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
摘 要: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英語游戲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把游戲教學靈活地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而真實的語言環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并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法;興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在家長的反饋和教師對本校不同年段學生的調查中發現:隨著年段的遞增,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卻逐漸遞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得到好結果的必備條件。因此,如何激發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教師、家長等熱切關注的問題。
一、案例研究的學習理論
(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構建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一系列的主動構建活動來接受信息,形成經驗結構或心理結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構建意義的自主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刺激。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促進學生自己主動構建知識。
(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把研究的重心放在知識獲得的內部認知過程及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他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采用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十分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他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認為“發現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最好方法是發現法。發現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經過積極探索尋找,從而獲得問題答案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案例分析
游戲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盡可能地采用游戲的方式,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創設和諧、有趣、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在歡樂氣氛下進行,達到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目的。杜威提出“在做中學”,游戲教學法是在“在做中學”的一種典型的教學方法。
(一)課題:Whose is this?
教學片段:Game 1
T: Whose eye is this? Ss: Its ×××s eye.
T: Whose mouth is this? Ss: Its ×××s mouth.
T: Whose foot is this? Ss: Its ×××s foot.
T: Whose hand is this?Ss: Its ×××s hand.
…
在這個游戲環節中,教師用了學生所熟悉的人物,取照片中的局部來讓學生猜。學生在猜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照片中的人就是自己身邊熟悉的同學,隨之他們非常踴躍參與,游戲順利進行的同時也很輕松地解決了這節課的難點——所有格。對sb.s這個句型結構,學生最后自行總結:只要將同學的姓名替換進去,自然就能脫口而出。
此游戲結合了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教師設計這個環節的初衷是幫助學生創設一種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從課堂效果及目標達成情況來看:學生自行發現的知識,有助于長期記憶,學生主動思維式的學習活動,有助于智力的發展與提升。學生從主動發現過程中可以獲得成就感的滿足,學生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后,有助于以后的獨立求知與研究。
(二)課題:Whose is this?
教學片段:Game 2
Ss pass the photos and drill the sentence“Whose photo is this?”
(照片正面朝下,以開小火車的形式全班隨機進行)
If teacher says stop, the student who gets the photo should stand up and tell the other ones“Its ×××s photo.”
有了第一個游戲的基礎,第二個游戲就得以順利開展了。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很快認識到這是句型替換,游戲所操練的仍然是本課的目標句。同時,從這個游戲的細節上可以看出,教師特意在設計時讓照片正面朝下傳遞,這就產生了信息差,在傳的過程中保持一種神秘感,作為學生來說都很渴望知道照片內的人物是誰,通過這個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總結:研究證明,發現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和學習積極性,并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共同發揮。游戲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活潑、好動、愛表演、很少害羞,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的教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利用無意注意規律的教學游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原理。
但是,兩個案例的應用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類游戲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否則對那些學困生來說會比較費時,因為他們無法主動從事發現學習,所以往往不能保證學習的進度。不過作為教師,仍然需要鼓勵學生發現的自信心,啟發他們尋求新問題與已有知識的聯系,并進行對比,最終訓練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維.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3]邵宗杰,裴文敏,盧真金.教育學.2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1.
[4]柳棟.關于學習游戲化的思考[J].現代教學,2004(5).
(作者單位 杭師大東城實驗學校)
?誗編輯 謝尾合