔助語言教學,就能以兩種信息共同刺激大腦皮層,共同影響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面部表情或身體的各種動作傳遞信息的無聲語言,可以代替語言表情達意。廣義言之,肢體語言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人際交往的結果,20%取決于有聲語言,80%取決于無聲語言,而肢體語言正是一種很好的無聲語言。肢體語言專家Fen Lafle Angles說:“假如失去了肢體語言,嬰兒不可能成長為一個正常人。”少年也如此。在學校教育中,肢體語言在培養學生的性格方面扮演著積極的角色。
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不但表現在它能為學生樹立好榜樣上,還表現在它能營造更為詼諧幽默的課堂氣氛上,使師生關系更為和諧。事實上,教師友好的態度,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要想達到高效提取知識的效果,也同樣要求生動、活潑、極富感染力的姿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推動,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英語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關鍵部分。隨著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注重英語教學過程的有機化,以便實現英語交流。英語交流意味著教師用英語教導學生,也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然而,學生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都存在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使得課堂上的英語交流變得非常困難。中學生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模仿能力強、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占優勢,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短,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常常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教師的言語表情。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實際情況,肢體語言就顯得很必要了。例如,對于初一年級的課,當學習“I am…”句型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心面向自己放到胸口,向大家作自我介紹。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是必要的,也是實用的,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可以改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學生都有著極強的感染力。教師的一個笑臉,能緩解緊張的氣氛,使學生輕松自如,信心十足。每次上課,筆者都是帶著微笑進入課堂,然后用眼睛環視一周,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老師在注視著我”,然后筆者會抬起右手作打招呼狀并微笑著說:“Hello,everyone.”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課堂表現得好,筆者會對他伸出大拇指,并且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頭。教師這些細微的動作,能夠讓學生在課上積極回答問題,積極踴躍地表現自己。
單調、長時間的機械操練既會使學生過度疲勞而興趣索然,又會使學生的學習機能減弱而產生厭惡、不安等不良情緒。如果教師能用生動的表情、有趣的動作等體態語言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將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和過度疲勞的狀態。如將肢體語言運用到英語歌曲的教授中,會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授英語歌《Hello!How are you?》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筆者為歌詞配上動作,教唱的同時做動作并開展“找朋友”的活動。這樣就吸引了學生,他們也興致盎然地跟著邊唱邊做動作。又如我們在學習形容詞“tall”“short”“big”“small”過程中,說“tall”時,筆者把手臂向上伸,表示高,說“short”時,筆者把手臂夸張地向下按,表示矮。這樣運用形象的手勢動作,學生就特別容易理解。再如學習這幾個單詞的比較級、最高級時,運用肢體語言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由此可見,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容易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有了良好的學習情緒便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肢體語是教師用一些生動、逼真的表情和動作將枯燥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會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前,英語課堂教學“英語口語化”已占主流,教師一般會避免漢語進入英語課堂,這樣就容易出現學生聽不懂的情況,此時,教師運用體態語言會對學生的理解產生積極作用。我們知道,肢體語言是依靠肢體進行操作的,具有直觀性,可以把抽象的語言變成可感的姿態。尤其是在中學生抽象思維還未成熟,形象思維還占主導地位的時候,使用肢體語言教學,可使學生大受裨益。如教“cold”“hot”“laugh”“cry”時,說“cold”時,筆者雙手報臂,做怕冷的動作,邊做邊說“cold”,學生根據動作就明白了這個單詞是“冷”的意思;筆者手握一物體,給學生一種很燙、握不住的感覺,并且嘴里發出“嘶嘶”的聲音,邊做邊說“hot”(或者做擦汗狀,手做扇風姿勢),學生就明白了這個單詞是“熱”的意思;說到“cry”和“laugh”時,筆者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或撇嘴,做擦眼淚狀,或露出笑臉,做興高采烈狀,這一連串的動作能夠吸引學生,在幾次朗讀后,學生很輕松地就記住了這些單詞。肢體語言能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能使抽象的字母組合與活生生的事物聯系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間需要大量的練習。對中學生來說,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其學習興趣并促使其自主學習。課堂是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一場地,但僅僅40分鐘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教師應采取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肢體語言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肢體語言的運用源于視聽教學法,又高于視聽教學法,它注重思維訓練的啟發,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提高了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 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 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