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毓
(河南省濟源市教師進修學校 河南濟源 454650)
中職幼師學生《幼兒教育學》學習現狀及應對策略
崔紅毓
(河南省濟源市教師進修學校 河南濟源 454650)
如何提高《幼兒教育學》的教學有效性?本文從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入手,在學習指導教育、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職幼師學生;《幼兒教育學》;學習現狀及應對策略
為了探索幼師學生學習教育學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改進教學,筆者以所在學校幼師二年級的200名學生《幼兒教育學》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座談等方式,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影響學習的因素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具體結果如下:
1.關于學習目的與動機的調查統計
從學習目的上看:10.29%想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將來為社會做貢獻;25%為了學知識學本領,努力成為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16.18%為了對口升學;26.47%是為拿張文憑;還有17.35%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從學習的動力方面:57.8%提高自己的能力,為長遠發展打基礎;80%為了找個理想的工作;40.5%享受學習活動的樂趣;81%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55%為使老師滿意,被同學贊許;23.5%為了打發時間。
2.關于學習態度的調查統計
你對幼兒教育學的態度:8%認為比專業課還重要;59.7%認為和專業課一樣重要;23.2%認為重要,但不如專業課重要。
你覺得班上大多數同學對幼兒教育學的態度:3%認為比專業課還重要;14.3%認為和專業課一樣重要;56.5%認為重要,但不如專業課重要;16.2%認為一點都不重要。
3.關于學習習慣的調查統計
沒有學習計劃的占25.3%,偶爾有學習計劃的55.4%;上課經常睡覺的有27.4%,有時睡的65%;兩部分相加達到92.4%;上課有聊天習慣的16.3%,但“只要有人和我說話,我就說”的占到59.4%;上課常常走神的14.5%,上課不做筆記和偶爾做筆記的占49.2%;15.6%上課經常做筆記,84.4%從來不做或偶爾做筆記;36.6%考試從不抄襲;63.4%經常抄襲。
4.關于學習方法調查統計
學生在學習中,能和同學進行交流的21.3%,偶爾交流的46%,從不交流的32.7%;只有12.8%的學生平時復習功課,41%只有到考試時才會復習;上課經常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15.6%,在老師提問時能夠回答問題的占到69.5%;只有18.3%的同學能課前預習,82.1%的同學不愿意課前預習;只有17.4%的同學嘗試使用學習記憶的技巧、方法,82.6%的同學只會死記硬背。
5.關于學習影響因素的調查統計
35.7%認為老師教學方法陳舊,照本宣科,講課水平太差;59.3%認為教材晦澀難懂;34.5%認為學習太吃力,聽不懂;0.3%認為對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沒什么用處;20.2%認為專業課所占時間太多,沒精力學習。
從以上調查結果看出,大部分同學的理想是現實的、正確的,大部分學生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的和動機是正面的、積極的,這個結果給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建立了信心和基礎。
從主觀上分析:學生對幼兒教育學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部分學生雖然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和目標,但缺少學習的行動和堅持;學習習慣上存在較嚴重的不足,已養成了這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制約了進步的幅度和學習效率;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缺少獨立思考、深入鉆研的習慣;影響學習的主觀因素主要來自學生自己,由于基礎知識差,幼兒教育學又較抽象難懂,導致學習效果不好。
從客觀上分析: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客觀因素,他們喜歡寬松的、愉快的、自由的、積極的教學方法;幼兒教育學的學習內容抽象枯燥,不適合學生的需要和特點,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幼師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時間短,學習科目多,如何合理的安排各科目的學習時間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1.加強學習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幼兒教育學是幼師專業的必修課,它是走向幼教崗位的鑰匙和導航儀。學習中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幼師專業的興趣和幼兒教育學知識學習的興趣,經常鼓勵學生去從事幼兒教育學的課程或活動,要善于發現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們有成就感。
——培養幼師生良好的個性和頑強的毅力。幼師生學習積極性低、效果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堅持的精神,怕吃苦、怕受累。在學習中要鼓勵他們積極地迎接困難,懂得怎樣去排除障礙,征服挫折。要經常為他們創造問題情境,不斷克服困難,以培養其良好的意志品質。
——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引導幫助他們制訂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愿學習、會學習。指導學生科學運籌時間,建立科學的學習程序,學會科學地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
2.選擇適宜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為使教學內容適合中職幼師生的學習和就業需求,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一是認真選擇教材,選擇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適應學生身心的發展的教材,不斷整合教學內容。二是在教學內容中,結合目前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去掉教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非常空泛抽象的內容,突出幼兒園工作中重要的內容,納入新的幼兒教育研究成果,使學生及時掌握幼兒教育領域的新發展,體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便于學生系統全面的學習和掌握。
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利用問題情境求解,激發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問題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中職幼師學生學習基礎差,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可利用不同的情境,想辦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幼兒園游戲指導與組織教學教授過程中,可準備了一些幼兒常見的玩具,請學生把這些玩具按照幼兒的年齡段進行分類,讓學生來分析這些玩具適合哪個年齡段孩子玩?為什么?從而引發學習的興趣,然后再對學生分析分類的結果進行剖析。接著,請學生來選擇其中一種玩具進行操作,給出相應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實踐來解決這些問題。把解決不了的問題總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尋找解決的辦法,再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學生積極性高、方向明確,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開展案例式教學,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首先要設計合適的案例,在不同的教育時段,呈現不同的案例,比如在新課導入時、重難點學習時,以及學習結束時。案例可以是文字式、討論式、活動式、影像式等,既可讓學生觀察分析,也可讓學生模仿表演,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回顧和總結,并通過引導學生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教育知識的認識。
——引導小組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幼兒教育學內容枯燥、抽象難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教師可以選擇那些必須依賴理論知識才能解決的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為內容,如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當前部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的現象等。結合這些問題,布置研究課題,把學生分成小組,安排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教師指導下,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利用小組成員的相互激勵和督促作用,推動學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形成研究成果,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簡單的成果匯報。這種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以學會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創造為根本,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多渠道獲取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梁小梅.研究性學習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3(5).
[2]程慧智.中職生學習狀況調查與分析[J].文教資料,2008(7).
[3]蒙俊健.中職學生學習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職業,2012(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child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ui Hong-yu
(Henan Jiyua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Jiyuan Henan,454650, China)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students' learning, undertook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ptimizati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hild education"; learning situ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G718.3
A
1000-9795(2014)04-0236-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0
崔紅毓(1974-),女,河南濟源人,中專講師,從事教育心理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