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芬
摘 要:深刻領會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內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和掌握數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促進各個層面的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標;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下的有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話題,也是新課標著力追求的新模式。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有效課堂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課堂教學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針對初中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課堂上可從下列方面著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注重導學案,促進有效教學
最有效的學習是自學,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而自主學習中包括課前預習,它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采用提前發放導學案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在相同的時間里,教師解決三個問題比解決兩個問題更有效率。同時,通過預習,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也會倍加關注。教師只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澄清,并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后,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這是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了解學習目標,突破學習難點。
例如,在預習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電話計費的有關問題時,由于課本中的問題比較難,我們這樣設計:(1)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表格中的月使用費、主叫限定時間、主叫超時費、被叫等數字含義的?(2)當t=100、200、300分時,計費方式一是如何收費的?方式二呢?(3)電話費用是什么因素決定的?接下來才出現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從易到難過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由于預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巧設預習問題,在預習過程中,還可以巧妙地設計分層作業,讓不同層面上的學生做到全面投入,最大限度地收獲預習的成果。
二、提好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替學生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絕不是無指導原則的自由學習,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讓教的過程變成導的過程。
例如,某商店在某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想一想:
1.這一問題情境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如何設未知數?
2.衣服的售后盈虧情況與哪些量有關?
3.怎樣求兩件衣服的進價?相等關系是什么?
我們知道,人的能力不是光靠聽就會做的,還得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逼”他思考,包括對新知的生成、新舊知識的聯系、新識的鞏固和應用全過程的思考。要注意,但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說出。
例如,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為400米,小健練習騎自行車,平均每分騎350米,小康練習跑步,平均每分跑250米,兩個人同一處反向出發,經過多少時間首次相遇?這是七年級上冊課本中的一道練習題,由于這題學生很容易就解決,于是我問“誰能將這道題進行改編并能將它解出來”,由于這題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大,很多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學生A:“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為400米,小健練習騎自行車,平均每分騎350米,小康練習跑步,平均每分跑250米,兩個人同一處同向出發,經過多少時間首次相遇?”他只將反向改為同向。學生B:“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為400米,小健練習騎自行車,平均每分騎350米,小康練習跑步,平均每分跑250米,兩個人從相距50米的地方同向出發,經過多少時間首次相遇?”等等。
三、聯系實際,結合生活模型構建數學建模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學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七年級數學上冊-5+8或-5-8等的加法運算,由于學生的符號感沒形成,在進行加減運算時,學生符號運算很容易出錯,分不清楚什么時候該絕對值相加,什么時候該相減。于是我設計:請你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式子-5-8=-13,-5+3=-2的意義。學生A說:“某某同學他昨天跟我借了5塊錢,剛又借了8塊錢,現在他總共借我13塊”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共借13塊,符號是負號,還知道這時該用絕對值相加才合乎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結合生活模型,學生很容易就能接收到所學的新知識。
四、注重教學評價,促進有效教學
新課程標準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目的。我們盡一切可能的方式,通過課堂把學生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激發出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良好興趣。將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行為過程作為評價重點,學生在課堂上每一個好奇的行為,“分神”的表現,教師都應正確對待,不能用批評的語氣、蔑視的眼神、過激的行為扼殺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記得有一次,見有個學生平時上課都積極回答問題,可那一節課他似乎沒有多少精神,我不是直接批評他,而是在下課時跟他說:“剛才那一節課,我覺得自己上得好悶,非常需要你的熱情,可你都沒注意到我,我有些難過。”沒想到他真就說:“老師,不好意思,剛才我整節課心情不好,都沒認真聽課,下次不會了。”他是低著頭說的。每每這樣,我都會微微一笑,他已經知道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評價的目的達到了,這就夠了。
五、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
例如,有一群鴿子和一些鴿籠,如果每個鴿籠住6只,則剩余3只鴿子無鴿籠可住,如果再飛來5只鴿子,連同原來的鴿子,每個鴿籠剛好住8只鴿子,原來有多少只鴿子和多少個鴿籠?
分析:先設鴿籠的個數子x個,則在鴿籠里的有6x只,再加來剩余的3只,共有(6x+3)只,根據鴿子數不變,可列得6x+3=8x-5;方法二:設鴿子,然后從鴿籠相等找等量關系,我自己認為,這一題我采用了一題多解,學生應該收獲很大,等下課后有學生跑來找我說:“老師,其實這樣列6x+3+5=8x,原來的鴿子再飛來5只才剛好住8只鴿子更好理解。”
反思:這個例題的講解我雖從多個角度去解這個題,想通過這個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但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
總之,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深刻領會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內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和掌握數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促進各個層面的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升,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也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