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南京市盲人學校,江蘇南京,210006)
盲校和普校一樣,盡管學生不多,但是也存在差異,每個班級的學生水平都有高低之分。本人自2003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任教盲校的小學和中學數學,對盲校的學生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以為:一些數學學困生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智力發育確實存在遲緩現象;一些數學學困生則是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缺乏早期教育導致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與人溝通交流。心理學家指出: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個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說:“轉化一個學困生比培養一個優秀生還要重要!”由此可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多么重要。
數學學困生就智力因素而言,筆者覺得更準確地說是學生的心理作用在制約他們的智力發展和發揮。例如有一個從河南當地的盲校轉學過來的學生,她報名測試二年級的內容只考了五十幾分。后來筆者詢問了她的媽媽,了解到她在河南上學時語文勉強還行,數學卻從來都沒有及格過,所以她的媽媽對她的數學成績不抱希望。筆者教了她以后,發現這個孩子性格內向,但很上進;膽子雖小,但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記得她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我從上學起,數學就沒有超過六十分,我是不是天生就學不好數學?”聽了這句話,筆者發現這個學生完全是被一開始的不及格徹底打擊到信心全無,碰到數學問題就想躲。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她和數學之間就只能是相互疏遠。
其實我們在與很多數學學困生交流時都會聽到諸如“我就是比別人笨,數學怎么也學不會”之類的話,他們的話中或多或少都會對數學流露出一定的自卑與畏懼心理。而從客觀的角度看,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以必要的基礎知識為前提,而學困生大多學習自覺性和智力水平欠佳,加上盲生缺乏家長正確的指導和幫助,知識斷鏈較多,又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彌補。所以,隨著學習知識的不斷豐富和延伸,他們就會在數學學習中產生困難,久而久之,先是厭惡數學,最后選擇放棄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決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數。要記?。撼煽儙淼挠淇焓且还蓮姶蟮那楦辛α?,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愿望就依靠這股力量。要關心,使兒童的這股內在力量永不衰竭。倘若沒有這股力量,任何教育絕招也是無濟于事的?!庇械拿ど_實存在智力落后的情況,如果把這樣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一同對待,那么勢必會打擊他的學習積極性。這時就需要教師放慢腳步,降低學習要求,多多進行家校聯系,多方合作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其由學困生轉化為“前進生”。
例如,去年班上有個來自福利院的孩子連最簡單的數字盲文的點位也記不住,好不容易記住1-5的點位了,一個寒假過來又忘記了。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只能停下來,讓他通過反復不斷的書寫,每天都寫一行,強化他的記憶,先讓其掌握最最基本的盲文。在第二個學期,筆者事先和他約定:這個學期的學習目標就是學會書寫數字盲文,學會5以內的加減法。每當他把書寫整齊規范的作業交給我時,筆者都大大地表揚、鼓勵他。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他終于能準確書寫100以內的數,并能較為熟練地計算5以內的加法了。放暑假前,筆者又寫信給福利院的阿姨,希望她們在照顧好這個孩子生活的同時督促其好好復習功課。新學期開學小家伙一見到筆者就笑嘻嘻地告訴筆者:“老師,我作業全寫完了!”看得出來他現在已經想學了,要學了。
研究表明:7-14歲階段的兒童學習力處于感覺學習、記憶學習、運動學習的敏感期。小學四年級是思維發展的第四個飛躍期。四年級以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四年級以后,以抽象邏輯成分為主要形式。教師如果能抓住盲生學習力的關鍵期,有助于幫助學困生重樹學習的信心。前面提到的轉學生插班到三年級后,筆者先從計算入手,通過計算正確率的提高幫其樹立了自信心。現在她的性格也活潑了許多,遇到問題也會主動詢問老師和同學,成績提高了不少。
再比如,盲校從二年級開始進行教學的珠算——盲校用珠算替代普校的豎式教學。大家都知道在珠算的學習中,加強訓練必不可少,比如加法可以用“打百子”進行練習,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對學生珠算的水平進行測試。有一個學生一開始學習時說珠算太難了能不能不學了,筆者就把他叫到面前每天看著他進行練習,漸漸地,他算盤打得越來越好,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學期末的測試時他的打百子竟只用了一分二十秒,要知道他可是一位先天全盲的學生。通過珠算的學習,這個原先不怎么起眼的學生立刻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大家都以1分20秒為目標,發誓要超過這個成績,班級里掀起新一輪的學習高潮。
眾所周知,數學是科學、嚴謹、抽象的學科。它的抽象性是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上盲生視力的缺失,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加強數學學習的直觀性,通過直觀性的實驗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例如: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教師可以選取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明白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再比較下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得出性質。盲校非智力型學困生多半弱視比較喜歡動手做,教師如果在數學課堂上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聽課的學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尤其是讓非智力型學困生在課堂上有“事”做,讓其覺得數學其實很好玩,增強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作為科任老師,筆者在班級設立了學習小組,用集體的力量來幫助或作用于學困生。他們在課余開展“優差結對”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思想方式去共同學習,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筆者現在任教的八年級孩子已能自覺地在期中、期末之前自發地組織復習,然后找到問題向筆者集中匯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
綜上所述,盲校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除了這些方法,加強日常訓練,嚴格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教師多一分耐心,多一點關心,善于嘗試,善于總結,就能有效地提高學困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數學成績,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 周文海,谷力.基于腦科學鍛造全人學習力[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