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實驗問題情境”及“探究方法”兩個方面入手,就高中學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與途徑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能力;物理實驗;問題情境;探究方法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其基本教學理念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著重培養與發展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其主動且富有個性學習的同時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的精神與態度。”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何種措施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物理探究水平與實際能力的顯著提升與發展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物理實驗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
一個物理實驗問題情境,不但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還能促使學生對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從而在興趣的指引與引導下通過實驗對問題進一步分析、推理、思考及驗證,而這一過程明顯有利于其物理科學探究意識的滋生及實際探究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空氣浮力”這一知識點時,我就通過實驗向學生創設了以下的問題情境:將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鐵分別放置在天平的兩個盤中,此時天平保持平衡;隨后,用足夠大的玻璃罩將天平整體罩住,并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使其維持“真空”狀態。此時,奇異的一幕出現了:天平不再是原來的平衡狀態,裝棉花的一端呈逐漸下沉的趨勢。在數學上,一公斤的鐵和一公斤的棉花是相等的,但是在物理學上,事實并不如此。這是為什么呢?
如此一來,便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實驗問題情境,在激發其實驗探究興趣及積極性的同時,有力推動了他們自覺、積極且主動的融入相關的探究實驗活動之中,從而為其物理探究精神及實際探究能力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授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切實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想切實促進高中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與進步,單純依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科學探究方法的指導與教授入手,促使學生在掌握自主探究、自主總結的方法的基礎之上,真正做到自身科學探究能力的更好發展與進步。
對此我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這部分知識時,本著教會學生科學探究方法的原則,我首先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影響物體引力大小的原因及因素進行大膽猜想。這時,學生會聯想到可能跟物體的質量、距離、物體的化學本質、物理狀態以及中介物質等因素有關。隨后,我再引導學生既然考慮到這么多影響因素,又該怎么針對他們進行物理探索與研究,比如,這些因素中哪些是真正的影響因素?哪些不是?真正影響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影響因素?哪些是次要的?等等。這種模擬科學家物理科學探究發現的過程便為學生科學探究意識的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利于他們在掌握與運用物理探究方法的基礎上大大發展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保證了良好教學效果的落實與實現。
高中生物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松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持有堅定的信心與決心,輔以恰當、適宜的教學方法、策略及手段,促進學生進行切實有效的科學探究及探索活動。相信,這樣才能為高中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更好發展與進步打下堅實而穩固的基礎,從而為更好地推動新課標教學理念、推動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的實施與普及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梁峰.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能力培養的策略[J].時代教育,2009(09).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翁牛特旗職教中心)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