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關系著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已經成為了當下初中數學教師所要面對的重大考驗。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本文當中,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31-01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漸推行,全面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初中教學的基本目標。在這一教育目標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育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以實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實現自我教學水平突破的關鍵。然而,由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數學基礎水平各有不同,所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所面臨的難題,想要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就必須要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突破。
一、教師樹立有效的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傳授者,首先教師自身要具有有效的教學,觀念,應深刻的認識到低效率課堂教學的危害,然后從思想上樹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決心,并將思想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際行動。教師首先要轉變以我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而是要多考慮和觀察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然后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這樣可以保證新知識學生可以完全的接受和吸收。其次,教師應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教學設計,尋找出哪種方法更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是一位的去增加學生的學生時間。教師應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幫助學生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重視起如何啟發學生,而不是大量的灌輸教材中的內容。
二、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學論研究顯示,學生學習心理發展有兩方面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過程。前者是認知過程后者是情感過程,前者是智力活動后者是非智力活動,兩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教學實踐活動表明,教學中最活躍的因素就是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思維、情感的統一體。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師生之間的關系意味著參與、互相建構、對話,不僅僅是教與學活動方式,而是彌漫在師生間的教學氛圍。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主體的凸現、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揚。站在教師的角度來看,尊重熱愛學生意味著教學中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實現自我、分享理解的過程。
三、創設符合教學主體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設計符合教學主體的教學情境是教學中的核心環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教學內容,從而創設出生動和諧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在學習隨機概念時,我在課前準備了章魚的圖片,在課上同學們看到章魚圖片,有很對學生說這不是章魚保羅嗎?這樣就勾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覺得它真的可以預知未來嗎?有的同學認為這可能只是一種巧合現象。這時教師可以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四、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問,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把握好“度”,教師應對教材中的難點重點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找出學生的興趣點精心的設計問題。提問避免過于簡單,同時也不要過難,課堂提問要把握好難易度,通過學生思考后可得出正確答案。另外,課堂提問還要把握好“量”,我們不提倡滿堂灌,也不贊同滿堂問,提問要問的適時,體現出提問的點撥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一系列問題,將難點問題分解為有趣、易懂的小問題,層層深入逐漸的引導學生向思維縱深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綜合能力。
五、運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方式
靈活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指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的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面對同樣教學內容,有些教師的教學模式永遠是固定的,教學環節先概念。定理、練習、完成教學任務,長此以往學生們也養成了習慣,機械式的接受著知識,有些教師認為這種方法很好,對學習數學非常有效。實則不然,這種方法固定了學生思維,扼殺了學生想象空間,更談不上有何創新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低效的。數學學科的兩大特點就是邏輯性和抽象性,邏輯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思考,抽象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想象力,在教學中運用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去想象和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了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因素都會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影響,在這時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出教學指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并指導他們進行高效的學習,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學習打下良好而有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 強.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2] 趙姍姍.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