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超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它在我國各個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企業在管理上都引入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實現管理的信息化。近幾年,我國的淡水資源大幅度減少,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不合理,導致浪費水資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加強對我國水文水資源的管理,才能保護水資源,使資源得到合理化利用。將信息技術引入水資源管理中,有利于降低管理難度,可使管理質量得到提升。文章主要探討水文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P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3-0146-01
近幾年,我國可利用的水資源逐漸變少,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黃河出現了引水不足現象,面臨這樣嚴峻的形勢,必須要合理對水資源進行配置,實現水資源管理的規范化,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管理模式的建立對于任何資源的管理而言都非常重要,水資源管理也同樣如此。通過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避免造成水資源浪費的情況,提高資源管理效率與水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的科學分配與合理利用。另外,信息化管理模式對于我國建立節約型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
1 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原因
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科學管理資源,避免造成資源浪費,使其利用率得到提高。將信息技術融入水資源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難度,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1 傳統的管理手段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高要求
傳統的管理模式中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現為對水資源利用的監管不力,導致了大量資源的浪費。目前,社會經濟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若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因此,必須要通過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只有利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才能實現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分配。
建立節約型社會,有利于解決我國干旱地區的缺水問題,水利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對城市水利工作進行監督,明確與水資源利用率相關的要求,實現統一管理。另外,還要完善相應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了解取用水量、供水水源、資源狀況等信息,將信息通過整合后,可直接輸入信息管理系統,便于保存。
1.2 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已經將信息技術逐漸融入水資源管理中,不過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尚未成熟,地區之間也呈現出分布不均的現象。與水土保持、防汛抗旱等信息化建設相較,水資源信息化建設非常落后,由于地區間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很多不平衡性,導致很多地區還沒有實現信息化管理,也并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開發標準與開發平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通較為困難,在已經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省市中,很多其他業務與水資源監管系統均無法實現聯通。系統集成的實現也十分困難,必須要以專項業務為依據,建立取水許可監測系統與管理系統,實現資源的集成與整合。
2 水文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探討
從地區水資源情況可看出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水文工作的實施與開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若想在灌溉區進行其他的施工建設,一定要依靠當地的水文資料,建立水資源管理與監控系統,科學管理水資源。通過監控系統,可以了解當地的降水量、地質情況、水資源利用情況等,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必須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將科學技術應用于管理模式中,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2.1 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基本組成
水文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建立主要依靠數學模型、仿真模擬與計算機網絡共同完成,對水資源管理中的各種信息進行采集,于可視化角度下,實施灌區的調度工程,在每個分水樞紐中,都可以實現自動化監控,以采集信息為依據,管理者可以迅速做出正確決策,促進管理水平與水資源調度效率的提升。
2.2 采集與傳輸數據信息系統的建立
數據信息的采集非常重要,建立數據信息采集系統,便于在多個采集區域進設置水位傳感器、雨量傳感器、視頻監控、閘位數據等,了解當地的水位、分干渠與干渠狀況。
以往灌溉區域通訊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超短波無線通訊網與數字微波通訊網,進入信息化社會后,以往的通訊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要求,現階段的圖像、數據、視頻與音頻傳輸數量越來越多,因此,需要依靠強大的信息傳輸渠道,將無線寬帶與系統相連接后,便可實現數據的傳輸。
2.3 網絡系統
網絡系統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為此,可建立一個覆蓋面積廣,且能夠實現所有圖像、數據、視頻、音頻傳輸的計算機網絡,便于及時了解到當地水資源的使用量與其他信息,為水資源管理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全球定位系統、地位信息系統,全球信息系統可隨時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便于分析與處理數據。同時還可以結合模擬仿真系統,對采集到的信息以統一標準進行管理與存儲。
2.4 水質與旱情監測系統
通過在灌溉區域設置監測斷面,有利于監測斷面的水質情況,另外,還可以在系統中建立監測數據庫,當水資源中存在污染物擴散時,利用系統實現模擬分析,有利于預測河流水質的變化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
旱情信息可通過土壤、氣溫、降水等體現,水文站可利用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了解到所在區域的相關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判斷該地是否存在旱情,利用定位系統,能夠直接找出旱情所在地。
3 結束語
水文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水資源的管理效率,同時,也可以使水資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水資源能夠實現最大化限度的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原因,然后詳細研究了水文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方案,這對于我國節水型社會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可為以后水文部門建立水資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據,實現水資源管理的規范化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胡四一.全面實施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體水平——在全國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暨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建設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水利信息化,2012(06).
[2]陳響.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07).
[3]楊迎慶,蘇擁軍,于曉波,等.淺談水資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及應用[A].變化環境下的水資源響應與可持續利用——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