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俠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55-02
新課改最重要的是用新理念改變傳統教育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育理念與學生學習方式的一次“碰撞”。為此,我們語文教師沒有理由不通過自己的努力,多方嘗試,大膽創新,并引領學生追慕高尚的情感,在語文課堂的小天地中,為他們營造出無限廣闊的精神天地。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智力的培養,而情感這個非智力因素也同樣不可忽視。所以要充分認識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價值,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與作者、與文本中的各種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發學生的內在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愉悅性情,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個性,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挖掘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個心靈都寄托在他們所描寫的形象之中,如《豐碑》《詹天佑》《橋》等課文蘊涵著道德感,《山中訪友》《索溪峪的“野”》《桂林山水》等課文體現著自然風光美感,《新型玻璃》《只有一個地球》等課文蘊藏著理智感。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特點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適當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們如臨其境,如聽其聲,如見其人,從而通過形象思維來感知、感悟文章的內涵、作者的情感。當作者刻畫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情感就隨之而產生了,他們的情感伴隨著教學活動,與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筆下人物的美好品質,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
兒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顆小小的石子,就會使它泛起粼粼波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感人情節,通過多媒體課件、錄音、幻燈、掛圖等靈活地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觀看多媒體課件:先欣賞屏幕上波浪翻滾、氣勢雄偉的遼闊大海,水平如鏡、和風拂柳的美麗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師激情告白:“同學們,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無法與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圍繞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滿詩情畫意,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這幅畫點綴得更美,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驗,激活了情感。又如在教學《草原》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文中優美的草原風光圖:蔚藍的天空,茫茫的綠色草原,潔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場面,充滿著詩情畫意,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如果再配上課文的朗讀錄音,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聽,仿佛身臨其境,學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學生馳騁想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情感的波瀾也被掀起了,由此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風光的無限之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滲透情感教育,方法多種多樣
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情境教學滲透情感教育。我在教學《秋天的雨》時,通過配樂朗讀,再結合秋天美麗的圖片,把秋天的美麗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清新、自然。既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呢?
1.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 。語文學科的情感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在于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到祖國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
2.用高大的形象影響學生 。也就是說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質美,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利用課文人物,陶冶學生情操。課文中塑造的許多人物都具有高尚的情操,他們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教學《一定要要爭氣》一課時,我重點又對童第周后來的杰出成就作了補充,讓學生了解到正是有了“一定要爭氣”這樣的信念,才能讓童第周一步步攀上事業的高峰,從而對自我努力、自我嚴格要求的情感作了很好的滲透。
3.用生動的畫面打動學生 。以革命先烈為題材的音像制品很多,我把這些音像制品根據課文需要進行剪輯,用于課堂教學中,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學習《長征》一課時,可把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穿行沼澤地等片段,精心地剪輯在一起,這樣學生對“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詩句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一來學生能身臨其境,從而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4.用豐富的活動訓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要極力改掉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的“死講硬灌”,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要采取“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演課本劇、演小品、講故事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總之,情感讓語文充滿活力,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情操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作者傾注的思想感情,遵循示范性、滲透性、感染性的特點,用自己的高尚品行感染學生,以文學藝術的精品娛學生耳目,以課文佳作中的真摯情感扣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情感共鳴,讓“情感”在教學中起到培養人、教育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