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娟 鄧翠華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福州 350007)
課程負責人制與課程建設芻議
張偉娟 鄧翠華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福州 350007)
隨著高校的跨越式發展,基于教研室的課程建設體制顯現出一系列弊端。本文在分析教研室作為課程建設主體的弊端基礎上,探討了課程負責人制作為課程建設組織形式的優點,并對實施課程負責人制中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課程建設;課程負責人制度;基層教學組織
教研室一般都承擔和管理著多門課程,而教研室主任并沒有時間和精力具體完成多門課程的建設任務。課程由誰來建設?教學質量由誰來負責?新教師由誰來培養?教學經驗如何交流?等等這些關鍵性問題,理論上由教研室完成,但具體執行時又沒有明確的責任人。教研室在高校跨越式發展的大背景下,已經無法很好地履行課程建設主體的作用。
第一,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專業的調整,學科的發展,新課程不斷出現,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日益更新,作為教學基層組織由于缺乏行政職能和資源,顯然無法應對這樣的變化。第二,不利于教師的培養與提高。由于教研室以學科劃分,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滲透就比較困難。在教研室這種小環境下,缺少綜合的學術環境,不利于教師拓展思維和學術之間的交流,教師往往是越來越專,缺少廣博的知識積累。第三,不利于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教研室負責人由于知識和精力的限制,無力關注所有課程的建設和教學研究活動。而普通任課教師沒有行政權力和學術優勢,也無力領導和組織教學研究。
課程負責人制就是針對課程建立教學團隊,選拔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有堅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責任感的教師擔任課程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對該門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全面負責,統籌安排各個教學環節;負責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管理;指導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改革;制定教學計劃、目標并組織實施;負責教材、實驗室及教學文件的配套建設等。通過課程負責人制度的建立使課程的建設和管理形成一種目標明確,責任到人,人人關心的運行機制,促進嚴謹治學的教風建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1]。
實踐證明課程負責人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型課程建設模式,尤其是對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公共課程等教學量大、教師多的課程十分有利。第一,有利于明確課程建設的主體。通過建立課程負責人制度,把課程建設和管理的權利交給課程負責人,明確的責任主體,從而保證每一門課程教學的質量。第二,有利于實現教學團隊的建設。一門課建立一個穩定的教學團隊,依靠團隊的力量,在整體上提升了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對教育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課程負責人作為核心可以充分發揮團隊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推動者的作用。課程負責人可以統一協調每個老師的任務,發揮每個老師的優勢,實現統一與協作。第三,有利于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以課程教學團隊為單位開展每門課程的教研活動比較方便,可行。任課教師能夠充分交流、相互之間進行教育思想的碰撞、教學方法的切磋、教學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能夠增強團隊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在實施課程負責人制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第一,課程負責人的責、權、利不統一。要真正發揮課程負責人的核心作用,其關鍵是要保障課程負責人的責任、權利和利益的統一[2]。在制定政策時往往只注意規定課程負責人應承擔的責任和相應的待遇,卻很少明確課程負責人應有的權利。缺乏對權利的明確規定使得課程負責人無法順利履行其職責。責、權、利的不統一嚴重的影響了課程負責人工作的展開,極大的削弱了課程負責人制的優勢。第二,課程負責人中領導多、學術骨干多。為了保證課程負責人制度的有效運行,課程負責人往往由有一定行政權力的院系領導或有學術權威的學術骨干兼任。課程負責人負有課程建設和管理的重要責任,其工作強度很大,由行政事務或科研任務繁重的教師兼任實際上無法保證其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對其職責的履行往往委托他人,所以就出現了“建者不教”、“教者不建”的現象。第三,要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在實踐中往往只關注課程負責人而忘卻任課教師。這樣必然不合理地增加課程負責人的負擔,影響課程建設的效益。課程負責人制并非課程負責人的“獨角戲”,課程負責人和任課教師是課程建設的共同主體。
只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化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課程負責人制就可以發揮課程建設主體明晰,教學管理高效,教師任務明確等優勢,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課程建設模式。
[1]高文敏.“三位一體”構建精品課程建設的保障機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3(10):42-43.
[2]李慧仙.高校課程負責人制的改革建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07-109.
In charge of course system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human
Zhang Wei-juan, Deng Cui-hua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With the forwar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veals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system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basis of analysis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course for people as a form of organization, and discusses a few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for peopl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charge of course system; bas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G642.0
A
1000-9795(2014)02-0213-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17
偉 娟(1976-),女,陜西人,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鄧翠華(1956-),女,福建三明人,學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本文系福建省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研成果。感謝福建省教育廳項目(編號:JB11069S);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生態文明建設(10BKS039)的共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