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芹
摘 要:傳統的教學是教師一味地去進行灌輸教學,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把學生的參與學習放到首要位置上來,更沒有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審美等,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為時代培養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教育;英語教學;素質教育
英語在各個學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還是把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數看做關鍵的問題,從而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教師還是一味地去進行灌輸教學,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把學生的參與學習放到首要位置上來,更沒有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審美等,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為時代培養合格的人才。下面根據筆者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談談對這一問題的嘗試。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英語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要想把英語這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際工具學習好,就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來學習,就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不是外國學習的英語環境,但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和氛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分角色表演、詩歌演唱會、故事新編等方式,營造比較熱烈活潑的學習氛圍,都有利于提高學生交際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素質教育要求以溫馨、人性的關愛體現主旨,教師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就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優化教學,進行素質教育嘗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氛圍上的和諧和交流中的民主關系,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低下身子虛心聽取學生的呼聲,從指揮者變為參與者和合作者。由此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三、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腦、動口、動手上下工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質疑、導學、點撥為主的教學模式,達到由淺入深、畫龍點睛的效果,以講深講透、條理清晰為目標,使講解富于啟發性。堅決反對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活動的主體。培養學生能夠自己尋找規律、總結、思考,使學生能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素質教育是教學的主旋律,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為目標,使他們的能力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成為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呂美琛.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思考[J].廣西教育,2001(17).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大山一中)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