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琪
摘 要:從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實踐入手,闡明案例教學法運用于本課程的必要性,并以“貨幣時間價值”為例,描述案例教學法在本課程中的具體運用,從而展現案例教學法在財管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貨幣時間價值;人才培養目標
一、案例教學法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及個人就業的要求,應用型高校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案例教學法正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求教師從諸多實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個案,整合加工后引導學生結合課程內容對其進行分析、思考,從而得出相應結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效引導學生將抽象理論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加深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正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符。
二、案例教學法與財務管理課程特點相契合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財經類專業基礎課程,其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綜合性強
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面很寬泛,尤與會計學、管理學、金融投資學聯系較為緊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
2.學習難度大
財務管理課程歷來以公式多、計算量大而讓諸多學生望而卻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使學生整日埋頭于抽象理論和繁雜公式,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惡性循環,而案例教學法以運用原理解決真實案例為基礎,幫助學生擺脫“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困境,使其收獲到“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愉悅,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3.應用實踐性強
財務管理課程作為應用型的財經類學科,其理論源于實踐,并付諸于實踐,這也正與案例教學法的終極目標相契合。
三、案例教學法貫穿于財務管理教學的始終
教學實踐中,本人以“貨幣時間價值”的教學為例,闡明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1.案例導入新課
如,自2008年12月23日起,五年期以上商業貸款利率從6.12%降至5.94%,以個人住房商業貸款50萬元(20年)計算,降息后每月還款額將減少52元。即便如此,12月23日后貸款50萬元(20年)的購房者,20年中累計需要還款85萬5千多元,需要多還銀行35萬元余元,這一數據充分體現貨幣時間價值的作用。可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以此導入“貨幣時間價值”。
2.適時引用案例
學習四種年金的計算方式之后,為使學生更明晰地辨別各類年金,本人給出以下案例。如某公司擬購置一處房產,房主提出三種付款方案:(1)從現在起每年年初支付20萬,連續支付10次,共200萬元;(2)從第5年開始每年末支付25萬元,連續支付10次,共250萬元;(3)從第5年開始每年初支付24萬元,連續支付10次,共240萬元。
假設該公司的資金成本率(即最低報酬率)為10%,你認為該公司應選擇哪個方案?
這三種付款方案涉及預付年金、遞延年金如何轉換為普通年金的問題,如果學生對概念及原理掌握不到位,極易將第二、三方案的遞延期搞錯,從而錯算其年金現值,最終影響到公司決策。
該案例具體解析如下:(1)P=20+20×(P/A,10%,9)=20+20×5.759=135.18(萬元);(2)(注意遞延期為4年)P=25×(P/A,10%,10)×(P/F,10%,4)=104.92(萬元);(3)(注意遞延期為3年)P=24×[(P/A,10%,13)-(P/A,10%,3)]=24×(7.103-2.487)=110.78(萬元);
鑒于此,該公司應該選擇第二種方案。
如能將此案例思路清晰地解決,也就說明學生已熟練掌握了普通年金、預付年金和遞延年金的原理并能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3.引導學生找尋案例,并運用原理分析
“貨幣時間價值”的案例比比皆是,為避免學生將復利和年金相混淆,課后要求學生自行分組、分工協作,搜集涉及年金、復利問題的案例。諸如父母購房時在有足夠資金的情況下該如何抉擇:一次性付款,還是分期付款?并結合所學知識,將完整的分析過程以多媒體形式展示并講述給受眾,以期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語言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業務的鉆研精神。
四、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貨幣時間價值”是分析財務管理案例的工具,通過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眾多經濟事例皆可運用貨幣時間價值原理分析,引導其牢固樹立貨幣時間價值觀念,為學習財務決策和資金運籌夯實基礎,從而真正實現“導之以行”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志宏.財務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02.
[2]傅元略.中級財務管理.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12.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