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曰早
摘 要:當前五年制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存在隨意性、零散性,缺乏過程和細節管理。通過對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德育主題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借鑒學科教育課程化的某些優勢(任務明確、組織有序,實施適切,檢測可靠),將原來零散的、臨時的、應景的、難以評估的德育主題教育,通過整合校內優質資源,將其設計轉換成指向明確的、持續作用的、能有效評估的德育特色課程,創新并實踐一個新的德育模式。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德育主題教育;德育特色課
一、研究背景
1.國家的政策和教育方針的要求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004年3月又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強調:“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些論述為我們深入、扎實、持久地搞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
2.學校創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五年制高職校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必須將德育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要不斷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創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成效。
在實踐調查中發現,當前高職校都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主題教育,可以說主題教育活動已成為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但目前存在隨意性、零散性、灌輸性,缺乏過程和細節管理,缺乏跟蹤和預測性分析,德育主題教育成效得不到應有的保證。于是我們分析,如果能借鑒學科教育課程化的某些優勢(任務明確、組織有序,實施適切,檢測可靠),將原來零散的、臨時的、應景的、難以評估的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通過整合校內優質資源,將其設計轉換成指向明確的、持續作用的、能有效評估的德育特色課程,再創建一個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可彌補德育主題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因此,本課題提出五年制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化的思路,進行實踐性的探索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德育主題教育各具特色,比如美國的“全面主義德育模式”,采用全方位的滲透方式,向學生灌輸人權、平等、民主、自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法國的“造就責任公民”模式,主題包括“人權教育、民主生活、國家政體、愛國主義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新加坡的“七結合”模式,即“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德育與生活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共同教育與特殊教育相結合,無形教育與有形教育相結合,大小結合,物質獎勵與榮譽感教育相結合?!苯逃緩交九c國內相同。
在國內,研究德育主題教育的成果也有很多,關于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化的研究,主要針對中小學德育教育的較多,但也局限于將德育融入其他課程的研究。在高職院校,黃立營撰寫的《構建有高職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一文,對高職院校的德育課程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從活動性德育、隱性德育、滲透性德育三方面,論述了高職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的角度是以學校的公共設施、學校制度、教師素養、專業課的德育滲透、社會實踐等為平臺,搭建德育課程體系,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本課題是通過整合校內優質德育人力資源,利用學生自習課的時間,開設“德育特色課”,進行五年制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化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對象
1.核心概念
(1)德育
本課題研究的德育是專指五年制高職校德育在常規課堂教學外,將相關內容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所組織的教育活動。
(2)主題教育
本課題主題教育,是指針對我校學生發展的特點,結合校情,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行為表現、團隊精神、社會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等方面在常規課堂教學之外的專題教育活動。
(3)課程化
本課題“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化”是指以德育教學課程大綱為指導,結合學生日常管理的需要,將相關的德育主題教育內容,制訂授課計劃、課程標準、設計授課教案和課件,由學工處與教務處密切協調,利用自習課或團課的時間,組織實施德育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本課題稱為“德育特色課”?!疤亍痹诮虒W組織是由學工處負責,教學的內容是常規德育課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教學的目標既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又是強化學生的日常管理,授課教師是選聘校內了解學生工作或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教學的形式可采用座談、游戲、小品、觀看視頻、校園實踐等。還“特”在一個學年內每個班級每次課的授課教師不同,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和期待感。
2.研究對象
徐州醫藥分院五年制高職學生。
四、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創建一項“德育特色課”教育模式,形成校園德育特色。
理論意義: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實踐意義:(1)拓展常規德育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2)強化日常管理,豐富自習課學習內容。(3)共享校內優質德育資源,提升德育工作成效,節約教育成本。(4)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搭建一個鍛煉成長的平臺。(5)提高學校德育理論研究水平。
五、研究思路
分析校情,定位“德育特色課”→研究學校德育主題現狀,設置“德育特色課”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制訂課程標準→根據師資情況,選聘“德育特色課”教師→根據教學條件,制訂授課計劃→構建“德育特色課”管理與評價體系→實施“德育特色課”,研究課堂教學效果。
六、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網絡、雜志等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和專家學者的研究成
果,以此作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醫藥衛生行業及我校學生的訪問、座談、問卷、評價等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德育特色課”的內容,課程標準,授課方式、課堂成效等進行系統研究,及時掌握“德育特色課”的開展情況,分析問題,預測其趨勢,探討其規律。
3.實驗研究法
在我校五年高職學生中開設“德育特色課”,并根據本課題研究目標,進行跟蹤實驗,積累實驗研究過程資料,總結經驗得失,最終形成一項學校德育主題教育模式。
七、創新之處
構建了五年制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課程化——“德育特色課”新模式。
八、“德育特色課”的創建與實踐
1.學校德育主題教育問題分析與對策
學校的德育主題教育途徑主要是以德育課程、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等形式開展落實的。當前五年制德育課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經濟政治與社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哲學與人生》《法律基礎知識》《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等。五年制高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6~20歲之間,是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當前學校開設的德育課程內容對這些學生來說不夠全面系統,且每周兩個課時,課時設置也欠缺;經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興趣也不高。
主題班會是由各班班主任組織實施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我校依據學生的成長歷程設定分年級、分階段的德育教育目標。一年級學生的德育主題是培育遠大理想,做合格藥校學生;二年級學生的德育主題是做遵紀守法的模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年級學生的德育主題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他人的愛心;四、五年級學生的德育主題是養成高尚職業道德,熱心回報社會,同時還積極開展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遠離毒品教育,愛護環境教育等等。但由于班主任責任心及工作能力的差異,教育效果差異較大。
學校結合校情及重大節假日,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活潑,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主題德育教育,每月突出一個主題活動,如:3月份文明禮儀和志愿服務月;4月份我愛我校主題活動月;5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月;6月份女生“五自”教育月;9月份新生入學和學風教育月;10月份職業生涯和職業素養教育月;11月份理想信念教育月;12月份民族精神教育月及寒暑假期間感恩父母、社會實踐等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活動的開展是在學生管理部門和相關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其次還有一些主題活動是通過學生社團開展的。學校始終堅持大型活動節日化、中型活動社團化、小型活動日常化運作的思路,但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存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夠深入細致,管理與評價體系欠缺。
針對以上問題,學校根據當前職業教育的需要,在已有的德育內容上,適當再增加有針對性、學生感興趣的德育內容,力求德育教育更加全面和系統,同時充分發揮優質教師資源的作用,把在本班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組織好的班主任,學校有計劃安排他們進入其他班級實施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并加強管理與評價,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故我校利用學生部分自習課的時間開設了“德育特色課”。
2.“德育特色課”的內容設置
“德育特色課”的內容設置原則是德育課程內容的延伸及補充,力求做到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醫藥衛生行業職業素養的要求,選擇包括文明禮儀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人際交往、職業素養、人文素養、生活知識、校園文化等主題,編寫了德育校本教材。每一個主題又從不同的角度設置教育內容,如: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校園文明從我做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文明禮儀好習慣”“無手機課堂“等;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友善待人,和諧相處”“相親相愛一家人—我愛我班”“善待身邊的人”“傾聽是金”“擺脫網癮,健康成長”“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以人文素養為主題的“我的祖國”“我的家鄉”“我的校園”“保護生態環境,愛護人類資源”“讓愛國主義通過音樂走進心靈”等;以職業素養為主題的“認識技能,熱愛技能”“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應聘面試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與職業適應”“擇業心理誤區及調整策略”等;以生活知識為主題的“關愛生命,拒絕吸煙”“珍愛健康,擁抱生命”“關愛身體,健康減肥”“中國傳統節日”等;以感恩為主題的“爸媽我愛您”“感受關愛,學會感恩”“心存感恩,勵志人生”“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班主任”等;以安全為主題的“校園安全從我做起”“珍愛自我,健康成長”“提高避險能力之防詐騙”“潔身自愛,遠離艾滋病”等;以勵志教育為主題的“境界與人生”“我的未來我規劃”“擔當自己的責任”“責任心創造奇跡”等。學校根據不同的年級,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分層次地實施
教育。
3.制訂“德育特色課”課程標準
“德育特色課”課程標準是指導本課程教學、評估、考核,以及規范教材的編寫與審查標準的規章,是開展“德育特色課”教學工作的基本規范,也是衡量上課教師的基本依據。標準的制訂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課程的性質與任務;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要求與內容;教學原則與方法;教材的編寫;教師的考核辦法。
4.設計授課計劃,實施“德育特色課”教學
“德育特色課”授課時間應不與學校的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教學相沖突,那么最佳時間是學生的自習課。我校學生有早自習、晚自習及白天自習課,目前白天自習課是學校管理的薄弱點,許多學生把自習課作為自由課、放松課,自覺利用自習課學習的學生不多,故利用部分自習課時間開設“德育特色課”十分合適。因此“德育特色課”的授課計劃是在全校課程授課計劃安排以后,根據各班自習課的情況及選聘出教師的授課情況以后設計的。
課堂教學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德育特色課”授課教師的選聘十分重要。我校是把確定好的德育主題教育內容提供給每一位教師,他們設計教案進行說課,學校組織專家統一評選,然后安排通過評選出的教師到班級授課。在授課過程中,每次課教師填寫《班級教學日志》,學生填寫《教學反饋表》,每周學生填寫《教學評價表》,及時監控教學成效。
5.構建“德育特色課”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教學管理與評價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目標、過程、檢查、反饋等方面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以此來規范教學行為、評估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暗掠厣n”的管理與其他課程一樣,(1)要做好教師備課管理,對教師的教案及PPT進行審查和評比;(2)要抓好課堂教學管理,教師應按學校排定的課表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拖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學校要加強教學督導,不定期組織人員聽課;(3)及時收取《教學信息反饋表》及《教學情況評價表》,進行分析研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4)將“德育特色課”記入教師的課時量,按正常課時給予勞動報酬。
“德育特色課”教學評價應具有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能,重視學生的態度、情感目標的達成度,體現課堂教學的發展性。建立學校、班級、學生三級評價體系,客觀評價教學效果。評比結果優秀的教師分等級頒發“德育示范課”“德育優質課”“德育公開課”證書,在班主任考核,教師的評先評優中給予傾斜。
本文的選題是在五年制高職校德育主題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和有效管理評價,優質的德育教師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自
習課管理薄弱或困難的情況下提出的。學校通過開設“德育特色課”,豐富了德育教育內容,更好地發揮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有效進行自習課管理,創新了學校德育教育模式。如果學校每學期選聘30名優秀教師上“德育特色課”,每名教師上20節課,那么學校就增加了600節德育主題教育,相當于學校每學期聘請300名德育專家每次講授2課時。故“德育特色課”的開設,既節約了學校教育成本,又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上新臺階。
注: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輔導員專題項目,項目編號:2012SJBDY026。
參考文獻:
[1]周旭皎.高職院校德育主題教育的創新研究.教育界,2011(04).
[2]張艷艷.生本管理下開展高職院校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的思考.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08).
[3]黃立營.構建有高職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徐州建筑職業學院學報,2009(01).
[4]湯海濤.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吉林大學,2010.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