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我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更加注意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不但能夠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什么是情感教育以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應用情感教育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教育;滲透
情感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如人生觀、價值觀等。通過情感式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健康地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情感式教學,要根據教材中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整合,制訂出符合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情感教學的含義
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講述枯燥的歷史知識的時候,融入情感,使學生能夠對所講授的知識產生共鳴,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同時情感教學也是指學生在接受教師教給的知識后自身產生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師生關系的建立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感式教學的基礎。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會對教師的講課方式、為人處世和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進行評價,有好的評價同時也有不好的評價。學生很容易把這些情感帶入到課堂上,喜歡歷史教師的學生就會認真聽課,努力學習。但是那些對教師印象不好的學生,就會在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課,還有的學生會故意和教師頂撞,影響課堂秩序。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歷史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要和他們進行溝通,找到彼此間的矛盾點在哪里,緩解彼此的關系。這樣教師就能和每一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就更利于情感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滲透。
2.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情感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歷史事件,并且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這樣面對大量的文字,學生會感覺無從下手。這時歷史教師可以利用關于該事件的圖片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同時,歷史教師也可以結合相關的紀錄片進行講解,在紀錄片里歷史感情更加濃厚,可以激發學生的歷史情感。當然歷史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紀念館,在紀念館內有大量歷史事件的記錄,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歷史遺跡感受歷史,對學生來說是情感體驗。
3.應用現代技術
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在課前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這節課要講述的歷史事件的紀錄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通過紀錄片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接下來所講的內容產生疑問,并且把這些疑問帶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去,然后通過歷史教師的講解茅塞頓開,這樣學生就能對所學的知識記憶深刻。
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講歷史事件的時候,播放關于該事件的歌曲。比如,在講述“盧溝橋”事件的時候,在講課之前放一首《盧溝橋歌》,通過悲傷、凄慘的歌曲達到一種震撼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增加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習效果。通過這些歷史事件,培養學生面對困難不怕輸、不服輸的精神。
4.歷史教師運用恰當的評價手段
想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情感教學目標,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帶入個人情感,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是好的,那么這個學生就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信心,提高歷史學習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歷史教師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是消極的,那么這個學生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所以歷史教師要懂得運用評價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要一切都為了學生,脫離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為了學生能夠健康地發展,必須實行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余艷.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6).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充龍門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