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磁場的基本物理量與電磁感應是《電工學》章節(jié)教學中的難點,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筆者就個人的教學實踐摸索,談談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磁場 物理量 電磁感應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70-02
在技工學校《電工學》課程第二章磁場與電磁感應的教學中,對于磁場的四個基本物理量及電磁感應的教學難度較大。因為在這些內容中,涉及概念性的東西多,定律多,需動手根據不同定則判斷的多,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為了能較好講解這些內容,盡管精心備了課,但一旦講授,往往就會陷入那枯燥無味的敘述泥潭中去。學生似聽非聽,似懂非懂,課堂很難駕馭。考試時,只要涉及磁通、磁感應強度、磁場強度、導磁率這四基本物理量,答案不是張冠李戴就是東拉西扯,根據定律定則進行電磁感應的相關判斷,也往往是相互混淆,摸不清頭腦。在實際教學實踐的摸索中,我通過以下的做法,較好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一、磁場的基本物理量
磁場的基本物理量,涉及十分抽象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我利用形象的比喻,來增進學生的理解,為此設計的簡要教學提綱如下:
(一)定量描述磁場的四個基本物理量
1.定性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用磁力線進行。
2.定量描述磁場,進行分析、計算用四個基本物理量。
(1)磁通(φ)
(2)磁感應強度(B)
(3)磁場強度(H)
(4)磁導系率(μ)
(二)四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磁通(φ)
1.磁通的物理意義:
從總體上描述磁場強弱的物理量。意義是:磁場中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某一截面所穿過的磁力線數(shù)。
2.形象比喻:
當要衡量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時,該家庭的總收入可與磁通相比喻。家庭的經濟總收入包括家庭成員的工資、獎金、補帖和額外收入等。它從總體上描述這一家庭的富裕程度。
(三)四個基本物理量之二——磁感應強度(B)
1.磁感應強度的物理意義:
垂直穿過單位面積的磁力線條數(shù)。磁通從宏觀方面描述分析磁場,而磁感應強度從微觀著手,精確分析、計算磁場。從這個意義來說,磁感應強度又稱磁通密度。
2.形象比喻:
磁感應強度可比喻為某一家庭的人均收入。它能更精確地描述該家庭的富裕程度。
(四)四個基本物理量之三——磁場強度(H)
1.磁場強度概念的提出:
磁場與電場有許多相似之處。從電場強度與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來看,電場強度E= F/Q,其中F為點電荷在磁場中所受的電場力,Q為點電荷的電荷量。磁感應強度B=F/IL,F(xiàn)為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所受的電磁力,I為導體中通過的電流,L為磁場中導體的有效長度。I與L的乘積IL也稱為“電流元”。
為什么不把磁感應強度定義為磁場強度呢?其原因是磁場與電場雖然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差異表現(xiàn)在,磁場的強弱受磁場中介質影響很大,特別是鐵磁性介質,在原磁場作用下,產生與原磁場方向一致的附加磁場,可使原磁場增強幾百倍、幾千倍甚至幾萬倍。而電場則不存在這種因介質作用而引起的增值現(xiàn)象。為了計算方便,消除介質對磁場計算的影響,便引出一個只與線圈幾何形狀及所通過的電流大小有關,而與磁場中介質無關的物理量,這便是磁場強度。它并不能全面、正確地撕碎磁場中某點的大小和方向,而只是把電與磁溝通起來的一個輔助物理量。
2.形象比喻:
磁場強度可比喻為某一家庭除去額外收入(如存款利息、證券買賣、理財產品等非正常工作范圍內的收入)的那部分正常勞動工作范圍內所得的人均收入。這個參量,在收入來源方面說明該家庭的富裕程度。
(五)四個基本物理量之四——磁導率(μ)
1.磁導率的物理意義:
磁導率用來表達物質的導磁能力。根據導磁能力的大小不同,物質大致可分為鐵磁物質和非鐵磁物質兩大類。鐵磁物質的導磁能力對磁場影響很大。這類物質置于磁場中,類似于會產生附加磁場,可使原磁場增值很大;而非鐵磁材料對磁場幾乎沒有增值的影響。這種磁介質對磁場的影響程度就用磁導率(μ)來表示。
2.形象比喻:
磁導率可比喻為家庭成員掙取額外收入的能力。我們都知道除了正常工作所得外,額外收入多了,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效果十分的明顯,更加富裕。
二、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難點,同時也是學習第三章正弦交流電路的理論準備和基礎知識。本節(jié)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獲得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由具體到抽象,概括出電磁感應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這節(jié)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知識內容,重點在于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如何控制實驗條件。
為了便于學生進入課堂環(huán)境,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師必須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先做一遍乃至數(shù)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演示有序,操作熟練,以眼神示意配合好手上動作,讓學生抓住觀察時刻與觀察對象,為口述和板書教材內容準備好“素材”。利用這些“素材”,講課中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經過分析、判斷、歸納、概括后,得出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產生的磁通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到此絕不能認為大功告成,而應立即了抓住這個機會,再重復做數(shù)次上面做過的演示,使學生鞏固這個結論,形成一個概念,產生一個確真如此的科學真實性的認識上的飛躍,收到一個永駐不逝的記憶效果。
作為定性分析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楞次定律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是講好講透這節(jié)課的關鍵。學生在學習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楞次定律誤解為“感應電流產生的磁通總是與原磁通方向相反”。這里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使學生弄清楚“阻礙”和“變化”這四個字的實質意義,要帶領學生充分體味“動磁生電”的內涵,重點強調恒定磁場不會產生電磁感應的現(xiàn)象,為后續(xù)內容變壓器的講解及課后習題處理開通道路。對于利用楞次定律進行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給學生們總結出一個十分簡捷的概括“增反減同”。為了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利用這個結論,我們不妨用能量守恒定律讓同學們去思考一下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如果不是“增反”與“減同”,而是“增同”與“減反”,那么在同方向上磁通一直增加,能量就會“溢出”,無中生有,這些能量從何而來呢?反之,在反方向上磁通一直減小,能量就會“萎縮”,就會“不翼而飛”,這些能量又向何而去呢?這樣一來就充分證明了“增反減同”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利用這個簡單實用的結論,使學生對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變得十分的迅速和準確。另外,對于感應電動勢方向的判斷,學生們也很容易搞糊涂。常常把線圈或導體中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看成是負載中電流的方向,以此去判斷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標出的電源極性一定是個錯誤的結果。所以在講解時一定要重復強調,線圈或導體一旦產生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那么這個線圈或導體實際上就相當于一個電源,是向外送電的,在電源內部,電流方向是由負極到正極。讓學生牢固掌握住這一點,對于后面學習對自感電動勢方向的判斷就沒有多大的難度。
至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用來定量計算電磁感應現(xiàn)象所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的。在課堂教學中有兩點必須注意給學生充分講解清楚。一是在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計算公式e=ΔΦ/Δt中,Δt是一段時間間隔,而不是一瞬時時刻,故所求電動勢e的值是Δt時間間隔內感應電動勢的平均值。二是磁通變化量和磁通變化率絕對不能混淆。磁通變化率與磁通的變化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用運動學中的速度與位移去進行類比,這樣學生們就可以有清晰的認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學[M],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陳惠群,電工基礎[M],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田衛(wèi)東(1970—),男,河南鄭州人,鄭州市技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電工電子專業(yè)理論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