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摘 要:初中生對物理電路剛剛接觸,雖然學生對待電路有不錯的興趣,但是對于復雜的電路在教師講課中又很難聽懂,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聽懂,就要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復雜的電路進行分解簡化,耐心講解,不宜快,注重學生聽課質量,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聽懂。從幾方面對復雜電路簡化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路簡化;教學方法
一、初中物理電路學習存在的問題
1.復雜電路不復雜,其實初中物理中的電路并不復雜,可是對于剛剛接觸到電路理論知識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對電路知識不懂,對電路中的理論并不是特別的理解。因此,一些簡單的電路對于中學生來說,也顯得比較復雜。
2.人為復雜化電路,一些練習題中,經常會出現看似特別復雜的線路圖,學生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分析,還有就是出題教師在考試的時候,為了檢測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了解程度,故意將電路復雜化,誘導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
二、電路簡化的方法
1.拆除法:拆除法是簡化復雜電路的一種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互相影響,拆除任何一個用電器,其他用電器中就沒有電流了;而并聯電路中,各用電器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拆除任何一個或幾個用電器,都不會影響其他用電器。比如,看電路時,先把電壓表去掉,跟電壓表連著的線也去掉,這樣就簡潔了,因為電壓表相當于開路。
2.畫簡易圖法:把元件兩端的線路標上編號,按照編號,重新畫圖,讓并聯、串聯在電路圖中明顯地表現出來。初中物理電路無非就兩種:串聯和并聯,電路圖中比較困難的就是并聯和串聯同時出現,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并聯之后的串聯。所以,把電路圖改成熟悉的電路圖,就可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
3.節點法:觀察電路中有沒有“節點”,節點就是三顆導線相連接的地方。有節點就一定是并聯電路,沒有節點是串聯電路,節點之間的電路叫做支路,節電和電源之間的電路叫做干路。流入節點的電流之和一定等于流出這個節點的電流之和。所謂“節點法,”就是在識別不規范電路的過程中,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中間沒有電源、用電器等,則導線兩端點均可以看成同一個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兩端的公共點,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任意拉長和縮短導線達到簡化電路的目的。
4.等效電路法:等效電路是指同一個電路的不同表示方法,當電路中某一部分用等效電路代替之后,未被代替的電壓和電流不會發生變化,對于題目中給定的電路可能畫法不規則,我們可綜合上述方法通過移動、拉長、縮短導線,把它畫成規則的電路,即畫出它的等效圖來進行識別。
5.拆分法:在一些比較困難的電路中,會出現并聯和串聯兩種形態,任何復雜的線路到最后還是要串聯在一起的。拆分法在比較復雜的電路圖中,可以等效地將電路中存在的串聯、并聯拆分開來,根據問題將電路圖拆開來解答,最后再合并,是解決比較困難題型的一種有效方法。
改畫電路圖時,電路改變不宜過大,要考慮中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初中電路圖的改畫應強調兩個原則:(1)電池位置一般不動。(2)電路變動不宜過大。教學時要給學生講清改畫電路圖的重要性,有些學生總是以為他們看圖能力很強,直接去看圖分析,不愿意進行簡化電路圖,這樣的學生,其考試成績總低于他們的實際水平,針對這種情況,應當讓學生懂得,改畫一個電路圖往往需要同時運用幾種方法,所以,需要多講例題和多做習題,以提高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初中的物理教學是為學生今后在物理上的造詣打好基礎。讓學生充分掌握這幾種方法,進行針對性的練習,發現電路復雜化的目的,根據相應的方法對電路圖簡化,就能達到簡單計算的目的。
參考文獻:
田興春.專題講座[N].電路圖的簡化,2009(05).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學)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