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璟燕
摘 要:童話是兒童文學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文學樣式,也是最受兒童喜愛的一種文學樣式,還是語文教材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再加上大眾媒體的沖擊,眾多環境的影響,使童話在審美教育中出現弱化現象。這一現象很迫切需要我們去解決和關注。作為特殊的文學樣式,童話不僅契合了兒童的精神世界,也為兒童的審美提供了生動有趣的對象,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童話的美育功能,把童話作為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童話;審美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35-01
童話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題材。它是以奇異的幻想、極度的夸張、多彩的象征色調構成的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虛幻故事。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內關于學生審美心理及其審美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現在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方面,關于童話的審美教育方面目前的研究還偏少。
一、童話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⒈童話教學中注重道德教化和知識灌輸
童話教學時,除了完成認字、寫字和朗讀的語文技能的教學以外,對于文本的理解方面,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學習知識,卻忽略了童話本身的藝術特點。
⒉童話教學中忽視想象力的培養
由于教師對童話的文體特征缺乏了解,教學中又比較依賴教學參考,從教學目標的制定到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都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是忽略了這一點,因而遠離了童話教學的基本目標。
⒊童話教學中缺乏審美情感的培養
童話對學生的審美情感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這些都得在教學中落實。學生與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閱讀和生活經驗,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將文字轉化為腦海中的形象,由于年齡與審美經驗不足,對文字的內涵往往難以把握,就需要我們蹲下來,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寒氣他們的審美體驗,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學的美妙。
二、童話教學中審美教育受到忽視的原因分析
1、現行教育制度的影響
學生從上學起就開始身心疲憊的忙于學習各種興趣班,難以有自己的選擇空間,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原本該屬于他們的快樂的童年,變得早熟起來。所以,這樣的錯誤觀念,就使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即背上了重負,他們應有的稚氣和天真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早熟的學生。
2、影視媒體對童話的影響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影視媒體的發達擠占了學生閱讀童話的空間。特別是電視機,將學生牢牢吸引在它的面前,孩子們更喜歡動畫片。這些精美的動畫片將他們的閱讀形式從原先的語言藝術文本閱讀中拉走,學生不再像從前一樣與成人用語言交流來感受童話中的美妙世界這樣就減弱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
3、教師的文學素養的影響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執行者,教師活動的實施者。提高學生教師的文學素養是更好進行童話教學的必要條件。在學校極少的童話欣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選擇播放錄音的方式進行童話故事欣賞,或者選擇放動畫片給學生邊看邊聽,真正和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時間不多。
三、童話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1、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
童話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如何將學生更好的引入童話世界,領悟童話中深蘊的意義和價值,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童話形成的虛擬世界產生興趣,并從中學習童話虛擬世界映射的現實世界更為深刻的人文內涵。所以,每一位組織童話活動的教師,都必須關心學生在童話活動中的體驗,通過多種方式,靈活積極的活動體驗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童話傳遞的知識信息,主動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
教師要呵護學生的審美體驗。教師在學生的審美活動中,不要進行灌輸,更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而要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心甘情愿地投入自我情感,獲得體驗。我們并不總是能夠用語言表達我們所想要的東西”。
2、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
教師可以通過在職培訓,學習更多關于兒童文學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許多教師對童話閱讀沒有正確的了解,童話欣賞課,僅僅是作為教育的手段,是以學習語言表達,擴大詞匯量為終極目標,而對文學的審美功能的本質體現。
3、各學科間的綜合策略
在童話審美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各學科之間的綜合教育,通過多種藝術形式的手段,引起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并進行多種心理功能的協調。當動作、節奏、色彩、形狀、音調等對學生的觸覺、視覺、聽覺等相互支持和加強,形成心靈中的一種聯覺經驗。使語文童話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童話、用童話。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 閆春梅.童話精神與兒童審美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7(4).
[3] 蔣 風.兒童文學教程[M].太原:希望出版社,1998(10).
[4] 洪汛濤.童話藝術的思考[M].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5
[5] 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