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
[摘要]在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功能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認為環境因素會影響內部審計的規模和質量,進而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功能。不少學者認為內部審計作為管理培訓的會計風險、內部審計資源的安排和調整所產生的固有風險等因素都會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程度。另有學者認為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功能主要受內部審計外包的調整、非審計服務和客戶的壓力、內部審計資源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著重考慮治理質量因素的相互作用對外部審計師的影響和內部審計資源的影響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外部審計的可靠性等方面。
[關鍵詞]內部審計功能;外部審計師;環境因素;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美國公眾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內部審計準則規定:當內部審計符合具體標準而且外部審計師認為依賴他的工作是有效的時候,外部審計師可以依賴內部審計。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也要求在被審計單位設有內部審計時,注冊會計師需要確定是否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對外部審計師在依賴內部審計工作時的相關因素進行文獻回顧,主要關注以下方面:(1)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環境因素;(2)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內部審計因素;(3)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功能和范圍。Gramlingetal(2004)對薩班斯法案頒布之前的內部審計的研究做出了總結,本文主要關注薩班斯法案頒布之后的內部審計的變化。
二、影響內部審計可靠性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公司的治理特點和公司管理層的狀況,這些因素影響內部審計的組織地位的獨立性以及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繼而進一步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功能。
王國銀、林沖高(2005)認為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內部審計提供的信息助于董事會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且內部審計通過向獨立審計人員提供可供利用的有用成果而部分替代和彌補外部獨立審計,及時防范違紀和舞弊的同時降低企業治理契約的履約成本。
陳艷麗、劉英明(2004)表明: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要滿足以下需求:股東和股東大會代表機構對公司經營狀況的了解,以防范決策風險;管理層對管理、控制薄弱環節的客觀反映,以規避經營風險;外部審計和監管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狀況的評估,以降低審計風險和監管風險;潛在投資者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發展潛力的客觀評估,以減小投資風險。
Anderson,Christ,Johnstone and Rittenberg(2010)通過采訪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12家企業的人均有14.3年的審計經驗的首席審計師得出236個回饋,構建了一個內部審計有效性的規模的概念模型,并發現了內部審計的規模與審計委員會的質量、首席審計師的工作經驗成正比,與內部審計的外包數量和勝任的內部審計師的比例成反比。
Desai,Roberts and Srivastava(20l 0)利用發明的分析模型采用分析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的內部審計評估模型對內部審計進行評估得出結論:外部審計師通過觀察內部審計的勝任能力、工作表現和客觀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來評估內部審計的質量。
三、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內部審計因素
Christ,sharp,and wood(2011)從ⅡAs GAIN survey中獲取了166家公司的公開數據調查了使用內部審計作為管理培訓如何影響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和經營業績,他們從中發現了把內部審計作為管理培訓的公司的會計風險較高,但是這樣的公司有較高的經營業績。
Desai,Gerard,and Tripathy(2011)獲取了人均有6.7年的審計經驗的108個注冊會計師調查了內部審計資源的安排對外部審計師評估內部審計質量和功能的影響發現了外部審計師更加依賴合作或外包的內部審計,當內部審計提供稅務服務時,對這兩種情況的依賴減少。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獲取了四大會計事務所人均有3.6年審計經驗的127位外部審計師檢驗了內部審計的資源調整時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決策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固有風險為高水平時,外部審計師更加依賴內部審計師提供的客觀性的服務。
Messier,Reynolds,Simon,and Wood(2011)收集了2000-2005年的ⅡA基準數據取得了來自162家公司的350個樣本并使用了檔案研究檢測了把內部審計作為管理培訓是如何影響審計收費和外部審計師對內部審計概念的理解并發現了當把內部審計作為管理培訓時,審計收費較高。
四、外部審計依賴內部審計功能的性質和范圍
Abbott,Park,Peter,and Rama(2007)獲取了1000個首席審計師的樣本,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調查了常規和非常規的內部審計外包的調整對外部審計師的影響,他們的研究表明:非常規的外包內部審計活動對外部審計師有益并且對審計師的獨立性有很少的負面影響。
Felix,Gramling,and Maletta(2005)從內、外部審計師基本的研究數據獲取了74個審計參與者的樣本使用研究了方法調查了外部審計師提供的非審計服務和客戶的壓力是如何導致內部審計功能對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師產生的影響的,他得出了結論:當外部審計師提供非審計服務時,內部審計的質量和內、外部設計師合作的程度對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有正面影響。當提供非審計服務時,客戶的壓力增加內部審計的可靠性。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使用了來自于4大人均有3.6年工作經驗的127位外部審計師采用了實驗方法調查了內部審計的資源調整對外部審計師對內部審計依賴的決策的影響發現:當公司的固有風險的水平很高的時候,外部審計師更傾向于依賴外包的內部審計,而且外部審計師更加依賴內部審計客觀性的工作。endprint
Munro and Setwart(2001)獲取了人均有10.5年工作經驗的審計師和管理者,采用了實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內部審計報告與審計委員會以及客戶的經營風險環境的關系,它們是否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功能,最終結果表明:這兩個因素影響外部審計師依賴內部審計的工作。同樣地,外部審計師更加傾向于把內部審計用作控制評估的任務而不是平衡的實質性檢驗。
五、結論和未來的研究領域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我們發現外部審計師在利用內部審計和做出可靠性決策之前必須把審計準則的演進、復雜的環境和必要的判斷考慮進去。除了環境因素,研究者還考慮了內部審計師勝任能力、客觀性和工作表現。
就未來的研究而言,我們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領域:治理質量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響外部審計師對內部審計師的潛在依賴性;除了勝任能力、客觀性和工作質量,哪些因素和偏差對內部審計的資源產生影響以及對內部審計、客觀性和工作質量有影響的情況是如何影響外部審計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王國銀,林沖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內部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05(2):86-89
[2]陳艷麗,劉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審計問題研究[J].審計研究,2004(5):85-88
[3]Anderson,Urton,M.Christ,K.Johnstone,and L.Rittenberg,2012.A post-SOX examin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ize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Accounting Horizons 26(2):167-191
[4]Christ,M.H.,A.Masli,N.Y.Sharp,and D.A.Wood.2012.Us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s a management training ground:Is the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ors compromise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Geor-gia
[5]Desai,N.K.,G.J.Gerard,and A.Tripathy.2011.Intemal audit sourcing arrangements and reliance by external andi-tors.Auditing:A Journal 0f Practice&Theory 30(1):149-171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