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南通市西亭高級中學,江蘇南通,226301)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歷史教學不能僅僅向學生灌注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及生存與做人的道理。讀史使人明智,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歷史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使其能夠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關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人文素養。歷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有利于其今后的發展。生活化歷史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順應了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潮流。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要使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必須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要正確對待歷史教學與學生認知的客觀規律,以嚴謹的態度去探索歷史知識。首先要正視歷史,以歷史客觀事實為依據進行教學策略的制定。其次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感受,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提高其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歷史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全方位的發展,在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中要堅持開放性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歷史學習的選擇空間。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要具有實效性,教學過程不搞形式主義,要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并能夠聯系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要針對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選取有典型性的內容進行講授,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滿手抓”。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內容的典型性選取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典型內容中獲得知識、技能及情感體驗,并能與現實實際相聯系,這樣才能達到歷史教學的目的。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不能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做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的轉變。
教學目標能夠反映教育的思想、觀念及任務,沒有教學目標或者教學目標不明確,往往導致教學過程的茫然,使得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有目標的教學。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面,即具備一定的知識與能力、了解過程與方法、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生活化要以這三個層面為基礎,明確教學目標,依托課本中的基本知識呈現教學內容,并合理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以豐富教學資源。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有針對性,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去認識及感受歷史的魅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轉變也應該依托課本。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科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歷史學習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實際應用,歷史學習的內容不再高于生活,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化的歷史教學應以教科書為基礎,進一步聯系社會實際及學生生活,豐富教學內容,把學生關心的、與學生相關的歷史素材補充到歷史教學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要求教師在生活中要善于捕捉歷史的影子,并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以此引出歷史教學內容,用歷史知識去解讀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當今很多人迷戀韓國影視劇及明星,對韓國文化進行盲目的崇拜,甚至將一些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視為韓國的而卻渾然不知。針對這一點,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新文化運動》一課中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列舉韓國對中國文化的一些“剽竊”行為,把中國的漢字、歷史名人等“據為己有”,并且還將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對此很多人卻表現出冷漠的態度。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新文化運動中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與當今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將歷史文化與現實實際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以正確的態度正視歷史文化。
新時代的歷史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也不是單純的思想知識的灌輸,而是在教學中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環境要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尤其是在新課標下的歷史生活化教學,教師更應該為學生提供和創造開放式的思維空間,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調整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生活化運用效果較為明顯的教學方式是情境教學法,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歷史情境素材,如影視資料、神話故事等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進行學習。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以學生學習成績、教師講授過程等方面為參考標準,其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最主要的評價內容。傳統的教學評價注重量化,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升學率,這種評價方式只注重結果,不關心學生學習過程,更不會關注學生的生活與行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如果只注重最后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評價則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評價方式也得相應地進行調整,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評價。評價的內容不能單單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而應對興趣、愛好、學習動機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核,以人為本,注重學生未來生活與發展的需求。目前,可行的生活化教學評價方法有四種,即個人代表作品檔案法、活動法、觀察法與測驗法。不論何種評價方式,教學評價的生活化實施都應將學生融入到現實的歷史當中。
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本國的歷史淵源,而且要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學到生存與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人文素養與道德情操,并讓學生從歷史知識中汲取養分,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高中歷史教學的生活化實施任重而道遠,還需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進一步完善。
[1] 吳蘇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設定[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 馮光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理性拷問與實踐探索[J].文教資料,2010(9).
[3] 許愛華.新課標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內容生活化趨勢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3.
[4] 崔平.高中課堂創設歷史情境的策略應用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