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制度的革新,教學理念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逐漸被重視起來的理論也變得更加廣泛,其中一個就是支架理論。在初中的英語教學活動中,需要對“教”和“學”的方式加以轉變,該理論的應用正好起到促進其轉變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初中英語;支架理論;教學模式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意義
支架(Scafflod),最原始指的是在建筑行業中所使用到的腳手架,其也是在進行建筑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暫時性支撐性工具。本文所提到的支架式教學,指的是圍繞某種學習的主題,使其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更為具體的概念性框架,可以理解成建筑中所搭建成的腳手架,方便向更高的層次進行攀登,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具體的真實模擬情境,對于學生在某些問題上的引入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效果。這些問題可以理解成框架中的具體節點,對于學生的獨立性探索可以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同時可以方便其進行小組性的協商與討論,從而可以方便學生在概念性的框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通過這個支架將學習的任務從教室很好的推移到學生自身,當最后支架撤離的時候就是“房屋”搭建成功的時候。利用這種框架模式,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方便教師將概念從學生的一個認知的水平引導到更高的層次,并對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成才。
(1)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學習動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其實主要就是缺乏支架理論的指導,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非常的少,學生之間也缺乏一定的合作和探討,這樣兩個方面的阻礙就導致教學上的瓶頸。不僅如此,學生可能會因此而陷入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個體間互相合作與交流,對于學習和信息的交換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蛟S某些問題一個人無法解決,但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就可以迎刃而解,也可以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潛能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挖掘。這樣,有利于形成一個更為生動和活潑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進而加快教學任務的完成。
(2)強化教師的作用并減輕負擔。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支架理論,不僅不會削弱教師的作用,反而可以增強其重要性。①發現作用。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并且要對其進行錯誤診斷和糾正,這個階段需要抱以一個正確的教學態度。②導向作用。教師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導向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更好更快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解決自身的缺點。③橋梁作用。在學生和教育方針的中間起到橋梁作用的正是教師,其不僅要將最新的知識與方法教授給學生,還要盡量提升學生的全方位素質。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但是新形勢的要求下,教師要起到鼓勵、管理、組織和指導的全方位作用。作為新教育模式下課堂中的協調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教師必須要對相關的教材與背景有更為詳細的了解與掌握,同時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解,這樣才可以起到一個引導的效果。雖然新形勢下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并沒有加重教師的負擔,反而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獨立性得以提高的同時,正好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導,這也正是支架所起到的作用,和傳統模式相比而言,支架模式對于教師負擔的減輕有很大的效果。
(3)教師角色轉變促進教學。支架理論的進一步應用,是教學的中心從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生成為整個結構的主體,而不再是單純被灌輸知識的對象。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可以發揮出主體的作用,充分利用多種自我學習的方法,主動搜集相關信息,幫助學生增加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二、支架式英語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是支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自己在各個階段的任務進行明確,這就需要遵循以下的幾個原則。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聽講者,而更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對于學習任務的興趣,其次是提升學生學習的實踐能力,最后促進其可以更高效快速的完成學習目標。
(2)教師應提供適當指導。在支架式的教學方法中,雖然主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并不是排除教師的指導,在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對知識點的構建前提下,教師應該予以適當的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盡快集中精力達成學習的目標。
(3)簡化學習任務促進完成。學生因自身缺乏相應的實踐與動手能力,會對學習目標的完成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學習任務的簡化與分解,從而降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難度,以符合學生自身的水平,更快地完成學習目標。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支架模式的具體應用
“支架”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但是可以將其分成為以下的幾個部分。
(1)支架的搭建。所謂支架的搭建,主要是圍繞某個特定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單元所要學習的任務進行任務的分割,概念框架的建立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其在學習發展中的表現進行任務的派分。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出支架教學的作用,對于學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更重要的意義。
(2)情境的進入。所謂的情境進入,其實就是指教師將學生引入一個所特定的環境氛圍中。教師在這個階段,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同時也是對學生情緒進行培養的有利方式,可以方便在更為自然的方式中加深知識的掌握,提升掌握知識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進行知識的學習與課堂發言,對課堂氛圍的養成也更為有利。
(3)階段的探索。在對階段進行探索的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爭取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教師所設定的任務。在初中英語支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的其實就是教師最大的支持,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知識的掌握與學習。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教師可以隨之減少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雖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但是還是要適時適當。如在對閱讀文本體裁、段落、結構和主旨的分析上,應該放寬對學生的要求,讓他們自主發揮與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予以適當的提示,對學生起到合適引導的效果,這樣方便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對于困難的解決也有很大的效果。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引導稍微多一些,但是到了后期,教師應該盡量地減少對學生的引導與幫助,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成為探索過程的主體,最后爭取做到不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能獨立解決問題與困難,這對學生在框架理念中的提升有更好的效果。
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有限,所以當閱讀的難度增加時,學生需要通過猜詞來完成閱讀,這其實也是對學生能力的考驗。詞匯猜測的能力對于英語學習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個時候學生應該根據上下文的語境進行猜測,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詞匯的猜測。這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在經過系統的訓練之后,學生的猜詞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初中英語的支架式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弱點,充分發揮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盡快地走出困境,將學習變成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可以在更為輕松的環境下發揮出自身巨大的潛力,提升英語學習的能力,不斷成才。
參考文獻:
[1]盧麗紅.淺談如何建構初中英語支架式教學模式[J].新課程,
2011(3).
[2]朱永舉.例談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
教師,2013(13).
[3]張潔.初中英語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神州,2012(5).
(江蘇省鎮江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