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林
(儀征市謝集中學,江蘇儀征,211400)
美國教育家科威涅克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闭Z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九年中的閱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而對初中生的要求則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目標不能僅僅是完成這一閱讀量,更要關注閱讀的質。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基礎。
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園里,利用站牌和櫥窗,寫上激勵讀書的宣傳標語;在班級里,設立圖書角;在家庭中,可以專門設立書房,放些符合學生年齡和興趣愛好特征的圖書,讓生活到處充滿濃濃的書香氣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模仿性強,教師、家長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這對學生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作用。
教師要利用好課內陣地,課內留下一些思考的問題和探索的空間,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通過課外閱讀來尋求答案的興趣,將課內課外有機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時,在學習了祥子在“烈日下”和“暴雨下”拉車的情形后,可留下這樣的問題:祥子為什么要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中去掙命?老舍塑造祥子形象的社會意義是什么?祥子最終的命運如何?造成祥子悲劇的社會根源又是什么?這樣激發學生主動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閱讀的最后要創設展示平臺,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如進行講故事比賽、讀書知識競賽、召開研討會來交流讀書心得,對認真讀過課外讀物并有獨特體會的學生給予表揚,促使其他同學產生向往之心,從而紛紛加入課外閱讀的競爭隊伍中。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資源庫,大量的知識信息使閱讀的數量和機會都大大增加。教師要深入了解網絡中的內容,抓住網絡里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詳細、更優秀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要適時開放電腦房,引導學生綠色上網,進行網絡閱讀。
學校圖書室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學生看書讀報的主要園地。教師應積極利用好學校圖書室,指定專人負責,制定借閱規則,開發好現有資源,積極推薦經典名著、名人傳記等書籍,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每學期動員大家提供一兩本圖書,這樣把每個學生手邊的閱讀資料集中起來,按照學生的興趣重新編排,專人輪流負責,形成流動書站,并且不斷補充新的圖書,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閱讀資源。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教師要做到“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常見的閱讀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一些重點段落或自己認為有興趣的段落精讀細思,邊讀邊想,在文章的重點部分、精彩部分、自我感觸最深處畫線或做特別符號。如在指導七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西游記》時,要求他們特別注意分析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要求學生在閱讀到描寫這些人物的段落時,注意圈點勾畫,寫出此處體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經過以上的閱讀指導,學生在學習名著《西游記》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痹谥笇W生課外閱讀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準備好一個記錄本,把自己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好詞、好句、好段隨時摘錄下來,或者教給學生做讀書卡片的方法。這樣,學生終能“厚積而薄發”。新課程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為了避免靈感的火花稍縱即逝,學生應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
課內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取課外閱讀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運用到課外,“以課內帶課外”。這樣學生容易接受,效果也不錯。
葉圣陶先生說:“好的文藝作品中總含有一種人生見解和社會觀察,這對于我的立身處世都有極大的關系?!币虼耍處熞e極推薦各種好書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好書的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應要求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牽手名家、大家,閱讀他們的優秀作品,從他們身上、從他們作品中接受正確的文化熏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閱讀的終極價值。例如,推薦學生閱讀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學生學習保爾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精神,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
語文課程要求學生“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筆者首先把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優秀作品推薦給學生。如學習了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可順勢推薦學生閱讀《童年》,學習了冰心的《成功的花》《紙船》等,可順勢推薦學生閱讀《繁星·春水》。其次把語文新課程標準附錄中所推薦的優秀詩文和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尤其是經典名著,如《西游記》《水滸傳》《格利佛游記》等。最后從現當代文壇評選出的優秀作品中選擇合適的推薦給學生,如茅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等獲獎作品,“五個一工程”推出的好書。這樣可以使學生親近生活,關注現代社會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課外閱讀的量上去了,而且課外閱讀的質也提高了,更能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在語文課改的新形勢下,教師要積極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領他們走進課外閱讀的新天地,品讀一本本好書,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壽永明.課外閱讀: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論蘇霍姆林斯基關于課外閱讀指導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