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俊
摘 要:從加強研究、精心備課、提升學生學習力、學法指導以及關愛學生的角度分析了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三思想政治課;復習;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有效果,即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吻合;二是指有效率,即通過教學,學生可以用較少的課外時間鞏固相關知識。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談一些我在教學活動中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研究是前提
如何把在復習課教學中產生的問題作為起點和突破口,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認真研究高考,以提升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
1.研究當年《高中思想政治考試說明(江蘇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說明》)和《新課程標準》)
《說明》明確界定了高考命題的范圍,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能力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新課程標準》是把尺子,考試中“雙基”的挖掘到什么程度,其標準就是《新課程標準》。要吃透《說明》和《新課程標準》就是要吃透教材,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提升復習課有效性的基本立足點。一方面縱向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橫向加強不同模塊間的統整,構成相關知識間的鏈接,有利于提升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
2.研究近5年來的高考試卷
高考試卷不僅具有考試選拔甄別功能,而且還具有很好的教學功能,因為高考試題是命題專家潛心研究的結果,具有原創性,有利于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歷年的高考命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這有助于幫助教師明確考試方向,避免盲目性。
3.研究本年度的重大時事
綜觀各地高考試題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考查,都是通過一定熱點題材設置的情境進行的,高考從不回避熱點題材,江蘇省的高考亦是如此。比如,2012年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體制改革、載人深潛技術、扶貧開發工作、四國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人民幣匯率變動、傳統節日衰落、感動中國、穿越劇等;2013年的收入倍增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微時代的政治生態、新型大國關系、中國夢、城鎮化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等。在復習中指導學生了解國際國內的熱點問題,并指導學生運用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多角度地分析這些熱點問題,以增強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
二、提升學生學習力是關鍵
1.矯正高三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而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取決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高三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矯正,從而提高有效性。比如,指導學生分類整理試卷,并貼上標簽,養成良好的整理資料的習慣;指導學生整理“錯題集”“易錯易混知識點集”,養成反思的習慣;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等。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起高三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的源泉何在?當然不是課本上的概念、原理等框框條條,回歸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是激活課堂的應然選擇。在教學中,我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解讀課本理論,讓學生走進鮮活的生活,保持課堂的“鮮”度;關注時事,讓學生把握時代脈搏,保持課堂的“新”度;關注學生的微觀生活,學以致用,保持課堂的“實”度。比如,結合“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網絡熱詞復習經濟生活中消費和價格的相關知識;結合對中日的釣魚島事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態度復習國家和國際組織中國家利益以及我國的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由“京東商城、蘇寧電器、國美電器的價格戰”復習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以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復習哲學生活中關于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這些以熱點問題為依托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愿意去思考,愿意去探究,從而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
三、學法指導是著力點
1.引導學生輕松記憶
高三思想政治課讓學生最頭疼的事情——背誦,我對學生笑言:政治學科俗稱“背多分”,但政治學科的背誦也是有律可循的。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輕松記憶——在情境教學的活動中記憶;構建網絡從宏觀上把握主干知識的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關鍵詞的記憶;分時間段重復記憶等。作為教師更要以身作則,與學生一起去享受記憶的樂趣。
2.引導學生學會答題
(1)答題是一項充滿智慧的勞動,是考生與命題人的一次對話,如果不用大腦去思考,做題越多,消極作用可能會越大;(2)引領學生把握答題之規。從《說明》規定的四種能力要求的角度,高考非選擇題的作答基本要求就是基于特定的材料情境和問題情景概括出特定的答案,在答題中要凸顯出“核心知識”的地位,用學科術語(教材語言)來規范作答,注意答題的規范性、邏輯性、層次性;(3)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高考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需要創造性思維,多角度的思考,讓學生樹立“高考的答案因你而改變”的信心。
四、關愛學生是寬路徑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有一件事情讓我感觸很深,一個叫任某某的學生學習一直很糟糕,在一次內容比較簡單的檢測中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寫道:“祝賀你!希望你繼續堅持!”意外的是,他竟然在課間找到我說:“看到老師的評語,我很慚愧,在后面的學習中,我要跟著老師走,絕不掉隊。”并拿出課本讓我幫他畫出下節課的重點內容,他要提前預習。其實,我更慚愧。平時我疏于對這類學生的關注,而一句平淡的話給學生的觸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鮮花需要陽光,“青草”也需要陽光,不要吝嗇你對“青草”的愛。這是一個“意外”,卻讓我收獲到提升有效性的寬路徑。
我認為,在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中關愛學生應有以下內容:
1.尊重學生
對學生的愛是基于對人的尊重,對職業的敬畏和忠誠。愛學生不是權宜之計,而應該是教育的靈魂。有人說:“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關愛學生首先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都有平等發展的權利,甚至尊重學生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并促成“信其道”。
2.用智慧的勞動減輕學生的負擔
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一定會有很強的效益意識。讓學生走進鮮活的生活,需要教師去思考并付出智慧的勞動;高考眾多考點的落實需要教師的智慧;面對題海,更需要教師先遁入大海,讓學生輕松地蕩起雙槳,這更需要教師的智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否減輕學生的負擔,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充分展示教師的智慧。
3.用微笑面對學生的偏激
有時,盡管我們雖竭盡全力,但還會有個別學生不滿意甚至抱怨,這時,我們要理解這時的高三學生是辛苦的,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我們要用我們健全的心智為學生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我們更要能夠真正地做到“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用微笑面對學生的偏激,這是關愛學生的應有之意。
總之,提升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它不僅是關注知識的教育,更是崇尚智慧的教育。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背景下,面對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的實際情況,追求高三思想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在講壇上與學生一起用心品味、和諧共舞,讓生命在課堂中詩意地棲居。
參考文獻:
姚利明.有效教學含義初探.現代大學教育,2004(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二十九中集團四中校區)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